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金堂人。字子常,號冉溪、圖龍雕蟲山館主人,齋署鏡秋書屋、蠬廬。現供職於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博士,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工作室助教、鳳凰嶺書院曾來德工作室助理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朝軼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四川金堂
- 職業:畫家
- 代表作品:《北京大學首屆書法研究生精品集-唐朝軼卷》
人物簡介,他人評價,
人物簡介
先後主編《這片畫壇》《中國典藏》《神州國光-金石書畫》多種刊物。曾在《中國書法》雜誌社和《中國書法全集》編輯部任編輯。編輯出版中國書法全集分卷《趙文敏》《李叔同馬一浮》《趙之謙》《唐寅王陽明陳繼儒邢侗》《明代名家》等。
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作品及文章在《中國書法》《中國書畫》《書畫藝術》《神州國光-金石書畫》《邊緣藝術》《中國典藏》《美術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博覽》《藝術跟蹤》等多種刊物上發表,出版個人書法專輯《北京大學首屆書法研究生精品集-唐朝軼卷》及個人畫冊等。
唐朝軼學術藝術簡歷
2000年 自蜀入京到《中國書法》雜誌社任助理編輯。作品入選“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參與中國書協主辦“千年書法系列大展活動”.
2001年 在《中國書法》雜誌社任助理編輯,期間整理劉正成先生與多位大家對話與訪談錄音在《中國書法》發表.
2002年 在《中國書法全集》編輯部任編輯,編輯出版《中國書法全集——趙孟頫卷》(榮寶齋出版社)。
2003年 編輯出版《中國書法全集——李叔同馬一浮卷》《劉正成點評歷屆獲獎書家作品選》(灕江出版社)。負責“中國書法線上”網站工作,發表訪談文章《孫伯翔縱論中國書法》《張鐵林笑談書法與藝術人生》《任繼愈說書法不是個技術問題》等( “中國書法線上—名人線上”)。作品參加“第二屆流行書風、流行印風展”等。
2004年 編輯出版《中國書法全集—趙之謙卷》《張鐵林寫生筆記》(榮寶齋出版社)。作品參加“首屆全國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成都首屆國際楹聯書法展”等。發表文章《王鐵成談書法》等。
2005年 任《藝術跟蹤》雜誌副主編。編輯出版《中國書法全集—唐寅王陽明莫是龍邢侗陳繼儒卷》。發表文章《我固然愛我的故鄉,但我深知她的短處——流沙河訪談》(《藝術跟蹤》),《傅申:學術的順境與生活的逆境》(《邊緣藝術》),《文懷沙談藝——離休家居、述而不作》(《中國典藏》)。作品參加“北京高校楹聯書法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北京大學、山西大學師生書法作品展”等。
2006年 任《這片畫壇》雜誌、《中國典藏》雜誌主編。編輯《中國書法全集—明代名家卷》。發表文章《蘇立文即席訪談》(《邊緣藝術》),《隨緣放曠、任性逍遙 ——郭子緒訪談》(《中國畫譚》雜誌)。作品參加“北京大學首屆書法研究生畢業展”(首都博物館)等。
2007年 與許宏泉先生共同主編出版《神州國光——金石書畫》(四川美術出版社),《石虎書畫藝術》(四卷,中國青年出版社),主編出版《中國典藏》(雙月刊)雜誌6期。發表文章《中國書畫何日叩開西方之門》《中國的道路如此艱難》《新帖學,你將走向何方?——與許宏泉、一痴對話》《當代書法缺少什麼》《閒談和諧藝術》《走近經典的文化書法——與王岳川先生對話》《虞逸夫談往》《當代書法思潮臆說》(《中國典藏》雜誌),《近代文人墨跡熱正悄然興起》(《美術報》),《走近經典的文化書法——與王岳川先生對話》(北京大學出版社),《故里尋舊夢、蓮池話丹青——石虎談藝》(中國青年出版社)。作品參加''微雲起泰山——中國國家畫院曾來德工作室師生書畫作品展”“中國國家畫院首屆高研班書畫展覽”,“南北書風精英展”等。
2008年 主編《中國典藏》雜誌4期,出版《神州國光——金石書畫》第二卷(中國青年出版社)。發表文章《張鐵林書法情結》《撲朔迷離的藝術市場》(《中國典藏》雜誌),《馬一浮致謝無量詩札手卷考釋》(《中國書法》雜誌),《中國畫道路如此艱難》(《美術報》),《書法“皇阿瑪”》(《書法報》),《金融危機讓當代藝術品泡沫體面破滅》(《書畫藝術》雜誌),《叩寂寞而求音——沃興華先生新著從創作到臨摹》(《書畫藝術》雜誌),《石虎與唐朝軼談當代藝術市場及其他》(《中國書畫商情》雜誌)。《書法報》發表”唐朝軼書法專題”(馬嘯撰文《遺貌取神——唐朝軼的捷徑》)“中國書法網”發表“唐朝軼書法專題展覽”(王子庸撰文《第三條道路——唐朝軼書法的啟示》),“書藝公社”發表“唐朝軼書法展覽”(丁劍撰文《氣息的堅守——唐朝軼印象》)。作品參加“北大110年校慶暨蔡元培先生140周年誕辰國際書法展”,“中國千名書家精品走進奧運場館志願活動”等。
2009年 應邀赴巴黎參加“第三屆中歐論壇——巴黎中歐組長碰頭會”,為期半月,參觀羅浮宮、奧塞、畢卡索等各大博物館,並專程往巴黎郊區拜訪熊秉明先生夫人陸丙安女士,與陸老師一道赴熊老墓地拜祭。主編出版《中國典藏》雜誌,發表文章《從書法到繪畫》《金融危機讓當代藝術品泡沫體面破滅》(《中國典藏》雜誌),《重回失落許久的藝術淨土——金融危機讓當代藝術品泡沫體面破滅》(《中國書畫》雜誌),《大雅久不作、其衰竟誰陳——略識曾來德先生小楷書法》(人民美術出版社)。《書畫藝術》雜誌刊載“唐朝軼書法專題”(發表《唐朝軼書法集評》及謝權熠撰文《參得古意妙、任筆亦逍遙——唐朝軼其書其人》)。《中國書畫博覽》雜誌刊載“唐朝軼繪畫專題”,“書藝公社網”發布“唐朝軼花鳥畫專題展”。作品參加“中國三聯書社第一回書法展”(中山公園),“第二屆泰山書法論壇——當代名家書法邀請展”, “漫齋新墨”三聯書社第二回展等。
2010年 應邀赴昆明參加中國國家畫院抗旱義拍義賣公益活動,隨文化部藝術小分隊在江西井岡山開展慰問活動,為老區人民現場書寫春聯。發表文章《與中歐藝術家談國際藝術市場》(《書畫藝術》雜誌),《荼,不滅的精神——緬懷吳冠中先生》(湖南美術出版社)《逯國平其人及印略識》(《逯國平篆刻集》)。作品參加“藝海八仙----南北筆墨書畫展”(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翰墨華章—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書法學術邀請展”(浙江省美術館),“中國濰坊第三屆文展會暨當代書畫名家邀請展”,“金堂十人書法展”,“當代書法名家邀請展暨中國三聯書社第三回作品展”(益陽),“中國三聯書社第四回展”(昆明),“九成宮全國名家學術邀請展”(陝西省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沈鵬工作室書法作品展”(中國美術館。國畫網、中國畫壇網、書畫國際、書壇網、芥子園書畫網相繼推出“不與時同、大有古風——唐朝軼山水畫展”,書藝公社網3月強檔人物推出《唐朝軼京華十載從藝專題》。
2011年 任職於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兼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創研班、鳳凰嶺書院曾來德工作室助教。參加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東方既白——慶祝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開幕式和慶典大會。發表文章《書法作品的價值和價格核定》(《中國書畫》雜誌),《從張懷瓘書估看古代書法作品的定價方式》(《中國書法》雜誌),《書畫作品的生產方式及其他》(《財富與金融》雜誌),《當代書畫市場面臨的問題與管理對策》(《中國商界》)。作品參加"東方既白——慶祝中國國家畫院建院30周年美術作品展覽"(青年美術作品展覽),“辛卯書匯—— 中日書法家作品交流展”“藏經一全國名家寫經書法展”“九十抒懷——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書法作品展”“國書會首屆書法作品展”“北京交通大學115周年校慶名家書法邀請展”"逸情雲上——唐朝軼、方輝、趙雷、楊良波山水畫展”“未名有約——中國三聯書社迎春書法作品展”等。
2012年 參與中國國家畫院組織的“昆明大觀樓長聯聯意國畫創作採風寫生活動”“走進延安採風寫生活動”“首屆中國藝術品產業博覽會”“荊浩杯中國畫雙年展”等一系列活動。
負責編輯《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集》《南北對話——中國當代畫家創作成就展作品集》,出版《藝觀——唐朝軼書畫卷》,發表《書畫藝術品複製與當代文化產業發展》(《求索》雜誌),《老緒訪談:宗緒升對話唐朝軼》(《青少年書法報》)。作品參加“藝術·經典——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展”,“鳳凰來儀——鳳凰書院曾來德導師工作室師生書法作品展”,“水韻系列——唐朝軼個人作品展”,“清秋雅韻——王平、方輝、杜浩、唐朝軼、王振羽五人書畫小品展”,“國書會第二屆書法作品展”,“軼熠生輝——唐朝軼、方輝上海書畫展”等。
2013年 負責編輯《美麗中國——中國國家畫院美術作品集》《看今朝——中國當代人物畫優秀作品集》《王憨山花鳥畫集》《劉知白中國畫集》。發表文章《筆墨之道——有關中國書法與繪畫筆墨轉換的思考》(《中華書畫家》雜誌),《中華書畫家》《中國書畫》《今日中國論壇》雜誌、《《書法報》《神州詩書畫報》《北京電視廣播報》分別刊載“唐朝軼書畫專題”。作品參加“筆墨東方——2013中國書法藝術國際大展”“詩意蘭州——國書會第三屆書法展”。
他人評價
唐朝軼書法集評:
朝軼書法在謝無量與馬一浮先生之間,得六朝人之風骨,如此年紀,能有此境界,殊為不易。 ——虞逸夫(國學家、詩人)
朝軼首先是位書法家,而且是一位由學養朝著學者型提升的書法家,朝軼對待藝術的態度很虔誠,很單純,很投入,而且比較徹底。他的人可以從他的作品中得到相同的印證,他的書法經歷過狂野、張揚個性的階段,很早以前,我就感受到朝軼身上優秀藝術家的品質,我堅信朝軼在書法上會獲得驚人的成就,我更期待他大器晚成,經歷應該經歷的豐富的人生過程。
——曾來德(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執行院長)
朝軼書法,能格調與技法兼善。此話看似簡單實則不易。炫技者易傷韻味,倡格者又似荒筆墨。朝軼能同時把握方向感和方法論,這是素養和能力的證明。
——鮑賢倫(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朝軼其書敦厚而靈動,平正中筆鋒每有玄機出之。夫書有法必依,又每有無法處。由氣而引,由氣而生,又所謂氣息也。梁昭明太子云,文無氣不立。書豈有異哉!朝軼治學之餘,忽而興起,或行或草,皆有文氣氤氳之象。
——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主編)
朝軼嘗以出世自居,念想世外桃源,在鬧市里長吁短嘆,殊朝軼不知十年筆耕,在京城所獲甚豐,已然非當年川籍小生也!朝軼以出世之思,行入世之實踐,書畫已見青火之勢,同齡一輩皆羨,朝軼來日有望,自不在話下。
——張鐵林
唐朝軼能以不長的人生經歷和學書時間便從某個局部較好地理解並把握了文化與藝術的精義,或許全憑著他的那份“遺貌取神”的本領,正像他讀書、為文、做事,不尚“規矩”卻能舉重若輕。一如其個性,朝軼書藝尚虛、尚淡、尚古雅。他的書作一眼望去,疏疏朗朗,清奇散淡,一派天趣,無論完善與否,均無時下流行書風的那種做作或刻板。
——馬嘯(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無論是為文、為人、為書、為畫、為事,對於朝軼,我們大抵是用不上期許和可能會這樣的假設與客套,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朝軼一定是成的!才情大抵是對如朝軼這樣的青年才俊最高的評價,但朝軼還是超越了這樣的評價,才情只是他天生的一種必然,不用在才情上費力的朝軼就將全部的力量放在用功上,這就更讓他在同輩中猶如玉樹臨風的感覺了,不居才而知用功,不傲物而又謙謙君子,如此的朝軼,當可以名士而期!不期而期!是為朝軼!
——一痴 (著名書法家批評家、書法網CEO)
朝軼很可愛,他的書畫創作,非常自然地表現出了他的那種固執、天真與倔強,他的用筆,在筆畫的轉折上,不論是碑還是帖,都體現出了一種內心的執拗與堅守,當然,這是一種對雅逸暢懷的堅守。朝軼是一個有文化內涵的人,是一個能沉得下來、能進行精神駐留的人,他的筆墨中,既是與古人的某種精神對接,也是他作為一個當代文化人的某種精神焦慮,它所傳遞給你的,是一種精神的共振。比如,他學何紹基,其實不是要學何紹基之形,而是遺貌取神,表面是在學何紹基,其實是在用何紹基來表現自己的精神意緒,來增加他書法線條的某種豐富質感而已!朝軼所學的遠不止何紹基,比如晚清民國的沈曾植、馬一浮甚至徐生翁等,其實他在本質上、骨子裡還是謝無量、劉孟伉、張大千等巴蜀文人的那種精神遺緒。
——朱中原(《中國書法》雜誌社編輯部副主任、書法理論家)
朝軼對馬一浮書法的熱愛令我欣喜,也更欽佩他的勇氣,展讀朝軼的書法,你可以想到一些字眼:比如安詳、清俊、簡雅,那是一種緩緩而來的感受,宛如涓涓細流,雖無駭浪驚濤的刺激,卻沁人心脾,長久不竭,我覺得這樣的感受也很重要而且很珍貴,即對於一個藝術的欣賞者,你的呈現使他獲得了什麼這很重要,從朝軼的作品中我感受到那種對文化的依皈,那種對今天把藝術作為技術的反省和修正,我覺得朝軼在做著一件可以用“偉大”來表述的事業,他用藝術和心靈親近昔賢,當今天的學書者紛紛以技術為能事,而且以炫技為樂趣和本事,忘卻了藝術的本來,忘卻了“書以載道”,忘卻了“書為心畫”,那朝軼做的可以說是在“為往聖繼絕學”的事業,那是一種對先賢氣息的接近和堅守,是一種真正的傳承。
——丁劍(《十公子》雜誌主編、書法批評家)
朝軼作品中的那些小品,手札、題跋之類,更顯精彩。應該說朝軼的大字主要是一種充實之美,注重氣勢和筆力。小字作品則更多一份遒媚勁健,意趣盎然。古人的小品往往一味重於飄逸,在審美上偏於秀美。清代帖學好追董其昌,一意嫵媚,卻於董書由顏真卿書法中得其體格少有察覺,故而越學越弱,陷入一種病態的審美。朝軼的作品雖也是雅逸雋秀一路,但他參合了篆、隸的筆意,在體格上尤以大氣而顯的通脫,使其又有一番新的氣象,融質樸於流麗,含剛健於婀娜。直觀的看,更顯得古拙。細細品讀,古意中有新意,一股書卷氣瀰漫其間。猶如一碗山間採摘的清茶,入口只覺清香,怡人甘甜自在其中,耐人回味。小品書法入此境界者,惟見清人金農、趙之謙而已,二賢而下,朝軼直接其意,氣定神暢,足與古人爭一高下。
——謝權熠(《藝境》雜誌主編、書法理論家)
按朝軼之學養、才情、風貌,我覺得其行楷更適於其心性的流露。其行楷作品能拙而彌古、疏而堅緊、篆籀行筆卻能滲入唐人骨法,多骨豐筋,偶有翻轉承接處也能精密峻拔。用筆果敢沉著卻能溫醇恬厚、透徹玲瓏。在誇張處立體感多有聚合且時有凌空盤旋之姿,偶寄以作品以時代情懷,筆情墨趣在其心靈筆敦中張馳間張顯玄機妙處。
——張平(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院學術秘書)
唐朝軼的不同之處,就是從來不會如社會上某些人那般,把書法當做一種賴以生存的技術,孤立起來看待。而是把書法和自身整體文化素養的全面提升結合起來。朝軼擅作小楷,以二王小楷為法,但他沒有刻意去體現法度上的盡善盡美,而更為注重精神氣韻的表達,寫得輕鬆隨意,疏落大方。而書卷氣息的自然流露,便使得他的小楷作品,具有了一種不激不厲,文質彬彬的特質。
——付德鋒(書法理論家)
朝軼之書,實北碑與南帖在形式與精神上的和契統一。觀其長幅大制,既有風檣陣馬、偶顯崢嶸之風骨、氣度,亦有溫潤恬淡、連貫柔轉之二王風神、懿範,一雄強、開張,一飄逸、雋秀;一秋風塞北,一煙雨江南,竟能在朝軼腕下相得融釋,不亦一大創舉乎?觀其細作書札,則呈另一藝術面目爾。北碑之勢,進而遁於其中,唯精彩處露其秀骨,可見伯翔書蹤;南帖之法,竟為朝軼所忘,直入“無法”之境也,其作面目恬靜,人間煙火味道消弭,禪意縱橫、天真爛漫,得弘一之三昧矣。蓋其年紀既青,書道體悟臻如斯境界,真朝軼之幸也。吾等混跡社會之人,當自汗顏乎,亦當珍惜過隙之時光,潛心追摹矣。
——黃崇超
唐朝軼繪畫輯評
朝軼出筆便脫俗格,盡得逸趣,此讀書養氣更兼先天氣韻使然。作畫貴有古意,康南海雲:古意者有三,一曰真,二曰簡,三曰朴。三者皆具自得古趣。朝軼筆墨由古人入,當是正途,書法立足,由此入畫,筆筆寫來,完成由書法到畫法之轉換,石濤上人有言:今人不能高古,病在舉筆只求花樣。朝軼力避俗徑,從筆線中討生活,領悟賓老諸前賢關乎筆線力學之教誨,自可入大明境界矣。
朝軼書畫皆見古意之旨,畫拙樸自然,無斧鑿痕,雖尚顯生,然格趣不俗,生後熟再返生,必登高境。朝軼書法天趣橫生,筆老質樸,直抵古人心,它年必入辣拙老境,余深信不疑矣。
——程大利 (著名畫家、中央文史館館員)
朝軼工書善畫,取法明賢,能於心象之外,克臻法度,少年老成,愈見篤行之力,今日畫壇能據德依仁,以道行者,朝軼乃余稱為翹楚。
——吳悅石(著名畫家)
中國畫,尤其花鳥畫是畫學問,畫修養,畫人品,一生都要為此付出努力的事兒,況且還須天賦出眾才行,朝軼具備以上諸素質,有學養、有誠心、有人品、路子正,故朝軼可畫。寫意花卉直從書法出。朝軼能書,此為最重要之一點。傳統傳統,講究傳承,而朝軼畫承賓虹老人出,路也走得對。如今真心用心鐵心探求藝術真諦者已不可多見,如古人筆筆考究者更是稀見,而朝軼能不畏危途,虔誠治學,堪令人佩!
——吳冠南(著名花鳥畫家)
朝軼兄弟書陸放翁詩長卷,佳詩好字,相得益彰,展卷細讀,如沐春風;朝軼好古,讀書練字,京城十載,已有成就,勇猛精進,可期大成!
——范揚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
朝軼的花鳥相比山水更具個人特色,從傳統中來,以書入畫,下筆沉著痛快,不落俗套,將書法的用筆很好地運用到繪畫當中,有金石氣,樸厚古雅,給人一種清新的面貌。
——紀連彬(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主任)
朝軼擅書法,精用筆,線條質實淳厚,又能靈動多變,故其山水,氣骨雄健而韻致悠長。山石皴筆遒健自然,神蒼骨腴。布景形勢壯闊,氣脈流貫,又能空簡多變。煙雲變幻,草木華滋,信筆寫去,參差起伏,造化之妙,盡在筆端,絕無修飾,做作之時習。其筆墨簡潔處,尤其意致超然。
其畫每有長題短跋,如燕舞飛花參差於幅上下,或闡畫理,或賦短句,無意中以書境添畫境之妙,真文人畫也。
花鳥不惟寫形而難得意,故朝軼花鳥全以得勢為主。枝葉縈紆高下,濃淡大小,向背明暗,一任自然,一氣呵成。不以雕鏤逼真為歸。細加玩賞,神理湊合,善得花鳥之生意,蘭草竹葉,線條多變暢達,尤得神韻,亦書法助畫法也。
—— 楚默(著名學者)
莊子有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蜀中朝軼先生,頗得先賢東坡先生之風,游於藝,而浸於詩書,其書畫出入漢魏晉唐,宋元明清,北銘南帖,無不熟之心手,亦如東坡云:退筆如山也。暇時潛心讀書,經史子集,唐詩宋詞,滿腹於胸中。如此,讀書之時甚於臨池染翰之時也。不知者謂其無用,實淺俗之見也。書畫者,讀書乃正大之道,不知者,叛之者,皆不足道也。朝軼先生讀書如此,必大成也。若溪恭之。
——周祥林(中國書協理事、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
朝軼的山水畫新作,立足中國藝術精神傳承,追求內美,在藝術語言選擇上,他把書法與人文上的修養很好地用到他的山水畫創作中,作品注重用筆的書寫性與積墨法的運用,氣象清厚和潤,饒有書卷氣息。
——王平(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信息研究中心主任)
朝軼習畫,可作“以書入畫”一解,以其多年書法的學養而作畫,可謂取法乎上。其畫遠取白陽,下及虹廬、近師藥窗,以書法用筆入畫,力拔今人肆意塗抹習氣,更從金石家繪畫中體味用筆用墨的內美。故其先寫花卉折枝、清供,再及山水,不為院派造型手段所惑,追尋筆墨正宗,一本文心雅意,有一種極其自信的書卷氣息。
—— 許宏泉(著名書畫理論家、畫家)
朝軼為人為藝,皆葆有一種真率誠摯之心,故其書情畫意皆存真實,為眾人賞。朝軼書畫兼擅,書法之內容多取佛教典籍《心經》、《阿彌陀經》等等,意以帖學一脈發之,方整中蘊藉溫醇雅意,非長期浸淫書海者不能為,不可識其真矣。其山水、花卉筆法墨趣,亦以書寫的狀態一以貫之,清厚古雅,屬文人畫一格。
——魏廣君(中國國家畫院畫家)
朝軼畫作氣格雅正,風姿華美,色墨交融,自有海派氣象,山水近元人格,積墨處多有可觀,是為士夫畫也!其以書入畫,自有尋常畫家所不備的筆墨天趣,若假以時日,當更有大家風度。
——方輝(青年畫家)
朝軼於畫,用心用意可謂深矣。其意,與其書法同出於一轍,重內斂之美,即不喜時髦畫風,也不甚留意歷代畫跡之奇巧浮華與匠作,而重“含道映物”與“澄懷味道”。當然,能“含道映物”者是聖人,聖人曆來稀缺,降之是“澄懷味道”,能此的人是賢者,賢者也是鳳毛麟角,絕大多數都是“心嚮往之”者。
——王振羽(青年畫家)
朝軼兄熱愛傳統文化,一直以傳統文化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旨歸,求古風、古意也是朝軼兄在藝術上的一貫主張,這非常難得!我與他交往,感覺到他為人安然有靜氣,其書畫也是書卷清氣蕩漾於尺幅間。朝軼兄的花鳥師法晚清金石畫派,朴茂遒麗,自非一般畫手可比。而在山水畫似乎更體現出了他的藝術才情,他從書法線條入、從山川精神入,一下子進入了中國山水畫最本質、最核心的領地。
——耀文星(青年畫家、理論家)
朝軼的畫不是追求外在絢麗華美的表現,而是一種靈魂靜心的告白,用一顆真誠炙熱的赤子之心去面對藝術,他不是很在意結果的完美,更注重過程的充實與暢快,所以,正因為他的這種對待人生和藝術的態度,使他的畫更有一種充實自然的內美,也讓他在書法中積累的筆墨經驗於繪畫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使他的畫在時下畫壇片面追求形式效果的畫家中顯得格外突出。
——李博(青年畫家)
觀朝軼書畫近作,筆墨語言純正、樸素,毫無煙火之氣,以書法中篆籀用筆入畫,極富金石味道,筆畫間中正圓和、樸拙出新,於豪放中見精微,細微處見精神。同時,他關照自然,對自然的真實物象細心揣摩,加以重構,淡化其表象的存在,強調內心的主觀精神感受,筆墨間飽含真情,這也正是他率意放曠的個性使然。
——付振寶(博士、青年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