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傳統體育

哈薩克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哈薩克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哈薩克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思想意識、心態感情等聯繫在一起。既是哈薩克族民眾表達信任、交情、和諧、互惠等人際交誼的一種平台,更是中華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薩克族傳統體育
哈薩克族概況,哈薩克族歷史,哈薩克族傳統體育,代表性體育項目,馬上摔跤,躺倒拔河,叼 羊,姑娘追,

哈薩克族概況

哈薩克族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少數分布於甘肅省阿克賽哈薩克自治縣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哈薩克族自治州。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哈薩克族人口為1250458人。哈薩克族使用哈薩克語,分為西南和東北兩個方言,但差別不大。辭彙中有漢語、蒙古語、波斯語、阿拉伯語和俄語的一些借調。哈薩克族現在使用的是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

哈薩克族歷史

哈薩克族的祖先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的烏孫。烏孫當時遊牧於今伊犁河流域一帶的廣大地區。漢武帝為了抗擊匈奴,曾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與烏孫建立聯盟,促進了相互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6世紀中葉,突厥人興起於阿爾泰山之南,後建立強大的突厥汗國,烏孫故地屬西突厥轄地,從此烏孫人中也增加了突厥人的成分。10世紀中,喀拉汗王朝建立,其統治下的康里、奇卜察克、烏古斯等部落與烏孫部落出現了進一步的融合。
12世紀,七河流域為西遼政權(1128~1192)所統治,歷史上哈薩克的先民中又融入了契丹人的成分。13世紀,蒙古人興起後征服中亞,進入中亞的蒙古人後來逐漸突厥化。蒙古人中的克烈、乃蠻、篾兒乞等部的一部分也逐漸融合於哈薩克先民之中。15世紀初,原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的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東部出現了一個分裂政權烏孜別克汗國,亦稱“白帳汗國”。白帳汗國在阿不勒海爾汗統治時期,部分屬民因不堪忍受其殘酷壓迫剝削,於1456年(明景泰七年)在其首領克烈和加尼別克率領下,東遷到原屬察合台汗國東部領地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地區,建立了政權,自稱哈薩克汗國。至此,哈薩克族形成。

哈薩克族傳統體育

如今哈薩克族聚居的故鄉,處處草兒青青,牛羊肥壯,馬群興旺,遍地牧歌,充滿詩情畫意。哈薩克族體育文化具有粗獷、豪放獨特的地域特徵。以遊牧為主的哈薩克族,由於地處特殊的地理環境,馬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而哈薩克族傳統體育項目與馬多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活動是哈薩克族人民長期勞動和生活的結晶。在哈薩克族的傳統體育活動中,摔跤、馬上摔跤、躺倒拔河、賽馬、叼羊和姑娘追等,是較具特色的競技運動形式,深受廣大牧民和各族民眾的歡迎。

代表性體育項目

馬上摔跤

馬上摔跤,亦稱馬上角力,是哈薩克族一種馬上較力型體育活動,是馬術和摔跤項結合競技形式。
哈薩克族的馬上摔跤,顧名思義,就是兩位騎手在馬上進行摔跤競技。比賽開始後,兩人各自騎著馬,相互交手,以把對方拉下馬鞍,並摔到地上為勝。參與這一比賽的摔跤手,不僅要有力量,而且要和自己的坐騎配合默契。馬上摔跤採取打擂台的方式,一人敗陣,另一人上來。有的連勝數人甚至十多人。

躺倒拔河

躺倒拔河,是傳統拔河較力形式的一種,主要在哈薩克族的青年人中間流行。
躺倒拔河比賽的參加者為兩人一組,其形式是兩人相反方向爬在地上,中間劃一界線,用一條兩三米長的皮繩子,兩頭打結套在肩上,兩人同時往相反方向拉。看誰的爬行技巧高明、勁大,以將對方拉過界為勝。

叼 羊

叼羊,是哈薩克族青年男子普遍參加的體育活動,在哈薩克族民間有著悠久的歷史。
哈薩克族的叼羊,分為追擊叼羊和原地叼羊兩種形式。一般叼羊比賽參加的騎手為100~200名,分為兩組進行。比賽開始前,一位長者先把一隻割掉頭的山羊放在選定的大草場上,由若干組騎手在原地比武,看誰的馬好,力量大。接著參與比賽者擺好追擊叼羊的陣勢等待開始。隨著裁判長一聲令下,兩邊的騎手,個個似臨戰的武士,雙方合圍包抄,直奔草場上的無頭羊。若有一方騎手欠身倒掛,把羊從地上叼起,同伴便在後邊掩護,其他騎手則你追我趕,都想搶到羊。草原上頓時如刮過一陣急風暴雨,觀眾的加油聲此起彼伏。歡樂的孩子高興地把小花帽拋向空中,向優勝者表示祝賀。按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勝者把叼來的羊扔到誰家,就是向誰家祝福,誰家就設宴招待。
還有一種叼羊方式,為單騎對抗。比賽前,先把準備好的羊丟在場地上。比賽開始後,兩人從馬背上拿起開始叼羊。或者羊由第三人拿起,讓雙方抓好,裁判員發出口令後便互相爭奪,奪得者往往是力氣大,叼奪技術高,加之馬好的一方。比賽中雙方不得奔跑,只能在兩三個籃球場大小的地方進行,採取淘汰制或循環制。
哈薩克族進行婚禮時,也往往舉行叼羊比賽。這種比賽是在手鼓和鷹笛的伴奏下,在高原嘹亮的歌聲中進行的。比賽開始前,女方事先準備好一隻活山羊,由幾名驃悍的小伙子守護著。當迎娶新娘的馬隊到來時,男方的勇士們要突破女方事先安排好的道道防線,把活羊搶到馬上。而後宰殺山羊,割掉羊頭,交主婚人,這主要是顯示男方的本領。此後,就進行叼羊比賽。叼羊比賽由女方主辦,屆時,數十名騎手爭叼一羊,有時多達三四十名騎手與一人爭叼。要把一隻羊從眾騎手的手中搶走相當困難,誰搶到羊只,突破重圍,繞著規定場地,將叼得的羊只拋到領獎區域,誰就是勝利者。

姑娘追

姑娘追,是哈薩克族人節慶或集會時經常舉行的娛樂活動之一。其出現與早期哈薩克族實行的氏族外婚制有關。
過去,哈薩克族各氏族之間聚居地相距較遠,而進行的娛樂活動和各種集會就成為各氏族、部落青年男女相互認識和傾吐愛情的好機會。而姑娘追就產生於這樣的早期的男女聚會中。傳說在聚會時,一位姑娘對向她求愛的小伙子提出許多要求,來考驗膽識和智慧。小伙子一一完成後,姑娘又對他說:“如果你能追上我,我就屬於你”。說罷,她騎馬在前面跑,小伙子飛馬緊追不捨。後來,小伙子追姑娘逐漸演變成姑娘追小伙子的民眾性體育活動。
現在的哈薩克族“姑娘追”比賽,在開始前要各自物色好對象,一般是不同村子的青年男子和姑娘。兩人騎上最好的馬,並轡走向人們目力所及的地方或事先指定的地點。在去的路上,小伙子用心施展騎術,向姑娘說各種俏皮話,甚至可以接吻擁抱,而姑娘卻不能生氣。小伙子還可以在草原上兜圈子,有意不讓姑娘跑到終點,姑娘如不願意和小伙子好,也施展自己騎術,機智地擺脫困境,馳向終點。到達後兩人必須立即返回,這時小伙子先跑,姑娘為了報復小伙子的調笑,馬上舉鞭回身追趕,小伙子卻不能還手,只有抱鞭催馬,使姑娘少打或打不著自己。姑娘若對小伙子有愛慕之情,便掩人耳目地把鞭子高高舉起,在小伙子頭上繞幾圈,輕輕落下。通過這種活動,不少有情人成了自由幸福的眷屬。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繁榮,哈薩克族姑娘追的內容形式更加充實豐富。在一對對青年男女中,未婚的通過姑娘追加深了他們相互之間的了解和感情。也有已婚夫妻互相追趕,以顯示他們生活的美滿和家庭的團結和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