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載絲駱駝

唐代三彩載絲駱駝創作於盛唐時期,1981年洛陽市龍門唐墓出土,現藏洛陽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代三彩載絲駱駝
  • 年代:唐代
  • 器型駱駝
  • 尺寸:高38厘米,長31厘米。
  • 收藏機構洛陽博物館
文物鑑賞,唐三彩鑑別,

文物鑑賞

此作品是作者按照文物真品比例採用傳統手工技藝製作、經柴窯燒制而成的唐三彩高仿藝術品。該駱駝通體主施黃釉,頭頂、駝峰、頸下、前肢上部及駝尾施白釉。駱駝呈昂首嘶鳴狀,牙齒和舌頭刻畫的栩栩如生,四肢勁健有力、力量十足;駱駝背墊彩毯,峰馱獸囊,載有水壺、食品、絲綢等物,執著跋涉於“絲綢之路”。此展品現收藏於洛陽唐三彩陶藝博物館
這件三彩載絲駝,為我們展現了一幅中世紀歷史的風情畫:經過唐初貞觀之治。到了開元年間,唐帝國達到全盛。洛陽作為唐代的東都城其政治,經濟,文代空前繁榮,商胡往來,萬方雲集,舳艫萬計,車馬填塞,西域的音樂,舞蹈正是通過絲綢之路上的風塵僕僕的駱駝隊而傳入內地,而大量的絲織品則通過這些沙漠之舟運往西方,從而使中國獲得了“絲國”之稱。

唐三彩鑑別

唐三彩的藝術魅力,在乎將各種釉彩的搭配、融合,構成斑駁陸離瑰麗深郁的畫面。看一件唐三彩,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造型也不是紋飾,而是一幅幅抽象,大小各異、深淡不一、虛虛實實、斑斑駁駁的色塊,匯成一種夢境般的形式美。
唐三彩釉色艷麗,釉質晶瑩,有黃、綠、白、藍等基本色澤,經過釉色之間流淌和交融,產生了淺黃、翠祿、天藍、赫黑、褐紅、匣紫等多種色調。
用不同的釉色在器物上隨意塗抹,經融浸潤而出現如晚霞般明艷,又如雲霧般變化的畫面。這種唐三彩釉彩花斑和唐代絲綢的染織方法非常相近,是唐代藝人在唐三彩常用裝飾方法。
唐三彩釉彩點,採用是塗蠟方法,先用蠟在壞胎上點出大小散落的圓點,再掛釉彩,燒制時塗蠟處的釉彩暈散浸漫,形成若虛若實的白色斑駁,在濃艷的底色上,明麗欲滴,華貴耀目。
唐三彩釉因器表面的凹凸起伏而濃淡不一、厚薄不一,又因高溫燒制流淌交融。變幻莫測的藝術效果,使唐三彩有一種超自然的神秘美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