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原白氏之殤墓志銘》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太原白氏之殤墓志銘
- 出處:《全唐文》
- 作者:白居易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唐太原白氏之殤墓志銘(並序)
白氏下殤曰幼美,小字金剛奴,其先太原人。高祖諱志善,尚衣奉御;曾祖諱溫,都官郎中;王父諱(闕一字),河南府鞏縣令;先府君諱季庚,大理少卿山東別駕;先太夫人潁川陳氏,封潁川縣君。幼美即第四子也。既生而惠,既孩而敏,七歲能誦詩賦,八歲能讀書鼓琴,九歲不幸遇疾,夭徐州符離縣私第。貞元八年九月,權窆於縣南原,元和九年春二月二十五日,改葬於華州下縣義津鄉北岡,於先府君宅兆之東三十步。其兄居易、行簡,藐然已孤,撫哀臨穴,斷手足之痛,其心如初,且號且銘,志於墓曰:
嗚呼剛奴痛矣哉,念爾九歲逝不回。埋魂骨長夜台,二十年後復一開。昔葬苻離今下(闕一字),魂兮魂兮隨骨來。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後遷居為下邦(今陝西渭南)人,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貞元十六年(800年)進士及第,十八年中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元年(806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補盞屋(今陝西周至)縣尉。不久人為翰林學士,改左拾遺、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年)因上書言事。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歷任忠州、杭州、蘇州刺史。因晚年官太子少傅,故世稱“白傅”、“白太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