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之戰,①土魯番擊敗哈密之役。明成化八年(1472),哈密都督把塔木兒逝世,勢力日弱。鄰境的土魯番愈來愈強,其酋阿爾(阿力)欲以武力吞併哈密。次年春,阿爾襲...
哈密之爭,也稱明朝哈密爭奪戰、明朝哈密戰爭,為發生在明朝中期的一系列在新疆哈密市的爭奪戰爭。因為哈密地區位於明朝、蒙古瓦剌和吐魯番三派勢力的交界,為兵家多爭...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又稱“左宗棠收復新疆”,是晚清欽差大臣左宗棠統帥清軍,消滅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勢力、維護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戰爭。1865年(同治四年),阿古柏入侵新疆...
伊州之戰,唐代唐軍擊敗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入侵的戰役。貞觀十六年(642年),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拘留唐使進犯伊州(今新疆哈密)。唐安西都護郭孝恪(卒於648年),...
嶺北之戰又稱明太祖第二次北伐是指洪武五年,明軍再次北伐,旨在完成漢唐所未完成的歷史功績,永清蒙古大漠。這次北伐主遭遇戰發生在嶺北和林(今蒙古國哈爾和林),...
吐魯番之戰是烏魯木齊戰役結束後,左宗棠便著手組織吐魯番戰役。清軍在烏魯木齊戰役中傷亡較大,病員也多。劉錦棠得了重病,倖免於死。而且西北寒冬已臨,大雪封山,無法...
北匈奴攻伊吾之戰,東漢時期北匈奴進攻伊吾之戰。元嘉元年(151年),北匈奴呼衍王率3000餘騎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伊吾司馬毛愷派兵500反擊,與呼衍王戰於蒲類海...
清平天山南路之戰是1758年(清乾隆二十三年)至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清軍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武裝叛亂之戰。...
科圖之戰,清軍擊敗準噶爾潛襲科舍圖之戰役。青海羅卜藏丹津敗逃準噶爾後,清廷多次令其獻出,策妄阿拉布坦不從。雍正五年(1727)策妄死,其子噶爾丹策零繼立,仍...
吐蕃西進陷伊州(今新疆哈密),刺史袁光庭自天寶末年堅守累年,後糧盡兵乏,城陷而殉城。唐與吐蕃之戰秋季戰爭 在入據長安之後,終唐代宗之世,吐蕃軍隊每年秋季...
位於巴里坤與哈密間之科舍圖嶺,為西路軍重要的後勤基地。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過程 編輯 清平噶爾丹策零之戰初期交戰 噶爾丹策零派騎兵2萬,突襲科舍圖。終日酒宴、...
唐滅西突厥之戰,唐顯慶二年(657),唐高宗遣右屯衛將軍蘇定方率軍攻滅西突厥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部的戰爭。...
竇固等伐北匈奴之戰,永平十五年(72),漢明帝決定征伐北匈奴。十六年二月,遣祭肜將河東、西河羌胡及南匈奴左賢王信兵1.1萬騎出高闕塞,竇固等將邊郡甲卒及盧水...
怛羅斯之戰(怛,音dá)是唐朝安西都護府的軍隊與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中亞諸國聯軍在怛羅斯相遇而導致的戰役。怛羅斯所在地還未完全確定,但應在蔥嶺(今帕米爾高原...
隋與突厥之戰,是隋朝對突厥的防禦戰爭。隋朝最後與突厥的戰爭勝利後,得以將勢力擴展到蒙古高原。同時也有利於保護中原地區經濟與文化。...
清統一準噶爾之戰,又稱準清戰爭,是清朝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為統一西北地區並將其納入版圖與準噶爾貴族進行的多次戰爭。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響,...
洪水山之戰,元初與察合台、窩闊台系後王爭奪西域的重要一戰。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宗王海都自阿力麻里率兵東入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進至瑪納思河以...
鐵木爾,1912年春季和秋季先後爆發的哈密和吐魯番農民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鐵木爾,1912年春季和秋季先後爆發的哈密和吐魯番農民起義的領導人之一。...
準部策妄阿拉布坦攻占西藏之戰,策妄阿拉布坦進攻哈密受挫後,於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月,以送拉藏汗長子噶爾丹丹衷及其女博托洛回西藏為幌子,派部將大策凌敦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