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慶

唐思慶(1904-1941),又名唐師慶,曾化名唐吾一,安徽省當塗縣城關人。1937年冬,唐思慶參與組織了“當蕪青年抗日救亡團”,1939年4月,唐思慶編入新四軍二支隊當蕪戰地服務團,任西南區工委書記。1941年2月,唐思慶在江蘇句容縣的一次對敵作戰中不幸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思慶
  • 別名:唐師慶
  • 國籍中國
  • 籍貫:安徽省當塗縣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參加革命,壯烈犧牲,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唐思慶,又名唐師慶,曾化名唐吾一,當塗縣城關人,1904年出生在貧苦家庭。一家五口人,全由父親在街頭擺小手工修理攤、母親替人縫補做針線活掙來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儘管家庭生活清苦,父母還是設法讓唐思慶讀書。唐思慶勤奮好學,於1919年考取宣城第四師範學校,1923年畢業。
唐思慶在宣城師範畢業後,先後在慈湖、烏溪、當塗城關五小當國小教師。唐思慶在師範學校學習時,就受到五四運動愛國思想的薰陶。當時正值大革命時期,他和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毅然辭去教師職業,去武漢參加軍校訓練。學習期滿後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十九師。1927年初,他隨北伐軍轉戰到蕪湖、當塗、南京等地。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唐思慶被迫返回家鄉。後在江蘇如皋縣政府任科員。在此期間,他曾被人誣陷,遭受迫害,精神一度失常。可是他並不灰心,在1929年上半年,以生病為由,回到家鄉。
1929年7月,由於生活所迫,唐思慶和當塗一批失業的青年知識分子一道,團結起來,與縣政府作鬥爭。他們衝進縣政府,向縣長鄧涵秋要求從事教育工作。遭到拒絕後,唐思慶義憤填膺,帶頭振臂高呼“打倒貪官,我們要吃飯”等口號。為此,唐思慶被縣政府拘禁了兩個月。唐思慶這種不畏權勢、勇於鬥爭、不怕犧牲的精神,鼓舞了青年知識分子的鬥志。他們積極鬥爭,終於迫使縣政府讓步,將唐思慶釋放,並撤銷劣紳汪伯陶的縣民眾教育館館長職務,增設一所新民國小。失業青年知識分子通過鬥爭贏得了勝利。
1929年9月,唐思慶任新民國小的訓育主任。他對待同仁和藹真誠,生活樸素,不圖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得到大家的好評。唐思慶對反動政府極端仇恨,看不慣那些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地主、劣紳。面對舊勢力,他頑強不屈,寧折不彎,好打抱不平,為受排擠、壓迫的教師講話,因而曾多次被縣政府拘禁。他被反動政府釋放後,依然堅持鬥爭。縣政府十分惱火,視他如眼中釘、肉中刺。1930年9月,政府下令通緝唐思慶,當時正逢唐思慶父親逝世,他在家人的勸導下,連父親的喪事也未辦,就含淚逃離家鄉,到江西、湖南等地流浪。1932年他回到家鄉,1935年通過當地考試被分配到亭頭農倉擔任倉庫主任。

參加革命

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大舉進犯中國。同年12月,當塗淪陷。1937年冬,唐思慶與當地的熱血青年邵時安朱昌魯徐德建等組織了“當蕪青年抗日救亡團”,唐思慶喊出了“寧做刀下鬼,不當亡國奴”的口號。他們自發地向廣大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制定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團結青年一道做抗日工作。
1938年7月,新四軍二支隊開進當塗大官圩,發動民眾,組織和擴大當地人民武裝,開展游擊戰,積極打擊日偽軍。唐思慶堅決要求參加新四軍,並將亭頭農倉所有的糧食、現金、公物全部交給部隊。從此,唐思慶走上了革命道路。不久,他便擔任了二支隊某連的指導員。
1938年8月,彭沖在當塗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當蕪邊區總隊”時,吸收唐思慶、邵時安、朱昌魯等為中共黨員。中共當蕪縣委成立後,唐思慶任縣委委員。1939年4月,新四軍二支隊政治部成立了“當蕪戰地服務團”,唐思慶是該團成員。不久,黃承銘和唐思慶兩人去大官圩西南區開展工作,發展黨員,成立了當塗大官圩西南區工委,黃承銘任書記。黃承銘被敵人殺害後,唐思慶接任書記。1939年底成立了宣(城)當(塗)蕪(湖)中心縣委,唐思慶任宣傳部長。
唐思慶在大官圩工作期間,他的工作作風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為人正直,謙虛謹慎,對民眾和藹可親,生活簡樸。他為大官圩地區地下工作的開展、民眾組織的鞏固,為開展減租減息、反偽政權、反漢奸的鬥爭,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深得當地民眾的信任和崇敬。

壯烈犧牲

1940年9月,國民黨軍一〇八師和大官圩地方反動頭目魯振五相勾結,製造了“金寶圩-大官圩事件”,宣當蕪游擊大隊遭受嚴重損失,當蕪縣委也被破壞。唐思慶隨宣當蕪中心縣委轉移到皖南山區。皖南事變時,唐思慶突圍後,躲藏在山地的玉米秸堆里,度過三天三夜。他於第三天深夜冒死逃出,途中幸得當地一位老農相救。脫險之後,唐思慶又回到當塗大官圩,找到老戰友楊永康。他表示要回部隊,重新投入戰鬥。楊永康派人將唐思慶送到溧水,安全地回到部隊。
1941年2月,唐思慶在句容縣的一次對敵戰鬥中不幸犧牲。唐思慶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寧做刀下鬼,不當亡國奴”的民族精神,激勵著大官圩人民堅決抗戰到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