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哈溪為藏語哈赤之轉音,意為父王之座,據傳因古代有一吐蕃萬戶居住。哈溪鎮位於天祝藏族自治縣西部。東臨涼州區、古浪縣,北與大紅溝鄉、毛藏鄉相連,東南與抓喜秀龍鄉、安遠鎮為鄰,西依青海省門源縣,面積509.8平方千米。鎮人民政府駐古城村,距縣城115千米。轄西灘、古城、友愛、雙龍、團結、水泉、尖山、前進、茶崗、河沿、長嶺、東灘12個村民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76個村民小組,5653戶、24864人,其中藏、土、回、蒙古等少數民族11044人,占總人口的44.4%。
境內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在2400~4146米之間。大山有磨臍山、代乾山、歪巴郎山、七輛草車山等;河流有哈溪河、峽門河。年平均氣溫1.5℃,年均降水量約400毫米。有耕地2.8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青稞、油菜籽、豌豆、洋芋等作物,2005年,糧食總產量440萬千克,油籽總產量33萬千克;搭建人參果栽培暖棚266座,人參果栽培產業初步形成。草原面積32.55萬畝,主要養殖氂牛、黃牛、馬、綿羊、絨山羊等。2005年,大小畜存欄2800頭(只)。森林面積28.36萬畝,森林覆蓋率37.1%,生長雲杉、山楊、柏等樹木。野生動物有馬鹿、麝、石羊、黃羊、雉、藍馬雞等。中藥材有羌活、大黃、秦艽、冬蟲夏草、麻黃等50餘種,礦產資源有砂金、岩金、煤、石英石、螢石、鐵、銅等。其中砂金開採歷史悠久。
基本概況
哈溪鎮地處甘青兩省交接處,位居黃哈、古哈、哈毛、哈雙公路的交匯中心,交通便利。哈溪鎮轄12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分別是:西灘、雙龍、河沿、茶崗、友愛、古城、前進、團結、水泉、東灘、長嶺和
尖山村等12個村民委員會和哈溪社區居委會。
哈溪鎮位於縣城西北部113公里處,東接
涼州區、
古浪縣,東南臨
抓喜秀龍鄉、
安遠鎮,西瀕
青海省門源縣,北與大紅溝鄉、毛藏鄉相連。76個村民小組,5653戶,總人口3807人,是天祝縣最大的建制鎮,有漢、藏、蒙等7個民族。全鎮總面積509.8平方公里,基中:天然森林189平方公里;草原面積2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167萬畝。
歷史沿革
“哈溪”,藏語為父王營地。解放前屬永登縣天祝鄉第四保,解放初為天祝區第四鄉,1953年分為茶崗、龍灘、扎提、那述4鄉、屬四區;1958年為哈溪公社,茶崗、龍灘、扎提、那述大隊;1962年分為茶崗、龍灘、哈溪、團結公社;1968年合併為
紅旗公社;1970年恢復哈溪公社,1983年撤銷公社,設扎提、茶崗、龍灘3鄉,屬哈溪區管轄,1985年10月撤區並鄉,合併成立哈溪鎮至今。現轄西灘、雙龍、河沿、茶崗、友愛、古城、尖山、前進、團結、水泉、東灘、長嶺等12個村民委員會和哈溪社區居委會。
經濟狀況
農業
樹種多樣,主要有雲杉、山楊、柏樹、樺樹等。
工業
礦產資源有岩金、沙金、鐵、銅、煤、石灰石、玉石等。
第三產業
旅遊資源有廣闊的原始森林和大草原。
獲得成績
2004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7155萬元,比上年增長26.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30萬元,增長32.2%;第二產業增加值1093萬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4206萬元,增長3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1560元,增加280元。鄉鎮工為總產值3199萬元,糧食總產量451萬公斤。
目標
2005年,將做好以下幾項:
1、 特色種植業。一是以古城、東灘為重點完成人參果大棚建設任務60座以上。二是繼續抓好訂單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和商品薯生產基地建設,力爭使種植規模達到3600畝以上。三是重點類茶崗、前進、長嶺、河沿等村組完成雙孢菇種植大棚建設50座,使全鎮雙孢菇種植規模達到1萬平方米以上。四是啤酒大麥和優質油菜種植,種植規模分別達到3000畝和2000畝以上。五是小麥套種紅柴胡示範種植規模力爭達到600畝以上。六是全力抓好反季節無公害蔬菜、優質牧草、中藥材等種植示範工作。
特色養殖業今年重點從規模、效益和優質牧草種植及飼草料加工技術上求突破,力爭使以牛羊充肥為主的舍飼養殖規模達到300戶以上,優質良種肉牛繁育戶達到160戶以上。
2、 基礎設施建設。一是鎮區環境衛生的徹底整治和鎮容街貌及鎮區道路的全面整修。二是配合有關部門抓好黃哈、古哈公路建設任務及西灘、友愛等部分鎮村道路建設。三是繼續抓好東乾渠支渠維修及部分農田渠系配套工程,並力爭配套完成修梯田300畝。四是爭取申請立項解決雙龍、茶崗、團結、友愛等部分村組人畜飲水困難問題。
3、 扶貧開發。堅定不移地堅持抓好以移民搬遷和勞務輸出為重點的扶貧開發工作,切實幫助廣大民眾起好異地脫貧的路子。各村必須非完成20戶以上移民搬遷任務和組織80%以上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力爭使全鎮今年的移民搬遷任務達到300戶1000人以上,勞務輸出達到1.1萬人次以上和勞務創收達1000萬元以上。
4、 生態保護與建設。一是抓好退耕區林草管護
工作。二是抓好草原管護工作,堅決制止因亂采濫挖冬春夏草等野生中藥材而對草地生態造成嚴重破壞的現象。三是全面落實春季植樹造林和綠化任務。
5、 招商引資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一是加強農畜產品的行銷體系建設,著力解決特色農畜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二是積極扶持和鼓勵包括各級幹部在內的各界人士,以特色養業為重點開展全民創業活動,在具體的產業考慮上以人參果、馬鈴薯、舍飼牛羊育肥和食用菌的規模化生產和行銷為主。三是通過招商引資完成對雙龍煤礦的改制工作。
6、 項目建設工作。在爭取國家投資扶持項目方面著力抓好鄉村道路,水利農田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特色種養業訂單、礦產資源(主要是煤礦)、水資源及旅遊業等資源開發項目的引資工作。
婚嫁習俗
在藏族地區,青年男女多為自由戀愛,父母親友一般不加干涉。至於求愛方式,或袒露、或隱晦,因人因地而異。有的以歌抒情,互吐衷腸;有的地方則搶姑娘的帽子、戒指、頭巾等物(若姑娘不願與其相好,可直接或托人要回。如默不作聲,或直言相約,則是願意結交朋友)。得到姑娘的應允後,小伙子可到姑娘處赴約。隨著頻繁的約會,雙方的感情不斷深化,互贈信物,並向自己的父母表明心愿,在得到雙方父母應允後,才能送聘禮,商定婚期。在有些農牧區青年男女的婚姻,一般是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主要形式。當男青年看中姑娘後,便請某人帶酒、哈達等物前去說媒,女方同意婚事,則飲其酒,受其禮;否則,婚事告吹。女方允親後,媒人再次帶酒等去女方家商定聘禮,聘禮多寡不一,但一般不宜太多,以免近鄰親友議論。送過聘禮,可根據男女雙方生辰選定吉日,準備成親。也有的地區盛行由男女雙方私下約定,出走成婚的習俗,但近年來逐漸減少。
婚期前一天,男方派婚使和媒人攜帶酒、哈達等物到女方家迎娶新娘。這天夜裡,女方家則為姑娘進行宗教洗禮,梳妝打扮。次日,新娘拜過家神、祖先及父母,伴娘攙扶新娘上馬,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哭嫁,然後隨親者、媒人及婚使等一同起程。在新娘一行到達男家之前,男方派人在離家不遠的地方設路席,敬酒致意。
當新娘來到門前,男方將撒有青稞、羊毛的新白氈鋪在新娘馬前,為媒人、送親者獻哈達、敬酒。婦女們扶新人下馬,用奶汁為新娘洗臉,打醋炭,以潔身清垢,除災避邪。入門後,喇嘛誦經祈禱,新娘新郎拜天地、家神及父母。禮畢,新娘入洞房,賓客入宴席。東部農業區宴席多設在羊圈,人們席地而坐,喝奶茶,吃油果。有的地區端上麵食,譏諷賓客,因是習俗,賓客全不介意。飯後,舉行謝媒,女方為婆婆獻“九毛救拉”(手工縫製的棉長袍)。 最後賓主暖酒暢飲,雙方歌手盡獻歌技,歌聲笑語徹夜不絕。從次日起,男方家屬輪換宴請賓客,饋送禮物,延續三兩日方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