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科舉與應試詩研究》是徐曉峰創作的文學研究著作,首次出版於2015年4月。
該書研究唐代科舉以詩取士制度,明確應試詩的性質及其存在的主要類型,考察“應試詩與唐詩發展流變”,將唐代的應試詩視為一種特殊文學,研究其特殊的體制形式、創作模式和內容風格,並將其置於詩歌流變中,考察它與日常詩歌的互動。該書認為唐代社會與文學的諸多重要現象都在應試詩中有所反映,因而應試詩的價值不在自身的創作質量,而在它的詩史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代科舉與應試詩研究
- 作者:徐曉峰
- 首版時間:2015年4月
- 字數:371千字
- 類別:文學研究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分兩編,共六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從唐代進士科考試制度更革的角度出發,詳細分析了詩歌成為進士科考試項目中心的過程以及所面臨的調整。第二章論述唐代制舉、日試百篇科、日試萬言科、吏部銓選的設定和施行情況,並對“以詩取士”加以考察。第三章對地方州府考試制度詳加考述,重點考察了州府取解制度中的兩類重要現象:再次取解和拔解。第四章從文體因革的角度考察唐代應試詩的體制特徵。第五章從章法結構、緣題創作和雅體規範方面探討應試詩的創作模式及其影響。第六章通過分析唐代現存應試詩中的特殊格律形式,明確唐代科舉試詩提凶勸辨並非僅限定為近體正格律詩,也允許使用“齊梁體格”這一古、律交融體制。
作品目錄
上編 應試詩與唐代科舉——“以詩取士”制度考述 | 下編 應試詩與唐詩發展流變 |
---|---|
第一章 朝廷考試及其試詩(上)——進士科“以詩取士”的確立與調整 第一節 唐初至高宗調露二年進士科“止試策”考辨 第二節 《永隆科舉詔》與進士科雜文試的確立 第三節 玄宗朝進士科試製的調整與雜文試漸以詩賦為主 第四節 中晚唐進士科雜文試的地位變化與內容調整 第二章 朝廷考試及其試詩(下)——制舉、日試百篇科、日試萬言科及吏部試 第一節 唐代制舉試詩 第二節 唐代制舉中的“八科舉” 第三節 唐代的日試百篇科與日試萬言科 第四節 唐代吏部試詩 第三章 唐代州府取解制度及州府試詩 第一節 州府取解的界定——兼論與鄉貢、州府試的異同 第二節 州、府解的區分以及各州、府的取解地位 第充嫌蜜三節 州府取解的主持者 第四節 鄉貢再次取解與拔解現象分析 第五節 唐代州府試詩分析 | 第四章 文體因革與唐代應試詩的體制特徵 第一節 唐代應試詩的限題 第二節 唐代應試詩的限韻 第三節 詩體律化與唐代應試詩體制定型 第五章 唐代應試詩的創作模式及其影響 第一節 唐代應試詩的章法結構 第二節 唐代應試詩的緣題創作 第三節 唐代應試詩的雅體規範 第六章 唐代應試詩中的“齊梁體格”與唐代律體新變 第一節 由開成二年的“齊梁體格”看唐代應試詩的特殊格律形式 第二節 “齊梁體”和“齊梁格”的界定 第三節 中晚唐律體創作的新變——以皎然聲律理論及律詩創作為中心 |
創作背景
徐曉峰博士在北京大學跟隨孟二冬攻讀碩提灶旬士學位時,就已開始關注應試詩的研究。後在跟隨袁行霈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繼續就這一課題蒐集了大量的資料。2010年他以《唐代應試詩研究》一文獲得博士學位,經過5年和棵謎龍的增補修改,最終完成專著《唐代科舉與應試詩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第懂設淚一,仔她察舉時代以來尚文風習和選官制度的逐步結合,使文才開始取代德行、經學成為朝廷選士的主要標準。唐代科舉設立“雜文取士”便是沿襲這一傳統而來。中宗朝以後,用以取士的雜文往往以詩賦為主,這與唐代社會賦詩吟詠風尚以及唐詩的蓬勃發展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唐詩自身的發展促使“以詩取士”制度確立並穩定下來。但是,也應看到,自察舉漸重文才以來,傳統儒學衰微。至唐代,其時文士多不善經,以埋殼微致出現“以詩贖帖”。贖帖的存在,以詩歌成為取士的標準為條件,而“以詩取士”的確立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以詩取士”的影響下,唐代社會文化加速了由重學術向重文才的轉型,士人的人格和品性被重新塑造,以一種更為自由和富有創新的氣度有力地推動著唐代文學的快速發展。值得注意是,在玄宗時期,伴隨著“雜文取士”漸以詩賦為主的進程,一大批享有詩名的士子紛紛經由科舉步入文壇,他們是唐詩由初入盛的中堅力量。可見,“以詩取士”與唐詩發展之關係,體現的是一種內在的互動。
第二,應試詩的價值不在自身的創作質量,而在於它的詩史意義。從應試詩體制的定型過程中,人們看到的是詩歌如何經由齊梁陳隋,在初唐宮廷文人的應制唱和、宴集賦詠中完成詩體律化這一詩歌史上至關重要的環節。從應試詩賦題寫作的隸事、體物中,人們看到律體創作範式的確立,促使詩歌寫作技藝的不斷普及,為唐詩的全面繁榮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應試詩取法六朝詩藝,參與唐詩由初入盛、融合南朝聲色和北朝性情的過程。從應試詩的結題往往陷於頌揚乾請中,人們看到了以王昌齡為代表的初盛唐詩家如何突破齊梁以迄初唐的宮廷應景詩作末篇多躓、一味頌揚希乞的傳統,提出一種代表盛唐詩歌藝術境界的結句理論。從應試詩的雅體規範中,人們看到了在詩教傳統影響下,初唐詩評家對語言雅化的追求;同時也從詩人對應試詩雅體規範的突破中,看到了中唐以後隨著時代和人心的變化,詩壇風尚所發生的遷移,賈島寒瘦詩風大行於世,而齊梁詩風也悄然復興。從士子以齊梁古律寫作應試詩中,人們看到了中唐以後士子仿作齊梁聲律的風習,也深刻感受到中唐的詩人和詩論家們面對著極盛難繼之局面而展開的對於律體形式積極探索的精神。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唐代科舉與應試詩研究》 | 2015年4月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978-7-301-25418-9 |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唐代科舉與應試詩研究》 | 2015年4月 | 北京大學出版社 | 978-7-301-254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