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音樂

哥倫比亞的民間樂器較多。印第安人用羽毛管做的排簫是雙排的,可以同時演奏平行五度。還有一種大的樹皮號,1~1.5米長,主要用於儀式。在土生白人和混血種人中有兩種民間樂隊;一種稱為“木爾加”,由班多拉、三弦琴和吉他組成;另一種由豎琴、四弦琴和加巴喬(一種小的沙槌)組成。“契里米亞”是在印第安人和混血種人中流行的樂隊形式,由橫笛(或一種單簧橫笛)、鼓、響器、刮器組成,現代還加上了現代單簧管、長號、馬林巴等。黑人和桑博人(印第安和黑人的混血種人)中則流行來自非洲的馬林巴和馬林布拉(一種撥弦樂器)。

內容
哥倫比亞位於南美洲的西北部。它的文化傳統源自西班牙、非洲黑人和印第安人。16世紀西班牙人到來之前,這裡的奇布恰印第安人曾有過比較發達的文化。居住在南部與厄瓜多接壤的印第安人的音樂,具有安第斯高原音樂的特點;南部亞馬孫雨林區印第安人的音樂則比較原始;居住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黑人的民間音樂,保留著非洲音樂的特點;北部和中部高原居住著大量土生白人和混血種人,他們的民間音樂受西班牙音樂的影響較深。
“班布戈”是哥倫比亞最有特色的歌舞音樂,具有求愛的內容。它將印第安人的憂傷、黑人的熱情和西班牙人的豪爽氣概融為一體,曲調歡快但又帶有感傷的色彩。班布戈大小調式均有;節拍為、。當以歌曲形式出現時,常由一人領唱開始,以平行三度的二重唱結束。班布戈常用三弦琴、吉他和班多拉等樂器伴奏。其他常見的歌舞曲還有“帕西略”,它是一種源自西班牙的舞蹈,是和的混合節拍,音樂流暢華麗,很少有強烈的重音。
[哥倫比亞的民間樂隊]
西班牙統治時期,哥倫比亞是南美洲音樂活動較活躍的國家之一。17世紀就建立了傳授教堂音樂的機構;波哥大教堂還收集了許多16世紀歐洲多聲部音樂和巴羅克音樂。1847年定居在哥倫比亞的英國作曲家H.普賴斯(1819~1863)在波哥大創立了第一所專業音樂學校,1910年改名為國家音樂學院。1874年在首都上演了本國作曲家J.M.龐塞?德萊昂(1846~1882)創作的第一部歌劇《埃斯特爾》。哥倫比亞民族樂派著名的作曲家G.烏里韋?奧爾古因曾任國家音樂學院院長。他的作品帶有印象主義的色彩,但節奏和旋律卻保持著哥倫比亞的本土特色,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其代表作品有《第二交響曲》、《三首為樂隊而作的舞曲》、《典型的組曲》等。J.貝穆德斯?席爾瓦是烏里韋?奧爾古因的學生,他的交響樂作品《托爾維利諾》(是一種哥倫比亞的民間舞曲)、《C大調交響曲》等,也是本土風格的。作曲家C.波薩達?阿馬多爾曾在巴黎學習音樂。他的交響詩《酋長在瓜塔比塔的加冕禮》描繪了哥倫比亞奇布恰印第安人選舉新領袖的場面。G.埃斯皮諾薩是國家交響樂隊(1936年建立)的第一任指揮,他通過出版各種雜誌、報刊和參加美洲各國的音樂節的演出,促進了拉丁美洲音樂的傳播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