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論舉賢,出自《資治通鑑》,內部推薦已成為企業引才的常見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太宗論舉賢
- 出自:《資治通鑑》
- 上::指唐太宗。
- 舉賢::推薦有才能的人。
原文,翻譯,注釋,特殊用法,詞意拓展,闡發,
原文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
翻譯
唐太宗讓封德彝推薦有才能的人,(可是)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罷了!”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么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德彝慚愧地走了。
注釋
上:指唐太宗。
舉賢:推薦有才能的人。
詰:責問
但:只是。
如器:好像使用器物。
致治者:把國家治理好的人。
於:在。
正患:只怕。正:只;患:擔心。
誣:冤枉、貶低。
封德彝:大臣的名字。彝,讀Yí。
異:其他的
器:用器物
補充:
舉:1、作“起”講,
2、確立、建樹,
3、興起、發動,
4、提拔、推舉,
5、列舉,
6、檢舉,
7、全。
從上下文看,自然是唐太宗要封德彝推薦有才能的人,因此其他義項只能捨去。
詰:1、詢問、追問,
2、責問,
3、責罰。
因為封德彝“久無所舉”,所以唐太宗才有所言,問題是詢問、責問還是責罰呢?再根據下文闡述的用人所長的觀點看,應為“責問”。
患:1、生病,
2、禍害,
3、擔憂。
唐太宗提出用人主張後,批評沒有舉賢是不了解人才,這正是我們國家所擔憂的,該選擇何項,不言而喻。
知:1、知識,
2、知道,
3、認識,
4、了解。
至此,毫無疑問選擇“了解(人)”。
特殊用法
(封德彝)對曰:省略句
但:古今異義,只是
豈......乎:固定句式,難道......嗎
賢:形容詞作名詞,有才能的人
詞意拓展
此段古文在現代職場中也同樣得到很好的釋義和套用。如今,內部推薦已成為企業引才的常見方式,並在此基礎上出現了一批如舉賢網等人才推薦平台,故名思義,就是利用外部資源和人脈關係的傳導性,號召眾多的職場人士一起向用人企業“舉賢”人才。
闡發
知人。成語有“知人善任”,善任的前提是知人,即了解、識別人才。人才是歷代都有的,只是有些人才未被人認識而已,所以韓愈曾感慨地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周文王知呂尚,秦孝公知商鞅,劉邦知蕭何、韓信、張良,李世民知魏徵……無數例子證明,知人而善人者易成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