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鈞瓷

唐代鈞瓷

唐代鈞瓷(簡寫為唐鈞)最早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由於唐墓的發掘,一批窯變花注子、罐等器物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鈞瓷
  • 年代:唐代
  • 瓷窯:鈞窯
  • 發現時間:20世紀50年代
歷史發展,唐鈞特點,顏色特點,工藝特點,審美特點,比較特點,地點形式,

歷史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後,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在河南郟縣黃道窯、魯山段店窯、禹州趙家(門裡一個外)窯等處發現了花釉瓷器,即我們所說的唐鈞。

唐鈞特點

顏色特點

唐代鈞瓷的特徵大致可用“厚重”來概括,按考古學成就來看,唐代鈞瓷是以黑釉上潑斑爆斑為代表的。它以黑白為主色調,其間黑中泛藍,藍中隱白,藍白相間,且釉體斑紋隨著燒成溫度高低有流動感,顯針尖狀、絲縷狀、流星狀、雨點狀等,變幻莫測,有著特殊的豐富的審美體驗。這一美學成就與宋代鈞瓷紅紫相間的窯變斑彩十分相似,其根本工藝技法與宋代鈞窯是一脈相承。

工藝特點

從工藝上看,唐鈞胎質呈土黃色,其燒成溫度為1250℃~1300℃。從胎釉結合狀態看,應是一次燒成,不分素燒和釉燒。從釉色呈現狀況看,唐鈞應是先在素坯上均勻施釉,稍後進行點斑、潑斑或抹斑等隨意性操作。從足部處理看,多半無釉或半釉,主要是為了避免釉體流動過大,造成粘足等缺陷。從釉色上看,以黑釉上潑斑、爆彩為顯著特點。它以黑白為主色調,其間黑中隱藍,藍中泛白,藍白黑相間,且釉體斑紋隨著燒成工藝的運行產生出流動感,呈針尖狀、絲縷狀、流星狀、雨點狀等,變幻莫測,具有豐富的審美特徵。若從外觀上看,與宋代鈞瓷紅紫相映的窯變斑彩十分相似,似乎對後來的天青紫紅斑釉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但在釉料成分和燒制工藝上卻不盡相同。唐鈞是用含鐵、鈦成分的色釉人為點釉,在氧化氣氛中燒制而成,宋鈞則是釉內含鐵、銅兩種成分在還原氣氛中自然形成。
唐代鈞瓷唐代鈞瓷

審美特點

觀察對比,可以發現唐代的的鈞瓷與其它瓷種有以下幾個特點,唐鈞以釉層豐厚,區別於當時的青瓷、白瓷、黑瓷,常有釉淚、釉痕、釉淌等凸凹現象,表明釉層是複式堆積的。
唐代鈞瓷的造型大多豐潤、渾實、莊重、素穆,拒絕小巧、靈瓏,秀麗、乖巧,是受時代文化思潮的影響,故以莊重著稱。
唐代鈞瓷的釉感堅實、強硬,有一種力量和動感,渲然著張力和亢奮,飽滿向上,而不輕浮,有一感重量。
唐代鈞瓷的藝術感受力,表現為厚潤、美滿,在沉穩的基礎上,追求一種奔放和激盪,故縱觀唐鈞的整體特徵,當屬“厚重”。

比較特點

與同時代的其他瓷種相比,唐代鈞瓷有幾個特點:其一,唐鈞以釉厚區別於當時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常有釉淚,釉痕,釉淌等凸凹現象,以“厚”著稱,其二,唐鈞造型大多以豐潤,圓滿,渾實,莊重,肅穆的風格出現,拒絕小巧,靈動,秀麗,乖巧,輕盈等,其三,唐代鈞瓷釉感堅實,強硬,有一種力感和動感,渲染著張力和亢奮,飽滿向上而不委頹,輕浮,有一種“重量”感,其四,唐代鈞瓷的藝術魅力表現著合天地自然之美,無造作矯飾,厚潤美滿中張揚著恢弘和莊嚴,追求著奔放和激盪。
總的來講,唐代鈞瓷的特點是從花釉彩斑的藝術風格,結合豐潤端莊的造型,逐漸從日常生活用品過渡到審美需要的行列,以厚潤端莊的審美風儀稱雄於世,為以後鈞瓷業的興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地點形式

唐鈞是在匣缽內燒成的,並非裸煤。從影響範圍來看,在河南境內,乃至陝西、河北、山西均有其類似產品的出土,突出的有禹州神後窯、魯山段店窯、內鄉鄧州窯、郟縣黃道窯、禹州扒村窯,乃至山西交城窯。
根據出土所掌握的資料,唐鈞多為器皿類,以實用功能為主。造型凝重簡練,莊重豐滿,如碗、盆、盤、罐、壇、注子、瓶等。注子有大小多種形式,罐有無系、雙系和四系三種,瓶有葫蘆式和花口者,盤有三足者,但口徑均較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