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期西北軍事地理研究

唐前期西北軍事地理研究

《唐前期河西軍事地理研究》是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李宗俊撰寫的中國古代史博士論文。

基本介紹

  • 書名:唐前期河西軍事地理研究 
  • 作者李宗俊  
  • ISBN:9787516155196 
  • 頁數:397 
  • 定價:76.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2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李宗俊著
導師
李昌憲指導
學科專業
中國古代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京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軍事地理@@@西北地區@@@唐代
館藏號
E993.24
館藏目錄
2010\E993.24\1

內容簡介

唐帝國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高峰,其文明強大的一個重要基石就在於它完善的軍事國防體系。而整個唐前期唐王朝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外交的諸多領域活動的重心在西北。縱觀唐前期的軍事活動,大部分時間就在西北展開。
西北地區的西域、河西、河湟、朔方地區,古代或處於東西交通的幹線,或處於中西文化的薈萃中心,或為沃野膏壤,或為交通戰略要地,皆為周圍幾個強大的政治勢力相互爭奪、控制之地,不僅唐王朝苦心經營,突厥、吐谷渾、吐蕃、大食都曾為之積極爭奪。
對該地區歷史地理的研究為唐史研究,尤其是西北歷史問題研究的關鑰。 民族問題是解開隋唐史研究的另一把鑰匙。陳寅恪先生就曾指出,種族與文化是研究唐代的關鍵。但民族問題與邊疆歷史地理問題是相互交織、密不可分的。唐前期西北各地的歷史就是個各民族爭奪、交融的歷史。但過去對於唐時期西北諸問題的研究多存在各領域互不關心、民族問題與歷史地理問題的研究不能很好的結合的現象。
而且在地域上將整個西北各軍事區彼此割裂,缺少巨觀的把握與整體的思考。 唐帝國強大的軍事國防體系創建於唐初,完備於中宗至玄宗朝。最終在玄宗開天之際,形成了以守為攻,組織嚴密,城防堅固的西北防禦體系。這個體系是以河西為中心,隴右、朔方二節度為兩翼,安西、北庭二節度向西北發展,既分工明確,又協調統一。它們的具體職責為:“河西節度斷隔吐蕃、突厥”;“隴右節度備御吐蕃”;“朔方節度捍禦突厥”;“安西節度撫寧西域”;“北庭節度防制突騎施、堅昆”。
整個唐前期的西北軍事防禦體系是經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一個彼此聯繫的有機整體。 本文重點研究的問題與創新突破之處有: 1、考證和理清唐前期各西北地區的行政建置及其沿革的增省,名稱更改,治所遷徙等變化及其原因。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朔方節度
第一節 唐朝在朔方部署的各軍、戍
第二節 隋唐時期北部疆域的開拓變遷
一 隋代突厥勢力向漠南發展,隋突分疆推至河套及其迤東地區
二 隋末唐初東突厥大舉南侵,威逼關中腹地
三 貞觀初突厥降服,唐疆域延至大漠南界
四 薛延陀、乙注車鼻可汗部降服後唐北疆空前擴大
五 後東突厥興起以後的唐突分疆
第三節 唐代安北、單于二都護府再考
一 二都護府的初置
二 二都護府中期的變遷
三 二都護府的後期
第四節 隋唐兩代北部防務的變化及其背景
一 隋代大修長城及其背景
二 唐初防禦工事的繼續修築到積極反攻的變化
三 唐代羈縻州府的防禦功能
四 中宗到玄宗唐北部邊城的構築與新的防禦體系的最終形成
五 外交政策、軍事制度及重用將帥等在防務中所起的作用
第五節 隋唐時期氣候變化對北亞民族關係的影響
一 隋開皇年間的旱災和隋與突厥關係的變化
二 貞觀初年東突厥滅國
三 高宗武后時期後東突厥建國與唐對漠北九姓失御
四 開元初年的突厥內亂與九姓鐵勒的大規模降唐
五 後東突厥滅國與回紇在漠北的興衰
六 小結
第六節 《拔川郡王神道碑》所記論弓仁事跡及相關問題
一 “九姓之亂單于”與突厥各部的大規模降唐
二 開元四年平定突厥降戶叛亂、開元十年“木盤之役”擒康願子者皆為論弓仁
三 朔方節度使設定的時間應為開元六年
第七節 開元六年《征突厥文》及相關的唐突戰爭考辨
第二章 河西節度
第一節 唐前期在河西的各級軍事邊防組織考
一 部署在河西的各軍
二 部署在河西的折衝府
三 部署在河西的鎮
四 部署在河西的守捉
五 部署在河西的戍、烽
第二節 河西的戰略地位及唐前期對河西的經營
第三節 河西諸軍重點防守的要塞及通道
第四節 唐代河西通西域諸道及相關史事考
一 瓜沙二州間的三條驛道
二 第五道——莫賀延磧道
三 稍竿道
四 大海道
五 大磧路
六 西域南道
第五節 敦煌壽昌縣的廢置與唐前期對西域石城、播仙
二 鎮地區的經營
一 壽昌縣的初置及二鎮地區歸唐
二 壽昌縣的首廢與再置
三 二鎮地區首次建鎮、屬沙州及唐對該地區的牢固控制
四 八世紀初的二鎮地區及壽昌縣的再廢與三置
五 小結
第六節 考古文獻所見的幾次河西戰爭
一 李無虧墓誌反映的一場驚心動魄的沙州保衛戰
二 《為肅州刺史劉臣璧答南蕃書》所見吐蕃進攻
河西的兩次唐蕃戰爭
第三章 隴右節度
第一節 唐前期在隴右的軍事部署
一 部署在隴右的各軍、鎮
二 唐隴右諸州所設的折衝府
三 部署在隴右的守捉、鎮、戍、烽燧
第二節 隋唐王朝對隴右地區的經營
一 隋唐對隴右河湟地區的最初經營
二 吐蕃北擴與唐蕃初次交鋒
三 吐蕃再次北擴,唐蕃爭奪再起
四 唐蕃再續姻親舊好,吐蕃經外交巧取唐九曲地
五 開元二年唐蕃臨洮大戰與隴右節度使的設立
第三節 唐代石堡城位置考
一 對史籍所載石堡城位置的質疑
二 對甘南羊巴城為唐石堡城的論證
三 石堡城的交通、戰略位置與唐蕃殊死爭奪的
原因再探
四 唐代赤嶺位置及河州、洮州南通吐蕃道考
第四節 道格爾古碑即唐蕃赤嶺劃界碑考辨
一 道格爾古碑與赤嶺劃界碑之文獻記載相符
二 道格爾古碑與唐蕃赤嶺劃界的史事相符
三 道格爾古碑與唐蕃清水會盟或長慶會盟無涉
第五節 唐蕃古道的開闢與唐敕使王玄策使印度事跡新探
一 王玄策即王名遠論
二 對《大唐天竺使之銘》相關問題再探討
三 對王玄策出使次數及歷次行程路線等相關問題再探
四 王玄策《西域記》與官修《西國志》對《通典》等史書的影響
第四章 北庭節度
第一節 唐朝在伊、西、庭三州的行政建置與軍事
部署情況
一 三州的行政建置
二 部署於三州的各軍
三 三州境內的折衝府
四 三州境內的軍鎮、守捉
五 部署在三州境內的戍、烽
第二節 隋唐王朝對西域疆域的開拓
一 隋對西域的經營
二 唐滅東突厥與伊吾歸唐
三 出兵吐谷渾,爭奪西域南路的控制權
四 貞觀十四年滅高昌與西、庭二州的設立
五 北庭都護府到北庭節度使的轉變
第五章 安西四鎮節度
第一節 安西四鎮的行政建置與軍事部署
一 安西四鎮所轄州府
二 四鎮境內的軍、鎮、守捉、驛館、關隘
第二節 唐前期對西域安西四鎮的經營
一 安西都護府的設定及唐與西突厥西域之爭
二 平定阿史那賀魯的叛亂與唐疆在天山以北和
中亞地區的再擴大
三 唐與吐蕃、西突厥殘部等對四鎮的爭奪
四 開天之際唐與東突厥、突騎施、吐蕃、大食在西域的角逐
結語
參考文獻索引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