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牆

唐城牆

陵縣人民公園南側和縣城西北隅,尚存兩段土質故城牆,當地人俗稱唐城牆,系公元753年顏真卿作平原郡(今陵縣)太守時,為防安祿山叛亂而修建的三道城牆中二道城尚存的兩段。

基本介紹

  • 地理位置:山東陵縣 
唐城牆,結構,景觀,歷史,

唐城牆

在陵縣人民公園南側和縣城西北隅,尚存兩段土質故城牆,當地人俗稱唐城牆,系公元753年顏真卿作平原郡(今陵縣)太守時,為防安祿山叛亂而修建的三道城牆中二道城尚存的兩段。
平原郡故城被列為山東省政府公布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

當時夯土築成三道城牆,寬厚堅固,易守難攻。城上築有樓、女兒牆、炮台等。牆高約五丈,上寬約二丈,周長二十里,三城環繞,渾然一體,氣勢雄偉,蔚為壯觀。

景觀

兩者均呈拐角型,前者長171米,後者長449米。唐城牆歷經1260餘年風霜雨雪,見證著小城的滄桑巨變,雖已無原有的宏偉氣勢,但仍與周圍的時尚建築和穿梭而過的行人車輛和諧相處,唱響遠古與現代的交響。

歷史

顏真卿被貶平原郡後,洞察到安祿山有反叛的賊心,於是明里吟詩題字,泛舟遊玩,暗中高築城牆,並在牆邊深挖戰溝,招募壯丁,積儲糧草,積極進行抵抗準備。今天,陵縣城北存留的那段古城牆,即俗稱的平原郡古城牆遺址,相傳即為公元753年顏真卿任太守時為抵禦“安史之亂”所建。據史書記載,當時平原郡的城牆分內、中、外三道,高大雄偉、固若金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