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社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楊萬鄉長田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 楊萬鄉東邊,距離長田村委會1 公里,距離 楊萬鄉10公里。國土面積1.57平方公里,海拔780.00米,年平均氣溫20.40 ℃,年降水量1,514.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183.00畝,其中人均耕地1.48畝;有林地560.00畝。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6戶,有鄉村人口124人,其中農業人口124人,勞動力5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6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330.00元,該村農民主要以種養殖業和勞務收入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哪社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楊萬鄉長田行政村
- 面積:1.57 km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發展重點,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3.00畝(其中:田71.00畝,地112.00畝),人均耕地1.4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56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0畝,主要種植八角、柑橘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508.00畝,其他面積110.00畝。有豐富的土地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全村有24戶通自來水,有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7.69%)。有2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4.6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戶(分別占總數的15.38%和15.38%)。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1.00畝,有效灌溉率為3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1.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7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6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93萬元,占總收入的53.24%;畜牧業收入5.08萬元,占總收入的27.2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18頭,肉牛11頭);林業收入2.03萬元,占總收入的10.88%;第二、三產業收入1.25萬元,占總收入的 6.70%;工資性收入7.78萬元,占總收入的14.74%。
農民人均純收入1,330.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 人(占勞動力的40.74 %),在省內務工7 人,到省外務工15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
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0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0.48%。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戶,共鄉村人口124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63人。其中農業人口124人,勞動力54人。
該村以壯族為主,其中壯族124 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8人,參合率87.10%;享受低保3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差,種植結構和增收渠道單一,農民商品意識不強,缺乏市場競爭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突出一條邊線、做大一個園區、建好兩帶經濟、實現一個目標”的經濟發展思路,繼續鞏固發展好全村養殖業的支柱地位,積極做強做大肉牛養殖和茶葉種植兩大產業,保持全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首先,在種植業方面 :積極做強做大茶葉產業,種植形成規模化,農村農民經濟來源長期化。其次,養殖業方面:以發展肉牛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生豬、烏骨雞和蛋雞的養殖,培植一批重點戶、專業戶、養殖大戶,供應市場,不斷豐富建設者的菜籃子,鼓起村民的錢袋子。
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330 元增加到180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