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魏晉南北朝部分的內容是作者2009年結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魏晉南北朝軍事職官制度研究》的部分內容,該項目結項鑑定為“優秀”。 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轉變,是中國古代官制發展史上z重大的變化,而魏晉南北朝便處於這一承上啟下的時代。漢代三公九卿制的式微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乃是這一時期官制演變的大勢。本書研究的對象——魏晉南北朝隋代兵部尚書即為三省六部制下的重要職官制度。 兵部尚書作為尚書省六部之一,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時間,本書所研究的內容為兵部尚書形成、確立和定型時期的歷史。兵部尚書(五兵尚書)的z初出現是在曹魏時期,但現存史料難以看到相關記載,故本書的研究始於西晉時期。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在個別政權也可見到“兵部尚書”和“兵部”之名,但主要是以“五兵尚書”和“七兵尚書”之名而存在。隋朝建立後繼承北齊及北周“兵部”相關制度,確立起完備...(展開全部) 本書魏晉南北朝部分的內容是作者2009年結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魏晉南北朝軍事職官制度研究》的部分內容,該項目結項鑑定為“優秀”。 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的轉變,是中國古代官制發展史上z重大的變化,而魏晉南北朝便處於這一承上啟下的時代。漢代三公九卿制的式微和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乃是這一時期官制演變的大勢。本書研究的對象——魏晉南北朝隋代兵部尚書即為三省六部制下的重要職官制度。 兵部尚書作為尚書省六部之一,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時間,本書所研究的內容為兵部尚書形成、確立和定型時期的歷史。兵部尚書(五兵尚書)的z初出現是在曹魏時期,但現存史料難以看到相關記載,故本書的研究始於西晉時期。兩晉南北朝時期,雖然在個別政權也可見到“兵部尚書”和“兵部”之名,但主要是以“五兵尚書”和“七兵尚書”之名而存在。隋朝建立後繼承北齊及北周“兵部”相關制度,確立起完備的兵部尚書制度,並為唐朝所繼承。隋朝尚書六部二十四司制度的全面調整,確立起更為成熟完備的兵部尚書制度,兵部四司有的承襲自魏晉南北朝五兵尚書或七兵尚書,有的則承襲自其它尚書部門。 兵部尚書作為中國古代(魏晉以後)z高軍事行政機構,承擔武官選舉和兵役徵調、武器營造管理以及國土資源管控等重要的職責,是官僚機構中舉足輕重的部門。然而遺憾的是,學界對這一制度的系統研究尚未出現,本書是學術界第一部有關兵部尚書制度的研究專著,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有關這一時期兵部尚書的文獻記載頗為零星,本書全面鉤稽傳世文獻和碑刻資料,窮盡史料內涵,對兵部尚書制度的淵源流變、擔任者的人員構成以及兵部尚書的職能、兼職、遷轉及其在尚書省的地位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考察。 筆者曾指導數位博士生對唐代尚書制度進行個案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申報並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資助,在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尚書分部制度的研究也成為近年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值得關注的一個增長點。本書的出版,相信將對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和中國古代官制史、軍制史的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 張金龍,1965年5月生,甘肅甘穀人,歷史學學士(北京大學,1986)、博士(北京師範大學,1998)、博士後(南京大學,2000),二級教授(山東大學,2009),北京市特聘教授(2011)。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類)、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學術獎勵。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之《南史》修訂項目。在《歷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史哲》、《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漢學研究》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著有《北魏政治與制度論稿》、《魏晉南北朝禁衛武官制度研究》、《北魏政治史》一~九、《治亂興亡——軍權與南朝政》...(展開全部) 張金龍,1965年5月生,甘肅甘穀人,歷史學學士(北京大學,1986)、博士(北京師範大學,1998)、博士後(南京大學,2000),二級教授(山東大學,2009),北京市特聘教授(2011)。現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獲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人文社會科學類)、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項學術獎勵。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之《南史》修訂項目。在《歷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史哲》、《中國高校社會科學》、《漢學研究》等海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著有《北魏政治與制度論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