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該劇的主人公袁佑寧原本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從小的理想是成為像父親一樣優秀的醫生。1976年7月28日,佑寧十三歲,突如其來的唐山大地震,把一切都改變了。地震奪走了佑寧父母的生命,使二妹佑傑變成了一名高位截癱病人,還給她留下了一個在地震廢墟上出生的小妹,十三歲的佑寧,一夜之間變成了這個由五個孤兒組成的家庭的家長。
地震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佑寧受傷的弟妹被送往外地治療,佑寧和佑男被送到石家莊育紅學校。在育紅學校里,佑寧遇到了她人生的第一個老師。老師告訴她,她應該學會和別人相處,只有這樣,她和她的弟妹才可能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人生。
佑寧高中畢業回到唐山以後,住在舅媽家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在最艱難的時候,父親生前工作過的醫院和鄰居蘇伯母一家向她們伸出了援助之手,同時,佑寧也遇到了她的初戀。
老二佑傑是一個跳芭蕾舞的孩子,地震後頸部以下全部癱瘓,成為一個終生要躺在床上的人。佑寧和她的弟妹莊嚴地在門前種下了一棵姐姐樹,他們共同培育著那棵受過傷的小樹,也祈禱佑傑的身體能象這小樹一樣,在傷後能繼續健康成長。當佑傑終於明白了可怕的事實以後,她痛苦過,絕望過,甚至要求結束年輕而無望的生命。但每一次,來自姐弟和周圍人的愛使她活了下來。在漫長的病榻生活中,佑傑痛苦地、艱難地思考著生命的真正意義及價值。
而佑寧時刻也不忘母親臨終前對她的囑託,她一心只想把弟妹攏到一起,生活在一個屋檐下。與此同時自己也時刻努力學習向著自小的理想目標邁步前進,她的好學、上進、自愛深深地吸引了兒時的競爭對手彭子陽疼惜的目光。可是為了弟弟佑聰的歸來,佑寧放棄了考上夜大就讀的機會,為了母親臨終的囑託她甚至拒絕了子陽的愛情。可是子陽一如既往的在學習生活上關心幫助著佑寧, 在子陽的關愛下,她終於順利的取得大專文憑。子陽在為佑寧慶祝畢業的當晚,看著那個心底里其實早已愛上的男人,佑寧終於敞開冰封已久的心扉,接受子陽的同時兩人也約定共同承擔照顧弟妹的責任。佑寧和子陽結婚了,並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有了自己和弟妹的家,她似乎實現了母親臨終前的那個願望。
但是令她想不到的是,災難不僅使他們失去了父母,還使弟妹們的心靈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在大地震以及父母雙亡的陰影下,弟妹們個性無序成長,無法在一起和睦相處。特別是她,不能正確理解母親的遺願,卻一味的要求弟妹按照她的構想生活,尤其在弟弟佑聰的學習上分歧很大,以至於他們彼此傷害,子陽也漸漸覺得這份責任並不好承擔。當佑聰跟著一群高年紀學生哄鬧時無意中錯手重傷了對方,為此獲得二年刑期之後,佑寧偷偷的打掉了那個讓子陽曾經滿心期待的孩子,這一次真正傷了子陽的心,他認為照顧弟妹的同時不應該影響到他們兩人之間的生活。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的親人們很快又各奔東西,子陽在院長的幫助下去了國外繼續留學深造,佑寧也和心愛的人分手。
在人生迷茫的時候,醫院院長嚴霖拿出了地震前一晚佑寧的父親寫給嚴霖的一封信,在那封信里,爸爸談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首先要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健康的人。嚴霖問佑寧,當你為自己的家和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奮鬥的時候,你成為一個心靈健康的人了嗎。爸爸的信讓佑寧猛醒,弟弟妹妹也用她們的行動教育了她,多年來與她相濡以沫的蘇家也用他們無私的愛,使佑寧知道了什麼才叫真正的愛。佑寧終於明白了,母親的囑託,是母親給他們留在這個世上的最後的愛,是希望他們能沐浴在愛里成長。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在痛苦的思考中,佑寧學會了和他人相處,學會了愛。
幕後花絮
唐山地震發生在最炎熱的七月,但劇組卻要在最寒冷的冬天拍攝夏天的戲份,著實讓
劉鈞受了不少苦。
該劇拍攝尾聲時,
馬境由於入戲太深,難以自拔,加上拍攝任務的艱巨,頻繁的哭戲導致她突發眼疾而被迫怠工停拍。
馬境在劇組將近3個月的時間裡每天幾乎都把她的戲排得滿滿的,沒有休息的時間,發燒感冒等小病都可以扛過去,可是臨近殺青卻突發眼疾,先是右眼麥粒腫無法化妝,導演只能拍她的半邊臉,樂觀的馬境還自嘲自己就像陳佩斯小品里那樣用半邊臉演戲,可是堅持了沒兩天左眼也長了麥粒腫,劇組上下急作一團,把馬境急送醫院打點滴。
5.12汶川地震發生後,劇組向上海慈善總會捐贈現金十萬元人民幣,鼓勵災區重建家園。
播出信息
基本信息
播出時間 | 播出平台 |
---|
2007年7月25日 | 唐山電視台影視頻道 |
2007年9月22日 | 唐山電視台影視頻道 |
2008年5月28日 | 湖北經視 |
收視率
該劇在唐山電視台影視頻道首播時,收視率平均達到5.7%,最高時超過15%。
劇集評價
該劇的真實感讓人們深深感受到了災難給災區人民帶來的傷痛,同時也從中學會了如何去關愛災區的人們。(楚天金報評)
與許多同題材影視劇相比,該劇對災難的重現僅簡單的幾個鏡頭,但更著墨於對災難後人的心靈關愛與重建。(武漢晨報評)
該劇沒有明星大腕卻很是平實。災難,帶給劇中人物永世難忘的心理創傷;但也正是災難,使該劇的主人公從淺薄走向深刻,從狹隘走向寬容,從膽怯走向堅強,從自私變得熱愛生命,熱愛他人,從相互疏離到相互依存,相濡以沫,更加珍惜親情、友情、愛情。(深圳晚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