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張後余辭》是唐代柳宗元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哭張後余辭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柳宗元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哭張後余辭(並序)
後餘常山張氏,孝其家,忠其友,為經術甚邃而文。少餘七年,頗弟畜之。與之居,終日衝然,忘其有,人與之言,鏗爾而厲,辨而歸乎中。凡人有道而不顯於世,則曰非其世也;道而得乎世,然猶不顯,則曰命。命之微不可知,知而索乎外者曰性與貌,後餘之性可謂良矣,其貌可謂肅矣。博實宏裕,宜為大官者老,求其所以夭賤,無可得焉。既得進士,明年,疽發髀卒。後餘之死,人鹹痛之,曰:天之禮善人而殺是子,何也?激者曰:天之殺,恆在善人,而祐不肖。莊周之說,以為人之君子,天之小人,張君豈天所謂小人者耶?是二者又非論之適也。吾謂善與惡、夭與壽、貴與踐,異道而出者也,無所喜怒於其中。道之出者多,其合焉固少,是以君子之難貴且壽也。後餘母者而喪良子,東西行者助之哭焉,況其知者耶?然後餘不與諂冒者同貴,不與悖亂者同壽,歸潔平身,聞道而死,雖勿哭焉可也。嗚呼!向更使既聞道而且貴且壽,則其顯庸也遠矣,又烏能勿痛乎?遂哭之以辭:
嗟嗟張君,善不必壽。惟道之聞,一日為老,人皆反是,百稔猶幼。子之優遊,是亦黃耇。嗟嗟張君,寵不必貴。尊嚴為仁,早服高位。淫議肆欲,銀艾淪棄。子之崇高,無愧三事。吾見皤皤而童,赫赫而辱。進襦袴於几杖,負泥塗于冕服。己雖有餘,人視不足。子之跡不混乎其間者幸也,宜賀而吊,宜歌而哭,吾其過乎?與其寵而加貴,善而加壽,道施於人,慶及於母,從容邦家,樂我朋友,豈不光裕顯大歟?而不克也,則吊而哭者,其無過乎?嗚呼!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唐朝的文學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元和十四年卒,年47歲,世稱“柳柳州”,亦稱“柳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