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經歷
哈米斯·卡扎菲(英語:
Khamis al-Gaddafi,1983年5月27日—2011年8月29日),
利比亞哈米斯旅軍事指揮官。利比亞領導人
卡扎菲第六子。早年從利比亞
的黎波里軍事院校獲得學士學位後,哈米斯便被送往俄羅斯,先後在
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及俄羅斯最高軍事學府俄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事學院留學,最終獲得軍事學博士。哈米斯旅也被許多媒體形容成卡扎菲家族的
御林軍,核心幹部為卡扎菲的兒子和最親密的盟友,以直接聽命卡扎菲於而聞名,能堅決執行卡扎菲的命令,「
哈米斯旅」也屬於革命警衛隊(利比亞的秘密警察)。哈米斯·卡扎菲,掌管著利比亞政府軍第32旅,總兵力約1萬人,被認為是利比亞打擊反政府武裝以及抵抗外國軍隊的“最後防線之一”。
卡扎菲擁有三支“
近衛軍”,而
哈米斯的第32旅最為精銳。這個以哈米斯名字命名成立的特種部隊,是利比亞裝備最好、訓練最有素的精英部隊。2011年
利比亞戰爭期間,哈米斯的部隊成為利比亞政府軍的主力。但有關他個人的訊息也是撲朔迷離。2011年3月21日,利比亞反對派第一次稱哈米斯在的黎波里遇襲身亡,就被闢謠。2011年8月5日,反對派第二次稱哈米斯在
茲利坦遇襲身亡,政府於9日播放了哈米斯一段錄像來闢謠。哈米斯據稱依然統領著政府軍麾下裝備最精良,素質最高的32旅在前線作戰,有報導稱哈米斯已經率領32旅從
阿齊齊亞兵營出發,前往的黎波里被攻占區與反政府軍交戰。但隨著象徵卡扎菲權利的阿齊齊亞兵營被反對派攻陷,有關32旅是否具有挽回當前
一而再,再而三的頹勢,重整旗鼓的能力也受到了各方的質疑。
2011年9月4日,
利比亞反對派發言人稱:“有證據證明哈米斯·卡扎菲已經死亡。他是在
塔爾胡納郊區被打死的,已經被埋葬在
拜尼沃利德市。與哈米斯一起被打死的還有利比亞情報局局長的兒子”。據悉,哈米斯下葬地點可能是現在卡扎菲與另外三子藏身地點,那裡已被反對派包圍。
兄弟關係
英國《每日電訊報》2011年4月5日報導稱,
賽義夫和卡扎菲的另一個兒子主張和談,但卡扎菲的兩個
強硬派兒子反對停火:擔任國家安全顧問的
穆塔西姆和掌握著利比亞精銳部隊的哈米斯與
主和派發生衝突。其中
穆塔西姆被媒體稱為“最有權力”的兒子,而27歲的哈米斯則是最具“軍事實力”的一個。和談建議反映出
卡扎菲家族內部的分裂。
2011年8月28日,卡扎菲和他的兩個兒子逃離利比亞首都
的黎波里,其中一個兒子哈米斯在一天之後就在混戰中被打死。卡扎菲的兒子哈米斯死於北約空襲後,其部隊由卡扎菲的兒子
穆塔辛親自指揮。
相關故事
故事一
履歷顯示,年輕的哈米斯在
利比亞局勢動盪之前一直在讀書。早年從利比亞的黎波里軍事學院畢業獲得學士學位後,哈米斯便被送往俄羅斯,先後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以及俄羅斯最高軍事學府俄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部軍事學院留學,最終成為軍事學博士。
2010年4月,戎馬出身的哈米斯來到西班牙,進入
馬德里IE企管學院攻讀國際工商管理學位。但這次留學只持續了一年。2011年3月,IE學院將哈米斯開除,理由是“參與攻擊利比亞民眾”。良好的教育讓哈米斯看上去溫文爾雅,而且沒有傳出過任何緋聞,也不像其他兄弟那樣流連於各式舞會與交際場所。但IE學院給出的開除理由,卻讓人們嗅到了哈米斯身上的一絲“血腥”。
1986年4月15日,美國對利比亞突然實施轟炸,3歲的哈米斯在
巴伯阿季札軍營被炸彈碎片擊中頭部。也許正是此次受傷使哈米斯的心裡種下了對“帝國主義”的天然仇恨,長大後長年軍事訓練的磨礪更使他的性格和手段變得越來越強硬,成為利比亞反對派口中“
嗜血的哈米斯”。
2011年2月,哈米斯前往美國參加由
美國國務院批准組織的一次商業實習活動。該活動原定為期4周,但局勢的惡化使哈米斯無心繼續,中途返回利比亞,挑起利比亞軍隊第32旅的指揮重擔。從此,第32旅的活動不斷出現在西方報導中,有人說目睹第32旅與反政府武裝激戰,有人說這支部隊與平民發生了嚴重衝突,還有人說在第32旅面前,任何反叛分子都難以逃脫被殺的厄運。這些報導真假難辨,但在西方人眼中,“嗜血的哈米斯”無疑成為政府軍最富有指揮才能的指揮官,他指揮的第32旅成了西方聯軍的眼中釘和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死對頭。
故事二
第32旅的正式名稱為利比亞人民軍第32加強旅,因指揮官又得名“哈米斯”旅,是一支重型機械化步兵部隊。據報導,儘管利比亞總兵力超過6萬人,但在此次內亂中堅決效忠卡扎菲的只有3個旅共1萬人。這3個旅分別由卡扎菲的3個兒子指揮,駐紮在的黎波里的東、西、南三個方向,共同捍衛卡扎菲政權的安全。
3個旅中,“哈米斯”旅最受西方聯軍關注,美國有情報評價這支部隊為“裝備最好、最具備防禦能力”,是“利比亞最忠誠、重要的軍事力量以及最穩固的安全基石”。為了更加提高第32旅的作戰能力,哈米斯曾試圖於2009年從美國“購買‘小鳥’直升機、裝甲車輛零部件以及為M113裝甲運兵車升級”,結果如何不得而知,但可以證實的是,“哈米斯”旅確實從
南非購得了一批直升機,成為利比亞軍隊精銳中的精銳。
作為卡扎菲的安全基石,第32旅無疑是此次聯軍空襲行動的“眼中釘”。美國戰場指揮人員承認,聯軍在空襲中非常注意“哈米斯”旅的動向。3月5日,“哈米斯”旅一部從數百公里外馳援
扎維耶,將那裡的反政府武裝一舉擊潰,大大加深了它在反政府武裝分子心中的鐵腕印象。現在,這支部隊的每次調動都會引起反政府武裝的慌亂。
故事三
據分析,卡扎菲政權周圍環繞著一個“三環形”支持圈。最外圍是卡扎菲的同盟部落,中間是卡扎菲身處的卡扎法部落,處於支持圈最內部的則是卡扎菲的兒子及親信。這部分人雖然人數不多,卻擁有深厚的部落背景,位高權重,哈米斯·卡扎菲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即使兩個外圍支持圈被突破,哈米斯和他的第32旅也會成為卡扎菲家族“
最後的防線”,誓死捍衛卡扎菲政權的安全。
卡扎菲家族對第32旅的信心來自這支部隊強大的作戰能力。利比亞全國總共200餘輛T—72坦克,大部分隸屬於該旅或可接受其調動,除此之外,第32旅還裝備有63式107毫米火箭炮(一門炮一次齊射可覆蓋一個足球場的面積)、蘇—22戰鬥轟炸機以及“
飛毛腿”飛彈等重型武器。
作為第32旅的指揮官,哈米斯對父親
忠心耿耿。3月20日,卡扎菲在電視上現身,號召民眾擊敗侵略者,並稱現在是“保衛人民的戰爭”。講話結束後,哈米斯第一個敬禮並上前擁抱了父親。
為了使父親的政權更安全,哈米斯甚至在第32旅之外招募僱傭軍組成“哈米斯營”。目擊者稱,曾在
班加西的
貝尼納國際機場遇到過大批外籍
僱傭兵,這些人大多說法語,應該來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為了證實這一訊息,記者特別採訪了班加西的訊息人士,後者確認,已有非利比亞籍士兵被反政府武裝抓獲並關押。俘虜承認自己是僱傭兵,僱主是哈米斯·卡扎菲。
利比亞是個部落國家,一旦局勢出現不利於卡扎菲的苗頭,利軍陣營中不同部落的士兵很可能會出現分化。也許正是出於這樣的擔心,哈米斯才未雨綢繆,想出了招募僱傭兵的招數。這些為了金錢而戰鬥的士兵不僅具備豐富的作戰經驗,而且可以震懾那些心存不軌的利比亞政府軍士兵,最大限度地防止他們臨陣譁變。
死亡
據英國路透社10月17日報導,一家支持卡扎菲的敘利亞電視台證實,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之子哈米斯已經在8月29日的戰鬥中死亡。
敘利亞“Arrai”電視台17日宣布,哈米斯以及卡扎菲情報長官穆罕默德·阿卜杜拉(Mohammed Abdullah al-Senousi)在距離首都的黎波里東南90公里的泰爾胡奈,與“過渡委”武裝進行戰鬥的過程中死亡。
自8月份以來,敘利亞“Arrai”電視台一直為卡扎菲及其發言人播送音頻信息。17日,這家電視台公布了哈米斯和阿卜杜拉的照片,並且播放《古蘭經》對這“哈米斯和阿卜杜拉在8月29日與敵人對抗時犧牲”表示哀悼。
據悉,利比亞“過渡委”曾在8月時表示,哈米斯在泰爾胡奈戰鬥中死亡,並且已被埋葬在
拜尼沃利德,但是當時卡扎菲支持者並沒有對此事加以證實。
內戰期間
2011年利比亞內戰開始後,他領導精銳的哈米斯旅,在
米蘇拉塔、
茲利坦等地指揮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作戰,茲利坦是反政府武裝進攻的黎波里的一個重要障礙,捍衛著卡扎菲家族的“最後的防線”。作為卡扎菲的安全基石,美國戰場指揮人員承認聯軍在空襲中非常注意“哈米斯”旅的動向,是聯軍空襲行動的重要目標。
死亡報導
8月5日,反對派部隊的發言人扎瓦維表示,
北約飛機前一天晚上在
茲利坦進行的徹夜空襲中,炸死了卡扎菲的兒子哈米斯·卡扎菲和其他31名政府軍。他說:“北約飛機轟炸了卡扎菲部隊在茲利坦的一個指揮所,殺死了32人。其中就包括哈米斯。”利比亞政府隨後否認哈米斯被炸死的傳聞,但未作出有效證明。
8月9日,利比亞政府播放錄像證明哈米斯仍然在世。
20天后,媒體再次傳聞,他已於2011年8月29日在泰爾胡奈戰死。
此後,有關哈米斯的死訊曾多次傳出,最近一次是在2012年10月20日利比亞執政當局圍攻親卡扎菲武裝據點拜尼沃利德時,執政當局武裝還展示了已無法辨認面容的屍體。不過自2011年8月29日至今,有關哈米斯的死訊的傳聞已有十餘次之多,連執政當局有關人員也對哈米斯的死持懷疑態度。而近幾年來活躍在利比亞南部的親卡扎菲武裝“綠色抵抗組織”則一直聲稱其最高指揮官就是哈米斯,種種跡象表明哈米斯不僅沒有死,而且仍然在領導部隊與利比亞現政府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