唐棗生態園(唐棗生態觀光園)

唐棗生態園

唐棗生態觀光園一般指本詞條

唐棗生態園位於縣城西北11.5公里處,占地面積3500畝,北傍漳衛新河,東臨漳馬河,是以“千年唐棗樹”為基礎,萬株棗樹古木群為特色的生態旅遊觀光園,2007年被評為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棗生態園
  • 位置:中國山東德州慶雲縣城西北
  • 占地面積:3500畝
  • 屬性:生態旅遊觀光園
簡介,詳情,詩歌,

簡介

唐棗生態園位於中國山東德州慶雲縣城西北,是以“千年唐棗樹”為基礎,萬株棗樹古木群為特色的生態旅遊觀光園。生態園內有一株唐棗樹,距今已有1500餘年歷史,雖歷盡滄桑,仍枝繁葉茂,被譽為“中華棗王”,並被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唐棗樹周圍,忠孝樹、夫妻樹形態各異,風光無限。連綿不絕的棗樹是天然的氧吧,是你工作之餘休閒、觀光、養心、採摘的好去處。
唐棗生態園

詳情

唐棗生態園是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山東省慶雲縣城西北11.5公里處。唐棗生態觀光園占地面積3500畝,北傍漳衛新河,東臨漳馬河,是以"千年唐棗樹"為基礎,萬株棗樹古木群為特色的生態旅遊觀光園。
唐棗生態園
唐棗生態園
生態園內有一株唐棗樹,為隋末唐初所植,距今已有1600餘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棗王",並被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相傳,隋末瓦崗寨起義將領羅成在此樹下拴馬歇涼,時值仲秋,碧葉紅果,棗兒偶落鞍褥囊中,羅成不願獨享,隨至京獻於唐王品嘗。因棗兒色鮮味甘,後被詔封為"糖棗",後世訛傳為"唐棗";又傳明燕王掃北至此忽降大霧,燕王一行從樹側駛過,使匿於樹下的百姓幸免於難,因而被世人皆稱為奇樹;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瘋狂砍樹時欲伐此樹,當地村民冒死相護,中華之浩氣,樹態之雄壯,使敵卻步。
唐棗樹高6.5米,胸圍4米。從北側觀其樹幹似鏤龍雕鳳,蒼勁遒逸;由南觀之,腹鼓腔空,可容玩童。初夏花開,蜂飛蝶舞;仲秋果熟,葉碧珠紅,年可收紅棗百餘斤。樹旁有《唐棗碑》一方,於1989年所立。碑陽"唐棗"二字,由中國著名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書寫,篆書雍容典雅,遒勁靈秀,是書法中的珍品。碑陰鐫刻碑文,由張連生撰寫,宗惟成書。宗老乃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書寫此碑文時,已七十六歲高齡。三百餘字楷書,筆筆意到,平正峭勁,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生態園內還有棗王廟、觀光亭、觀光牌坊等景點和忠孝樹、母子樹、夫妻樹等萬株古棗樹,周圍是連綿不絕的棗林。
唐棗生態園
唐棗生態園
唐棗樹為隋末唐初所植,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被譽為“中華棗王”,並被載入《中國名勝大辭典》。唐棗樹高6.5米,胸圍4米。從樹北側看,樹幹像鏤龍雕鳳,蒼勁遒逸;從南側看,棗樹腹鼓腔空,能容下小孩玩耍。現在老棗樹每年還可以收紅棗百餘斤。樹旁的《唐棗碑》1989年樹立。石碑正面“唐棗”二字,由中國著名書法家蔣維崧先生書寫,篆書雍容典雅,遒勁靈秀,是書法中的珍品。石碑背面的碑文,由張連生撰文,宗惟成書寫成書。宗老是山東藝術學院教授,書寫此碑文時,已經是七十六歲高齡。碑文共是三百餘字的楷書,筆筆意到,平正峭勁,是不可多得的書法珍品。
唐棗樹的傳說源遠流長,流傳最廣的是隋末瓦崗寨起義將領羅成在此拴馬的傳說。相傳隋末唐初,瓦崗寨英雄羅成同父親羅藝在邊關征戰多年,回山東歷城老家探親,這天來到山東河北交界處的慶雲縣鬲津河畔也就是現在的漳衛新河,父子倆在河邊飲完馬,見河南岸不遠處有一棵長勢茂盛的棗樹,便將馬拴在樹上,躺在樹下乘涼,不一會就躺在樹下睡著了。不知不覺一個時辰過去,兩人醒來,抬頭見日頭偏西,就想催馬趕路,可是這時父子倆肚子早已咕咕直叫,抬頭一望,四處皆是棗林,不見村舍。正一籌莫展之際,羅成忽覺得頭上 “啪”的響了一下,一顆紅棗砸在頭上,於是摘下幾粒品嘗,吃後立即精神百倍,體力充沛。後來,羅成從老家返回李世民身邊,並把這棵樹的紅棗獻給李世民。後來羅成戰死沙場,秦王李世民做了唐朝的皇帝,一日想起羅成和獻給他的紅棗,趕緊差人尋找。尋棗的官差翻過千山萬水,總算找到了羅成栓馬的那棵棗樹,從此這些紅棗成了李世民的貢棗,這棵棗樹也被李世民封為“唐棗樹”。
關於唐棗樹的傳說還很多,相傳燕王朱棣掃北至此忽降大霧,使匿於樹下的百姓幸免於難。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瘋狂砍樹時欲伐此樹,當地村民冒死相護,中華之浩氣,樹態之雄壯,使敵卻步。
慶雲是國家林業局命名的“中國金絲小棗之鄉”,慶雲金絲小棗品質優異,掰開半乾的小棗,可清晰的看到由果膠質和糖組成的縷縷金絲粘連與果肉之間,拉長1-2寸不斷,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金絲小棗因此得名。慶雲金絲小棗具有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每百克鮮棗果肉含維生素C500毫克左右,其含量是蜜橘的十幾倍,比蘋果高几十倍,被稱為“活維生素C丸”。還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鐵,鈣,磷等等以及人體所需要的18種胺基酸。具有身體和輔助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肺虛咳嗽、貧血等症狀的功能。
千百年來,慶雲小棗不僅滋養了慶雲人民,而且孕育了燦爛的棗文化。相傳,在清朝末年,有一周姓人家祖孫三代在此地居住,祖孫三代以種植棗樹為生、為人善良、鄉親鄰里關係十分融洽。因為這家人勤勞、勤奮,對棗樹管理有加,他家的棗樹枝葉茂盛,每年到了收穫的季節,他家樹上結的棗總比別人家的多,並且果粒個大、甘甜。
一年夏季,馬頰河河水泛濫,全村的人都受了災,全村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全村人輪流到河堤上值班,以防洪水的上漲,沖毀莊稼。有一天晚上,正值祖孫三人執勤,突然間,水位猛漲,眼看就要決口之際,祖孫三人跳入河水之中用身體堵住了決口。河水退下去了,全村的老百姓得救了,祖孫三人卻再也叫不醒了。
全村的人將祖孫三人埋在了周家的地里,說也奇怪,在這之後連續三年里,地上的棗樹一個棗也不結。更為其奇怪的是在祖孫三代的墳上竟長出了三棵棗樹,緊緊環繞著祖孫三代的墳。當地老百姓便把這三棵樹叫做“忠孝樹”。
母子樹可謂樹中奇觀,一株幾百年的老棗樹,樹幹已經中空,然而中空的樹幹之中又長出一株小棗樹,老樹小樹,狀若母子相抱,所以得名“子母樹”。
“夫妻樹”樹種為婆棗樹,樹齡已有100餘年,兩棵樹互相環繞生長,你環繞我、我環繞你,似恩愛夫妻,相依相偎、相濡以沫。園區內成此樹狀的棗樹隨處可見,似對對恩愛青年。
唐棗園紀念亭,高6.5米,寬3.6米,中式六角亭,周圍為紀念園,共占地11畝,2006年建成。紀念亭正門朝南,喻意五穀豐登;亭內雕梁畫柱、亭外飛檐斗拱、氣宇軒昂。亭上有羅成拴馬圖、五穀豐登圖、遊園觀賞圖、童趣圖、鳥語花香圖、蓮花圖。是遊客休憩、品棗、觀景的好地方。

詩歌

慶雲唐棗古樹三字經
作者:李保坤
唐棗樹,樹中仙,一千六,滄桑變。
生長地,慶雲縣,漳衛河,南岸邊。
南北朝,老祖先,禹疏河,植棗園。
古慶雲,樹千萬,老棗樹,一片片。
康熙帝,選知縣,盧元培,做縣官。
觀奇樹,寫詩讚,半畝陰,俯碧川。
經滄桑,勢參天,風雲色,自枝繁。
容嘯傲,忠貞乾,高士廬,冰雪緣。
聊珠後,知盈篋,將軍坐,寄流連。
勝南華,第一篇,將軍樹,天下傳。
故事多,一件件,一樁樁,說不完。
憶此樹,想當年,近官道,南北連。
隋腐敗,萬民反,瓦崗寨,不一般。
聚英雄,有萬千,帥秦瓊,用雙鐧。
銀羅成,好兒男,羅家槍,嚇鬼膽。
將軍們,樹下談,議事廳,甜棗園。
羅成馬,棗樹拴,拴馬樁,名千年。
大紅棗,比糖甜,如蜜汁,甜心間。
美羅成,見李淵,帶此棗,禮品獻。
淵賞棗,重將官,糖棗香,糖棗甜。
聯瓦崗,隋玩完,記唐棗,唐朝建。
明燕王,奪政權,借掃北,民遭難。
匿樹下,霧瀰漫,樹護人,得倖免。
棗樹神,守家園,人人敬,輩輩傳。
賊日寇,最貪婪,欲伐樹,民死攔。
樹雄姿,敵喪膽,樹中華,正氣篇。
樹齡長,棗壽星,北面觀,如巨龍。
南面看,腹腔空,洞之大,容頑童。
枝葉茂,花香濃,盛花期,引蝶蜂。
葉碧綠,棗兒紅,收果實,百斤重。
書畫報,篇連篇,是名勝,入辭典。
棗樹王,世奇觀,立石碑,樹東南。
蔣維崧,書體篆,唐棗字,字如仙。
宗惟成,碑文撰,三百字,功筆端。
棗樹多,品種全,千餘畝,樹連綿。
古棗群,連成片,夫妻樹,枝幹連。
在念佛,似羅漢,如道士,煉仙丹。
姊妹樹,把手牽,懷抱子,情趣添。
忠孝樹,像曾參,子孝母,千古談。
仙女樹,舞翩翩,舞姿美,遊人嘆。
景色美,觀光點,省命名,生態園。
園內路,隨景轉,利採摘,真方便。
棗牌坊,高高匾,兩邊柱,寫楹聯。
棗王廟,供棗仙,微微笑,紅紅臉。
羅成亭,為休閒,品品茶,談談天。
相機舉,光閃閃,留倩影,古樹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