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正

唐一正

唐一正筆名柯藍(1920—2006),其它筆名:亞一、木人,男,生於1920,漢族,湖南長沙人。中共黨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一正
  • 籍貫:湖南長沙
  • 性別:男
  • 民族:漢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20年
主要經歷,筆名由來,主要著作,貢獻和榮譽,

主要經歷

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後赴陝北公學、延安魯藝學習,任陝甘寧邊區《民眾報》記者、主編。
唐一正
1937年肄業於湖南第一師範時,由徐特立介紹去延安,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陝北公學和魯迅藝術學院第二期文學系畢業後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和《邊區民眾報》擔任記者、主編。
1942年開始發表作品。1950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1944年發表的《洋鐵桶的故事》,是解放區第一部用章回體形式反映人民抗日鬥爭的中篇小說,次年又寫了反映邊區大生產運動的小說《紅旗呼啦啦飄》。
1949年後歷任上海《勞動報》總編輯,1940年開始使用筆名“柯藍”。
全國解放後,任上海《勞動報》副社長兼總編輯,上海市文聯黨組書記、文協黨組書記,華東作家協會秘書長,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長,《求是》雜誌文藝部主任,編審。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榮譽委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中國散文詩雜誌社社長、總編輯,中國散文詩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其間寫了反映上海工人生活的電影文學劇本《彩車曲》和《鐵窗烈火》。1963年回到家鄉湖南,從事專業創作,與文秋合作寫了《秋收起義》,後改名《風滿瀟湘。他還寫了描繪當地農業建設過程中兩條路線鬥爭的《瀏河十八灣》等作品。散文《空谷回聲》被改編成電影《黃土地》,獲國際大獎。他的作品語言凝練,詩意盎然,富於哲理。
1979年調北京《紅旗》雜誌社任文藝部負責人,直到離休。

筆名由來

筆名“柯藍”的由來
1920年出生於長沙。就讀於*的母校長沙師範學校。16歲小小的年紀,就跑到延安當起了戰地記者。17歲那年,在一次日本飛機轟炸中,他所在的學兵隊隊長負傷了,他護送隊長到前方醫院就醫。醫院裡有一位漂亮的女護士,叫柯藍。她是南洋華僑富商的女兒,代表華僑聯合會贈送大批藥品給八路軍總部後,便滯留在了八路軍醫院。本來,唐一正把隊長送到醫院就可以歸隊了,但面對有共同的文學愛好的柯藍,情竇初開的他和16歲少女碰出了愛情的火花。然而,不幸的是,後來柯藍在掩護傷病員轉移時,身上中了日寇8槍,生命垂危之際還大聲喊著唐一正的名字。為紀念這位美麗而英勇的情人,1939年,唐一正向組織正式申請改名為柯藍,一直延用到他去世。

主要著作

1937年去延安,先後入陝北公學、魯藝文學系,曾任《邊區民眾報》主編。1938年加入共產黨。1945年出版《洋鐵桶的故事》,以後陸續出版《祖國海岸》、《暴動》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上海《勞動報》副社長兼棕編、華東作協秘書長、上海電影劇本創作所副所長、天馬電影製片廠文學部主任、湖南省文化局副局長、湖南省作協副主席、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等職。還著有《風滿瀟湘》、《早霞短笛》、《果園集》、《遲開的玫瑰》、《愛情哲理詩》等。
唐一正
按年份分類如下:
變工好(秧歌劇)與莊棟等合著,1944,延安新華書店
女狀元(秧歌劇)與沈霜合作,1944,延安新華書店
抗日英雄洋鐵桶(中篇小說,有名《洋鐵桶的故事》)1944,韜奮書店
紅旗呼啦啦飄(中篇小說)1947,香港三聯
烏鴉告狀(短篇小說)1947,華北新華書店
咱們的老高(傳記小說)1949,民眾出版社
怎樣編寫通俗報刊(散文集)1950,北京新華書店
不死的王孝和(傳記小說)與趙自合著,1950,勞動出版社
千里眼老二(民間故事體小說)1950,中南新華書店
紅旗插在第二組(中篇小說)1951,勞動出版社
勞動紅花(電影劇本)1953,上海電影出版社
雪地上的羊蹄(通俗故事)1953,東北人民
海上英雄(評彈)與人合譯,1954,新文藝
霧海槍聲(兒童文學)1954,少兒
上海散記(散文集)1956,作家
尼·奧斯特洛夫斯基畫傳1956,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王孝和他的故事(兒童文學)1954,少兒
放牛郎(小說集)1956,中南新華書店
祖國海岸(長篇小說)1957,新文藝
馬戲團的秘密(故事集)1957,少兒
火車上的少校(散文集)1958,上海文藝
新生活在等著(散文集)1958,百花
早霞短笛(散文詩集)1958,作家
出生入死(中篇小說)1958,湖南人民
鐵窗烈火(電影文學劇本)1958,新文藝
藺鐵頭紅旗不倒(長篇小說,又名《藺鐵頭》)與文秋合著,1960,作家
起飛的孔雀(散文集)1963,百花
竹樓夜話(短篇小說集1964,湖南人民
閃光的新人(短篇小說集)1979,湖南人民
瀏河十八灣(小說集)1980,人文
在記憶的海洋上飄蕩(散文集)1980,新蕾
果園集(散文詩)1981,花城
風滿瀟湘(上下集,長篇小說)與文秋合著,1982,中青
拾到的紀念冊(第2輯,散文集)1983,湖南人民
柯藍散文選1983,花山
遲開的玫瑰(散文詩集)1984,百花
話說長江(電影記錄片解說詞)1985,中青
柯藍作品集(兒童文學)1984,山東少兒
我的第一本書(散文集)1985,湖南人民
愛情哲理散文詩1987,灕江
永恆的燃燒(散文)1987,煤炭工業出版社
唐一正

貢獻和榮譽

柯藍先生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榮譽委員、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香港)中國散文詩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
1935年就讀於第一師範五十三班,1938年在延安參加中國共產黨,長期擔任新聞文化工作。
由於他在文學上的造詣,他創作的長篇小說《洋鐵桶的故事》在十一個解放區用九個版本印行,還受到毛主席的推薦,由軍調部帶到大後方在香港出版,流行東南亞,被日本、蘇聯翻譯,《洋鐵桶的故事》(譯有日、俄文版本)獲延安文教大會一等獎。
中篇小說《紅旗呼啦啦飄》在香港出版後受到文壇泰斗矛盾先生的讚揚,也被日本、蘇聯翻譯。
新中國成立後,他創作的《早霞短笛》是中國第一部題材、形式多樣的散文詩集,他首創提出了以中國散文詩的聯組形式、載體論和散文詩的四大美學特徵等理論,改變了中國散文詩的歷史面貌。
我國第一個國際上獲多次大獎的電影《黃土地》是根據他本人的散文《深谷回聲》改編的,創散文改編電影獲國際大獎之先。
他創作的傳記文學《王孝和的故事》、《徐特立傳--命運之謎》等也改編成了電影和電視劇,並獲大獎。他和夫人文秋共同創作的歷史革命長篇小說《風滿瀟湘》是以毛主席秋收起義為背景的,被湖南電視台改編為電視劇上演。
《蘇聯大百科全書》也開設了關於他的辭條。由於他在國內外的知名度,2001年中國作家代表大會授予他中國作家協會榮譽委員。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還專門開設了"柯藍文秋文庫",收集了他們的全部著作和手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