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為米折腰

哨遍·為米折腰》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此詞檃括陶淵明歸去來辭》而成,其主旨即是“歸去來”,從未歸以前之誤、去彼來此之急寫起,一直寫到歸來游賞之趣,田園之樂,及家人相聚之歡,最後以隨緣自適作結。全詞寫得周到而渾成,雖是檃括前人文章,但抒寫自己的懷抱並自成妙境,實際上也是一種藝術創造。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哨遍·為米折腰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東坡樂府
  • 文學體裁
  • 作者:蘇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哨遍
陶淵明賦《歸去來》,有其詞而無其聲。余治東坡1,築雪堂於上。人俱笑其陋,獨鄱陽董毅夫過而悅之2,有卜鄰之意3。乃取《歸去來》詞,稍加檃括4,使就聲律,以遺毅夫。 使家童歌之,時相從於東坡,釋耒而和之5,扣牛角而為之節6,不亦樂乎?
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口體交相累7。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露未晞8。征夫指予歸路9,門前笑語喧童稚10。嗟舊菊都荒11,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閉柴扉12。策杖看孤雲暮鴻飛13。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
噫!歸去來兮。我今忘我兼忘世。親戚無浪語14,琴書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嶇15,泛溪窈窕16,涓涓暗谷流春水。觀草木欣榮,幽人自感17,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內復幾時。不自覺皇皇欲何之18?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19。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2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治東坡:指在東坡墾荒耕種。
  2. 鄱(pó)陽:今江西省鄱陽縣東。董毅夫:人名。
  3. 卜鄰:選擇鄰居,即做鄰居的意思。
  4. 檃(yǐn)括:就某文體原有內容、詞句改寫為另一體裁之創作手法。
  5. 釋耒(lěi):放下農具。
  6. 節:節拍,打節拍。
  7. 口體交相累:因口欲而拖累身體,因身體不受委屈而影響口欲。交相,互相。
  8. 晞(xī):乾。
  9. 征夫:指行人。
  10. “門前”句:言兒童在門前笑語喧譁。
  11. 嗟:慨嘆。
  12. 容膝:僅容下雙膝,言居室狹小。扉:門。
  13. 策杖:拄杖。
  14. 浪語:亂語。
  15. 麓:山腳。
  16. 窈窕(yǎo tiǎo):美好貌。一說幽深貌。
  17. 幽人:隱居的人。這裡系作者自指。
  18. 皇皇:同“惶惶”。心不安貌。
  19. 觴(shāng):酒杯。
  20. 遇坎還止:意謂隨意而安,順其自然。坎,坑、穴。

白話譯文

陶淵明寫《歸去來兮辭》,文章有詞句而沒有配聲律。我在東坡置地之後,在坡上面建築了雪堂。人們都笑話雪堂簡陋,只有鄱陽人董毅夫過訪覺得很喜歡,並有為鄰的打算。於是拿來取《歸去來兮辭》,稍微加以檃括,使它符合聲律,用以贈送給董毅夫。 讓家中僮僕歌唱,當時僮僕跟隨我在東坡上,我放下農具與他唱和,敲擊牛角為他打節拍,不是很快樂嗎?
為了生存而委屈自己,為了追求而離開家庭,身體和內心都已疲憊不堪。回去吧,誰不想我回家呢。我感到從前的生活都不是現在所期盼的。路旁白露尚未乾。行人指給我回家的路,門前有嬉笑的孩童。曾經種植的菊田已經荒蕪,原先年輕的松樹已經悄悄衰老,不得不感嘆我如今已和它們一樣。只有小窗容我駐足,關緊了院子的大門。拿起拐杖到窗前看風高雲淡,暮鳥歸巢。雲飛天空,本沒有心思,暮鳥歸巢,也只是本能。
哎呀!回歸鄉下了。我忘卻了自己,也忘卻了世界。親戚之間已經無話可談,只有音樂和文學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在翠綠的山裡崎嶇的小路上散步,叮咚的小溪與我為伴,暗谷里同樣有著春的希望。看見草木是何等繁盛,感嘆說生命也該在這裡結束吧。自家的破房能算哪一類呢?為什麼要擔驚受怕不可終日?收斂自己的心思,不管門外的變化。神仙只會在哪裡呢?至少不是對富貴的渴求。只用在水岸在山巔自在地高呼,用壺中的美酒來超脫自己。這不就是神仙一樣自在的天命么?像水一樣前進,遇到坎就停下。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蘇軾貶官黃州時期,其題序交待了創作背景,有個叫董毅夫的人罷官東川,歸鄱陽,途經黃州,與蘇軾相聚多日,董毅夫離去時,蘇軾作此詞相贈。蘇軾有《與朱康叔》云:“舊好誦陶潛《歸去來》,常患其不入音律,近輒微加增損,作《般涉調·哨遍》,雖微改其詞,而不改其意,請以《文選》及本傳考之,方知字字皆非創入也。”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檃括陶淵明《歸去來辭》而成。檃括,就是就原有的文章加以剪裁改寫。此詞僅微改《歸去來辭》語句,不改其意,使之符合聲律。
此詞主旨即是“歸去來”。蘇軾之愛陶淵明,在於欣賞他的棄官歸隱。蘇軾在仕途中挫傷累累,太需要解脫,“歸去來”便是他撫慰心靈的最佳方法,逃避現實的最佳途徑。全詞從未歸以前之誤、去彼來此之急寫起,一直寫到歸來游賞之趣,田園之樂,及家人相聚之歡,最後以隨緣自適作結,寫得周到而渾成。儘管詞意全系出自《歸去來辭》,但抒寫的是自己的懷抱,與胸中無此境界,徒以檃括為趣不同。
陶淵明《歸去來辭》的文字,可說非常精練,沒有一句廢話。在這種情況下要加以檃括,有著相當高的難度,非一般人能為之。蘇軾檃括此作的高妙處,在他融合了《歸去來辭》的“序”與“正文”的精旨。譬如,《哨遍》的首句“為米折腰”,概括了陶淵明史傳的可靠記載;次句“因酒棄家”,凝縮了“序”文的“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等語;第三句“口體相交累”,從“序”一下過渡至“正文”,除了味道不變,甚至還有導入主境的妙效。所以說,蘇軾改寫《歸去來辭》,實際是一種藝術創造。

名家點評

宋代張炎詞源》卷下:“東坡詞如《水龍吟》詠楊花、詠聞笛,又如《過秦樓》《洞仙歌》《卜運算元》等作,皆清麗舒徐,高出人表。《哨遍》一曲,檃括《歸去來辭》,更是精妙,周、秦諸人所不能到。”
明代楊慎評本《草堂詩餘》:“《醉翁亭》《赤壁前後賦》,當時俱檃括為詞,俱泊然無味,獨東坡《歸去詞》特勝,不特其音律之諧也。”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