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現代性與知識論

哲學、現代性與知識論

《哲學、現代性與知識論》是一本20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嘉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哲學、現代性與知識論
  • 作者陳嘉明
  •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頁數:430 頁
  • ISBN:9787100217941
  • 類別:圖書>哲學/宗教>哲學>哲學理論
  • 定價:136.0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三個板塊組成,反映了作者幾十年來學術上的旨趣與用功所在。“哲學”收錄的主要是有關康德哲學的解釋與元哲學方面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傳統哲學及其現代化問題的思考,特別是對現代新儒學的批評。“現代性”研究板塊主要集中在對什麼是現代性以及有關中國現代性研究的解釋框架問題的思考,試圖從中挖掘出中國現代性的基本性質與特徵。“知識論”板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針對當代知識論問題進行的研究,如對葛梯爾反例給出自己的解釋,以及比較集中的對“理解”問題的研究。此外,還包括對傳統中國知識論的研究,將它解釋為一種“力行的知識論”。

作者簡介

陳嘉明,現任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講席教授、系主任。中國知識論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常務理事。曾任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知識論分會聯合主席。《哲學分析》、《清華西方哲學研究》、《德國哲學》、《現代外國哲學》、《上海交通大學學報》(文科版)的編委;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編委。曾受聘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教育部“長江學者”、“思勉原創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美國“富布賴特基金”等項目的評審專家。獲得過美國政府富布萊特基金英國學術院(British Academy)王寬誠基金,中國—歐盟高等教育合作基金等,在美國哈佛大學、加爾文學院,德國馬堡大學,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等從事過訪問研究或講學。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Philosophical Forum、China Perspectives等刊物發表過120多篇學術論文。論文在《新華文摘》等有較高的轉載率以及被引用率,數次名列國內哲學學科“高被引作者榜”。獲得過三次教育部優秀科研成果獎,四次省部級(上海市等)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多次二等獎。是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知識論的系列研究”的首席專家等。

圖書目錄

自序   
章  哲學的探究
節  先驗論證芻論   
一、先驗論證問題的性質   
二、先驗論證問題的來源與發展   
三、先驗論證在形式上所潛藏的出現錯誤的根源   
四、先驗論證的性質及其必要性   
第二節  康德與先驗論證問題   
一、康德的先驗論證   
二、先驗論證的形式及其實質   
三、先驗論證的必要性   
四、先驗論證問題的啟示   
第三節  概念實在論:康德哲學的一種新解釋   
一、“符合論”與“哥白尼式革命”   
二、“對象”在康德哲學中的雙重規定性   
三、概念在康德哲學中的建構作用   
四、形式方面的知性規則如何能決定認識內容上的有效性   
五、思維的主觀條件如何會使知識具有客觀有效性   
第四節  意識現象、所予性與本質直觀   
一、隱性的心理現象能否被“契合地”感知   
二、所予的是否就是的和明證的   
三、間接性的本質是否能夠被直觀   
第五節  哲學、“窮理”與合理性   
一、哲學的“窮理”   
二、哲學如何窮理   
三、作為理論的判定與選擇標準的“合理性”   
四、“合理性”的判定標準   
第六節 外在主義與一致主義可否融合   
一、戴維森的外在主義思想   
二、戴維森的一致主義思想   
三、戴維森對外在主義與一致主義的調和   
四、對戴維森思想的回應   
第七節  事實與價值可分嗎?   
一、事實可以被賦予價值的屬性   
二、事實與價值二分的觀點是不恰當的   
三、事實與價值的內在關聯性   
四、價值觀念得出的兩種途徑   
第二章  現代性與人文思潮
節  “現代性”與“現代化”   
一、現代性的諸種界說   
二、“現代性”與“現代化”概念的區別   
三、“現代性”之我見   
第二節  個體理性與公共理性   
一、康德的個體理性   
二、羅爾斯的“公共理性”   
三、公共理性的內涵、目標與特性   
第三節  從普遍必然性到意義多樣性   
一、追求普遍必然性的近現代知識觀   
二、尋求意義多樣性的後現代知識觀   
第四節  理性與現代性   
一、“理性”與“合理性”概念   
二、對理性的批判與重建   
三、理性與當代中國現代性的建構   
第五節  尊嚴與權利:基於中國社會視角的一種探究   
一、傳統儒家的尊嚴觀   
二、儒家尊嚴觀在中國社會的影響   
三、中國現代性過程中的尊嚴與權利   
四、應當提升對“尊嚴”的認識   
第六節  中國現代性研究的解釋框架問題   
第三章  知識與理解
節  經驗基礎與知識確證   
一、所予論與經驗基礎   
二、經驗基礎與信念的關係   
三、“證據”意義上的經驗基礎   
第二節  信念、知識與行為   
一、從柏拉圖到休謨的信念論   
二、信念之謎的續解:從康德到當代   
第三節  專名、摹狀詞與“葛梯爾問題”   
一、葛梯爾的個反例源於專名與摹狀詞的混用   
二、有關“名稱”理論的三個問題   
三、意義指稱論是認識的語義學基礎   
第四節  理解與合理性   
一、“合理性”的研究背景 
二、理解的合理性問題   
三、一些關於合理性的現有原則   
四、“理解的知識論”的合理性原則   
第五節  理解、理由與解釋   
一、理解與認識的差別   
二、理解的基礎並非在於事實性 
三、事實、理由與理解   
四、理解與解釋的關係   
第六節  “理解”的理解   
一、當今知識論背景下“理解”諸理論之不足   
二、“理解”的基本性質   
第七節  無解釋的理解是否可能   
一、有關理解與解釋關係說的簡單回顧   
二、利普頓的觀點:沒有解釋的理解   
三、對利普頓思想的否定   
四、利普頓不適當地限制了“解釋”的概念   
第八節  理解與“命題主義”   
一、命題主義的主張   
二、反命題主義   
三、理解論上的反命題主義   
四、命題式的理解是理解的終歸宿   
第四章  中國哲學中的知識論
節  中國哲學的“力行”知識論   
一、中國傳統的“知”的觀念   
二、以誠為立足點的“德性之知”   
三、“力行”的知識論   
第二節 儒家知行學說的特點與問題   
一、“知”之概念的雙義性   
二、道徳之知乃是一種“信念”   
三、“心”的概念與兩種理性   
四、“知”轉化為“行”的動機或助力問題   
第三節  略論金岳霖《知識論》中的幾個問題   
一、知識論的目標並不僅僅是“通”   
二、知識論無法以“正覺”為出發點   
三、“所與”的能夠是獨立的外物嗎?   
四、“代表說”(表象說)是否用不著或“說不通”?   
五、“真”到底是知識論的概念,還是形上學的概念?   
第五章  中國傳統哲學及其現代化問題
節  自然主義與形上學:孔子哲學與孟子哲學之不同   
一、孔子的哲學屬於一種“自然主義”   
二、孟子的形上學與先驗哲學   
三、辨明孔子哲學與孟子哲學之不同的學理意義   
第二節  仁者為何應當愛人   
一、孔子的經驗性思維方式   
二、儒家的義務論倫理及其義利觀   
三、儒家義務論倫理的影響   
四、哲學的形而上發問的意義   
第三節  中國現代化視角下的儒家義務論倫理   
一、有關儒家倫理反思的兩種思路   
二、儒家倫理是一種單邊的“義務論”   
三、儒家義務論倫理缺失“權利”的觀念   
四、“權利論”倫理對於中國現代化的重要性   
第四節  內在論:儒家心學的一種新詮釋   
一、內在論的根據——心是本體   
二、心有“同然”的預設及其“類”的邏輯   
三、心靈投射與認識的準則   
四、中國有無哲學?   
第五節  從語言現象學看中國傳統哲學現代化問題   
一、“語言現象學”的概念   
二、中國哲學中的語彙變化   
三、中國哲學中概念的變化說明了什麼   
第六節  新儒學現象與哲學創新問題   
一、“現代新儒學”過於依附於傳統   
二、新儒學所存在的問題的深層原因   
三、汲取哲學研究上的經驗以提升中國哲學   
第七節  元哲學問題與中國哲學的發展   
一、“元哲學”的概念   
二、“元哲學”問題在儒學中的特殊表現:道統論   
三、哲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陳嘉明著作一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