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ctus,即創行,原SIFE-Students in Free Enterprise),成立於1975年,是一個由近40個國家超過2000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和學術界人士以及來自全球500強企業的商界領袖組成的國際性非營利組織,總部設在美國,為全球三大國際大學生組織之一。
這裡匯聚了高校學生、學術界人士和商業界領袖。通過踐行企業家精神,共創更美好、可持續發展的世界。
Enactus在2002年進入中國,截至2016年8月,在中國已有包括北大清華等知名院校在內的282所合作高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成立於2010年3月,是創行中國黑吉大區的一支強有力的新生創行團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
- 外文名:Enactus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目的:積極的商業力量,踐行企業家精神
- 類型:國際性學生組織
- 性質:非營利性組織
- 成員: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校學生
Enactus(創行)基本概述,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團隊構成,團隊精神與理念,團隊獲獎記錄,團隊項目介紹,變秸為寶項目,黑衣人項目,愛心畫筆項目,黑色雲朵項目,團隊風采,
Enactus(創行)基本概述
中文名:創行
外文名:Enactus
世界總部:美國·密蘇里州
中國總部:中國·上海
成立時間:1975年
全球總裁:Rachael A. Jarosh
中國總裁:沈佩琪
榮譽稱號:全球三大國際大學生組織之一
類型:國際性組織
目的:積極的商業力量,踐行企業家精神性質非營利性組織
成員:世界各地各高校大學生
Entrepreneurial丨企業家精神
——是發現他人未發現之事的洞察力,是想像並創造不存在價值的才能;
Action丨行動力
——是願意去做一些事情,並承諾將其完成,即使結果是未知的;
Us丨我們
——是一群人,深信並用實踐證明企業家精神與行動的改革力量!
創——企業家精神的精髓。想像、創意、創新無限可能;
行——許諾共同採取行動。我們承諾用我們的熱情、天賦和理念,以行動去影響更多的人。
什麼是創行
Enactus是由全球37個國家超過1700所高校在校大學生、學術界人士和企業界領袖組成的國際性組織。是全球三大學生組織之一。創行是Enactus的中文名稱。Enactus於1975年成立於美國,2002年進入中國,國內已有包括北大、清華等知名院校在內的282所合作高校,全國按地域劃分為15個區域。Enactus每年得到了包括戴爾、聯合利華、強生、宜信、周大福、百事、賽默飛世爾科技、沃爾瑪、聯想、畢馬威等等數以百計的公司的大力支持。具體表現在,戰略合作商聯合Enactus中國推出戰略合作項目,面向全國創行團隊公開申請,申請成功後,創行團隊將會得到一定的資金物質支持。表現良好的團隊將獲得戰略合作商與Enactus總部聯合頒發的獎項,並有機會獲得戰略合作商的offer。
關於創行的項目
創行學生利用他們課堂所學的知識、指導老師的專業技能以及學校的資源來開展項目,從而幫助他人改善生活。他們幫助創業者獲得成功、教給失業人群求職所需的技能,告訴家庭如何保持財務穩定,幫助處於困境中的社區獲得經濟發展。 在全世界的鄉村、城鎮和城市裡,創行團隊展示了商業可以為社區創造新機會,帶來新希望,最終使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使社區獲得更好的發展。創行項目主題覆蓋包括市場經濟、醫療健康、環境保護、文化藝術傳承、農業發展、青少年教育、扶貧助困和商業道德等各領域。 基於創行全球統一的項目評判規則,即,哪一隻創行團隊最有效地採取富有企業家精神的行動,助力人們以經濟、社會、環境上地可持續的方式改善生計。創行學生立足當地,靈活地根據各個社區及受助人群的獨特需求,運用企業家的方式和積極的商業力量, 自主運作社會創新項目,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們提高生活質量與水平!
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
團隊構成
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設立項目部、人力資源部、品牌推广部和視覺設計部四個部門。
項目部:是創行的核心,負責運營各個項目。在平時,項目部成員需要討論項目發展方向和下鄉實踐等。·項目部分為秸稈項目組和斗地項目組,目前運營變秸為寶、黑衣人、芯芯相印、愛心畫筆等項目。
人力資源部:負責團隊人力資源的管理,如隊員招聘、績效考核、檔案管理;組織團隊內部活動,如團隊周年慶,全會、素拓、聚餐等等;致力於團隊人力資源的最佳化管理,更致力於團隊文化的建設傳承。
品牌推广部:負責團隊公眾平台管理,舉辦各種隊內校園公益活動,捕捉學生需求,提升校園影響力。在校外,品牌推广部通過企業家訪談、微信平台講座,建立並維護與企業的良好合作關係,對外進行品牌宣傳,同時與項目組協作,協助獲得項目所需資源,必要時陪同項目部對外談判。
視覺設計部:負責各個項目宣傳的精美海報、宣傳單、展架等的製作,負責創行區域賽、國賽以及世界盃年報、開場視頻、PPT的製作。同時收集管理團隊相冊,製作與團隊形象、團隊文化有關的紀念冊來進行團隊文化傳承。
團隊精神與理念
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傳承 “嚴格、堅持、創造、成長”的團隊精神, “付出源於熱愛,專業造就非凡”的團隊理念,踐行企業家理念,懷揣人文關懷、社會關懷的信念。不同於傳統的資源轉移式的公益,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運用商業的理念建立可持續發展的項目進行公益,形成更深遠更持久的影響。團隊爭取把現有的技術運用到可以幫助到人們的地方,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讓世界更美好。
團隊獲獎記錄
2011年“年度最佳新團隊”、“優秀賽扶團隊”
2012年創行世界盃區域賽東北賽區一等獎
2012年創行世界盃國賽三等獎
2012年創行世界盃國賽“團隊優勝獎”、“最佳團隊隊長”
2014年創行世界盃區域賽東北賽區一等獎
2014年創行世界盃國賽三等獎
2014年創行世界盃國賽“優秀項目經理”
2016年創行世界盃區域賽東北賽區一等獎2016年創行世界盃國賽二等獎
2017年創行世界盃區域賽東北賽區一等獎
2017年創行世界盃國賽三等獎
2017年百威英博專項冠軍
團隊項目介紹
變秸為寶項目
五年前,哈工大創行團隊項目組的成員對哈爾濱的霧霾天氣成因進行了分析,發現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是劣質煤的使用,其次,農民直接焚燒秸稈這一舉動對空氣品質也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目前,我國農作物秸稈利用率已超過70%,南方一些地區已向綜合的高效利用邁進,並逐步進行產業化,而作為農業大省的黑龍江在秸稈利用方面卻幾乎處於空白。針對這一現狀,哈工大創行團隊在申請賽默飛專案時,成立了“變秸為寶”項目組,致力於結合本校科研資源及先進的秸稈處理技術推廣秸稈再利用,同時促進生態效益,為當地農民創收。
(1)變秸為寶——秸稈煤:
通過細緻深入的調查,項目組確定哈市周邊的新豐村為項目試點村。經過三次走訪,項目組對新豐村的整體情況有了初步的認識,並根據其實際情況選擇秸稈煤、秸稈飼料、秸稈建材為主要運營方向,與村委會確立了合作關係。12年2月,項目組在村委會的協助下,於新豐村舉辦了主題為“秸與環保,稈於創造”的宣講會。會上,項目組向村民介紹了秸稈煤、秸稈飼料、秸稈建材等可行方向,並著重推薦了秸稈煤。項目組的細緻講解改變了村民對秸稈無用的傳統認知,部分村民對於利潤較大的秸稈煤方向產生了投資興趣。
經過數據分析,村民對秸稈煤的投資表示了一定的認可,其中朱氏兄弟有意願投資生產秸稈煤,於是項目組幫助朱氏兄弟向北京藍昆立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租借生產機器, 降低投資風險,減少前期資金投入。項目組綜合考慮經濟基礎、機器產量、村民秸稈煤需求量和人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建議朱玉雙兄弟選擇班產10噸的塊煤生產線,採用代做秸稈煤及直接銷售兩種方案互相結合的經營模式。一方面,朱氏兄弟收取每噸260元加工費為村民生產秸稈煤;另一方面,他們將秸稈煤以每噸345元的價格售往金鼎山有限公司。在這種模式下,朱玉雙兄弟每銷售一噸秸稈煤可獲利50元。而對於普通村民,通過使用秸稈煤,單季每戶可節省960元用煤費。
經過秸稈煤產品四季的推廣普及,朱氏兄弟的生產線增加至2條,生產加工人員增加至5人,秸稈煤產品已經占據新豐村冬季用煤量的10%,同時鄰村部分人員前來購買秸稈煤。在朱氏兄弟的成功案例下,村民真正地意識到秸稈背後的經濟價值。越來越多的村民希望借鑑朱氏兄弟的成功經驗,依靠秸稈發家致富。
(2)變秸為寶——秸稈飼料:
在秸稈煤方向取得初步成功後,項目組意識到,儘管單一的利用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幫扶對象創造經濟價值,但對秸稈的消耗有限,難以實現利用最大化。因此項目組決定以秸稈飼料為項目下一步運營的主要方向,豐富現有的秸稈利用方式,進一步提高秸稈利用率。
於是,項目組於2014年初再次對新豐村及其周邊地區進行調研,項目組在村長劉先生的幫助下調查並了解到新豐村無專業養殖戶,牲畜飼養分散,且飼養周期長。
考慮到試點區的牲畜養殖情況以及秸稈飼料的發酵設施對於溫度控制、缺氧狀態與菌種質量等要求頗高,項目組認為村民自產自用秸稈飼料的模式難以實現。項目組決定在本地尋找飼養規模較大的農場,嘗試進行秸稈飼料的生產。2014年3月,項目組與距新豐村15公里的巨源農場達成合作關係。巨源農場為專業的豬、牛養殖農場,飼養規模大,且以購買成品飼料為主要的飼料來源,運營成本較高,巨源農場負責人劉先生有意願建立綠色農場,結合實際情況,項目組為巨源農場引入了秸稈飼料生產技術,而新豐村作為毗鄰的玉米種植村,將為其提供用於生產的原材料。在過去的三季里,巨源農場以每噸50元的價格收購鮮秸稈1050噸,節省了約1/4的飼養成本。
(3)變秸為寶——秸稈磚:
在使用了秸稈飼料一年後,巨源農場的負責人劉先生決定將現在的養殖農場改造成一個集觀光、餐飲、休閒、住宿於一體的生態農場,但是由於資金和個人能力有限,生態農場的建設遭遇了極大的阻力,於是在2015年6月,他再次向項目組尋求幫助。經過系統的考察和分析,項目組結合建築學院孫教授在建材領域的現有科研成果,發現劉先生可以使用秸稈磚來建造房屋。
項目組與孫教授取得聯繫,向她請教了相關的生產細節,並探討了自行生產秸稈磚的可行性。在得到孫教授的認同後,項目組決定自己購買一台秸稈磚壓製機。根據劉先生的個人意願,項目組成員結合秸稈磚的特性,向劉先生推薦了承重結構的平房和非承重式的兩層別墅。以兩種建築風格和入住價格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在與劉先生達成協定後,項目組計畫於2016年1月中旬開始壓制秸稈磚,並且將於2016年10月建成占地面積為318平米的房屋。
在幫助劉先生建房期間,項目組通過劉先生了解到巨源鎮城子村在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整治衛生環境,其中牛棚衛生是治理重點,大量不合格的牛棚需要改造或重建,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而秸稈磚正好可以滿足需要。於是,2016年9月項目組成員走訪城子村,向村民們介紹秸稈磚優良性能。同時項目組了解到哈爾濱展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秸稈磚已經成功申請到了國家的專利,其耐高溫、堅固性、隔音性等優良性能已得到相關證明。在2016年新博會和哈洽會上,該公司董事長玄榮鐵先生首次展示了他們生產的秸稈磚,吸引了公眾的目光。但該公司規模較小,處於剛起步的狀態,其知名度在黑龍江省地區還亟待提高,其次,展大公司需要擴大對秸稈新型建材的宣傳,提高普通民眾對秸稈建材的認識。於是2016年10月底,項目組與玄先生會面,共同商討雙方的合作。經過多次討論後,玄先生與項目組達成了兩項項合作內容,即公司為項目組在新豐村等農村地以優惠價格提供秸稈建材,同時項目組為公司在社會上推廣秸稈新型建材,尋找潛在的投資商及客戶。
在與玄榮鐵先生交談過程中,項目組了解到,紅磚不符合現在的環保理念,國家明令禁止生產紅磚。海南省2011年發布通知全省實心粘土磚必須於年底前全部淘汰;2003年北京市紅磚生產企業中,已有97家關閉,另外64家被市政府聯合檢查組責令立即停產;2005年,哈爾濱市對生產紅磚的企業進行全面整頓,註銷了56家。於是,項目組成員調查了哈市紅磚生產廠的情況,發現紅磚目前僅限於在部分農村建築中使用,多家紅磚生產廠的紅磚銷量低迷,廠商生存壓力巨大,產業亟待轉型,紅磚生產廠被新型建材廠取代的趨勢已不可挽回。
與此同時,項目組查閱黑龍江省新聞訊息,發現黑龍江省通過實施“531工程”,全面推動農村社區建設的快速發展,大量改造農村房屋,修建文化體育等配套的基礎設施,在未來幾年農村改造工程中建築材料的需求量巨大,2016年1月哈爾濱頒布秸稈綜合利用的相關通知,政府支持秸稈工業化利用,並鼓勵秸稈新型建材產業項目建設。因此項目組建議展大公司與傳統的地方紅磚生產廠家以出售和租借生產設備並存的方式合作,建立完整的秸稈磚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鏈條。一方面幫助地方紅磚廠家實現產業轉型,減輕其生存壓力;另一方面藉助其農村銷售渠道,幫助展大公司打開市場。
(4)變秸為寶項目成果:
經濟方面,項目組從原材料選擇、產品生產、市場銷售、運營管理等方面對朱氏兄弟進行引導,助其成功建廠;從生產技術、信息整合等方面對巨源農場提供幫助,使其順利進行秸稈飼料的生產和生態農場的建設;在推廣方式等方面給予展大公司建議,使其順利推進秸稈建材的市場化。朱氏兄弟已通過四季的生產共回收秸稈8400噸,出產秸稈煤2800噸,提高了55%的年收入;普通村民通過使用秸稈煤,減少約1/2的用煤費;巨源農場已加工秸稈1050噸,節省了約36萬元的飼養成本;同時項目組通過成本管理和風險控制,為劉先生節省約15%的改造成本,減少約23噸秸稈焚燒。
社會方面,項目組以哈爾濱市13年10月下旬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為契機,在市中心地區開展了萬人簽名活動,向公眾闡釋秸稈焚燒與空氣污染間的聯繫,提高了公眾對秸稈問題的認識,東北網、生活知道網等媒體紛紛對變秸為寶項目進行了大力報導。在2014年10月8日哈爾濱市秸稈禁燒令出台後,變秸為寶項目解決了試點村處理玉米秸稈的難題。同時,展大公司工作的順利推進,將為60人提供就業崗位。
環境方面,項目組通過鼓勵引導試點村村民回收利用秸稈,大大降低了秸稈焚燒量,改善了當地由於秸稈焚燒帶來的污染問題。通過項目組與客群的共同努力,試點村秸稈利用率從最初的不足20%,上升至如今的55%,至今已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6萬立方米,硫化物排放3.1萬立方米。
黑衣人項目
哈工大創行團隊注意到校內學生對西服的需求巨大,同時發現哈市許多殘疾人士的生活比較拮据,基於為工大學生提供租賃西服的便利和改善哈市殘疾人士的目的,成立了黑衣人項目組。該項目因具有成熟的O2O商業框架,完整的快遞業務,創新的運行模式和極低的價格快速占領了二區學生市場。14年底至今,團隊已出租1020餘套西服。項目組目前正積極準備聯絡學校附近的殘疾人群,通過將這個項目外包給殘疾人士有望增加其每月近300元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愛心畫筆項目
愛心畫筆項目從2015年冬天開始籌劃,加上籌劃時間到現在已經8個月了。目前社會上殘障兒童這一弱勢群體仍然不能受到公正的待遇,他們非常孤獨甚至自閉。殘障兒童可能在某些方面有缺陷,但是正因為他們的缺陷,他們畫出來的作品具有平常人畫不出的獨特魅力,其中透露著他們沒有被玷污的純潔,他們對世界的呼喚,這往往能夠引發我們內心的思考,是說這個世界的一方淨土,所以項目組與殘障兒童學校取得聯繫,並進行合作,在學校進行外宣,把他們的作品介紹給同學們,通過線上義賣的方式銷售給在校學生,而所得的利潤,全部返還給殘障兒童,這樣他們體會到自己也是有價值的,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同時促進他們進步,讓他們快樂的成長,而對於學生,通過舉手之勞體會到了幫助他人的意義,而且也拿到了真正純潔的作品。
黑色雲朵項目
木耳作為東北三寶之一,其營養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價格也逐年上升,市面上,中上等品質的木耳通常賣到每斤130元到180元,利潤非常豐厚。然而哈爾濱工業大學創行團隊隊員於一次社會實踐中,了解到沙河村這個以木耳種植為主要收入來源的村子人均收入低下,農民生活困難。於是,項目組開始對沙河村進行深度調查及分析,發現導致其收入低下的直接原因是耳農受到小販的惡意壓價,使得木耳僅僅能以每斤25元左右的低價出售。在進一步的調查中,項目組發現,沙河村的木耳生產方式落後,導致產量始終處於較低水平,年產量僅有90000公斤,並且品質逐年下降。針對這種狀況,項目組認為他們需要得到有效的引導和幫扶。哈工大創行團隊在2012年11月成立了“黑色雲朵”項目組,旨在幫扶沙河村耳農們實現對木耳種植技術的改革,以及形成自產自營自銷的模式,實現利潤最大化。
為了解決沙河村收入低下這一根本問題,項目組決定從改變木耳生產技術環節,提高沙河村木耳的產量與品質入手。
通過向相關專家的諮詢,項目組了解到木耳的生長共分為三個階段,村民直接購買第二階段菌種進行培養,傳統的種植方式在進入第三階段後,將菌袋栽入土中。而在沙河村的種植過程中,村民主要用普通的磚房來進行第二階段養袋,而磚房養袋存在不易保溫以及容易潮濕這兩個影響品質和出耳率的問題,項目組嘗試聯繫本校相關老師對二級菌培養這一階段的種植模式進行最佳化改變。
項目組先後聯繫了哈工大食品學院和土木學院的老師,在與其進一步探討的過程中發現針對沙河村使用彩鋼房進行二級菌培養可提高木耳產量。2013年2月,項目組促成了食品學院張老師與沙河村項書記的對接,並於同年3月進行實踐,採用彩鋼房進行木耳的養袋。這種方法不但可以節省燃料,同時因為彩鋼房不易潮濕,給木耳的生長提供了適宜的環境,使得木耳的產量有所增加。在村支書的二級菌種品質獲得極大提高后,項目組和村支書一同鼓勵村民建設彩鋼房。
之後,項目組再次聯繫張老師,並在沙河村舉辦彩鋼房搭建講座,同時,項目組將彩鋼房搭建的相關技術印製成資料發給村民,並協助村民搭建。在項目組的幫助下,沙河村陸續出現了十餘間彩鋼房,使得沙河村平均每袋產量提高了5%,每戶平均增收4000元。
在解決了木耳養殖第二階段的問題之後,沙河村經濟狀況得到一定提升。項目組在對木耳養殖進一步了解之後,提出如果採用新興大棚養殖技術代替傳統地栽,可以使沙河村的木耳產量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於是項目組向相關高校教授、農業類專科老師、木耳大棚銷售商諮詢,在確定該方法可行以及了解到所需的技術之後,項目組與帽兒山大棚經銷商取得聯繫,在與其談判後,與該經銷商形成合作關係,同意以較低價格將第一批大棚出售給沙河村。
項目組蒐集大棚生產所需要的技術以及所選擇的品種,並印製成資料發放給村民,同時集中開展技術培訓,將木耳大棚搭建與種植技術教給村民,讓村民學會新的種植方式,使木耳的年產量受自然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大棚搭建以及品種替換之後,首批五個大棚於次年投入生產,經過一年的大棚種植之後,效益喜人,沙河村因大棚種植使產量及優耳率大大提升,由於更換小耳品種,單位價格上升,大棚養殖為全村增加了30餘萬元的收益。
項目組本著企業家精神,認為沙河村應該首先建立具有實質性的合作社統一進行木耳銷售。項目組和村支書進行溝通,探討了合作社未來發展方向。最初,村民中思想保守的居多,對合作社的積極性不高,認為自給自足優於合作化管理,團結村民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項目組與村民進行對話,並於2014年12月22日在沙河村舉辦了村民交流會,會上項目組向村民們介紹了東寧縣、尚志市等多個地區合作社經營的成功案例,鼓勵和號召村民加入合作社,實現共同致富,村民們的態度逐漸積極了起來。在村支書的帶頭作用和項目組的持續努力下,合作社由原來的40戶增加到如今的90戶。
合作社深入人心之後,項目組著手將沙河村木耳以合作社的名義推銷至有多家木耳零售商的南極市場。由於沙河村木耳質優價廉,項目組成功幫助合作社與其達成協定,將沙河村木耳直接銷往南極市場,每斤的價格提高了3到4元,2015年度,平均每戶銷售到南極市場的木耳達200到300斤。同時,項目組與農博會取得聯繫,在多次交涉下,同意沙河村將木耳分類,以哈爾濱特產的形式,在農博會上以非常優越的價格銷售。拓寬了木耳銷售的又一渠道。
除了在經濟和社會方面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在環境方面,項目組也解決了沙河村長期無法根治但卻有很大負面影響的一個問題。
項目組在沙河村開展項目之前,沙河村村民將木耳袋上的木耳採集完之後,將木耳袋隨處丟棄于田間,路旁,溪邊,而木耳袋的成分主要是木屑塑膠以及腐敗變質的廢耳,造成了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以及水資源污染,從而使村民生活環境不斷下降,並對木耳的種植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在沙河村木耳的產量大幅度提升之後,木耳袋污染問題亟需解決。
首先項目組通過多種媒介聯繫到哈爾濱日報,哈爾濱新聞網等多家媒體,記者跟隨項目組下鄉了解後,將沙河村的木耳袋污染問題報導於報刊網路等平台。引起了當地民眾以及政府的重視,項目組希望能通過創行在學校社會的宣傳以及政府的支持吸引廠家於沙河村投資建廠,通過生物化工等技術手段從根本解決木耳袋污染問題。
最終,通過項目組與政府的聯繫,在廢棄木耳袋數量,運輸成本,理想回收率等多方面評估下,一家***的化肥廠商和沙河村達成了協定,願意於交界鎮投資建廠。與此同時,項目組聯繫村支書,並給全村召開保護環境,回收廢袋主題講座,在沙河村懸掛相應條幅標語,並將全村的木耳袋統一堆放。該廠將於2016年6月投產,主要以木耳袋化肥為加工產品木耳袋處理廠的建立,增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極大地緩解了包括沙河村在內的多地閒散人員泛濫問題。
團隊風采
團隊全家福
團隊周年慶
創行校園活動-螢光夜跑
2017創行世界盃區域賽-大連
2017創行世界盃國賽-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