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哈克貝里·芬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馬克·吐溫著長篇小說)

哈克貝里·芬歷險記一般指本詞條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首次出版於1885年。

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讀者見面的哈克貝利·費恩。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樸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再次被主人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兩個人歷經種種奇遇。

這部小說從思想到技巧都有許多創新。小說讚揚了男孩哈克貝利的機智和善良,譴責了宗教的虛偽和信徒的愚昧,同時,塑造了一位富有尊嚴的黑奴形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 外文名稱: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 作品別名:哈克貝利·芬歷險記
  • 作品出處:Great American Novels
  • 文學體裁:長篇小說
  • 作者:【美】馬克·吐溫
  • 字數:270000
  • 首版時間:1884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人物介紹,哈克,吉姆,作品鑑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哈克貝利過慣了自由散漫的流浪生活,突然做了寡婦道格拉斯的養子,成天穿挺括的衣服,學習沒完沒了的清規戒律,實在令人難熬。一天,哈克貝利的失蹤了一年多的酒鬼父親突然出現,強迫兒子乘小船到一個避遠林子小屋與他同住。結束循規蹈矩的生活,到林子裡捉魚打獵,自由自在,哈克貝利當然高興。但是父親逼他交出與湯姆平分的那筆錢財,喝醉發起酒瘋時又常常打他,實在令人無法忍受。於是他趁父親上鎮賣木材的機會,先安排了一個自己被殺死,屍體被扔到河裡的假象,然後就偷了小划子,逃到了傑克遜島上躲了起來。
小島本荒無人煙,可是他卻發現了華森小姐家的黑奴吉姆。吉姆聽說小姐要賣他出去,就逃了出來。哈克貝利知道幫助逃奴是違法行為。可是兩人都是逃亡者,也就同病相憐了成了患難之交。他們知道小島並不安全,就立即動身,乘木筏順密西西比河漂流,希望逃離蓄奴州
為了逃避追捕,他們白天躲進岸邊的樹林,只在夜間出來活動。幾經磨難,他們終於漂到一個大河灣,以為到了安全地,上岸一打聽,這才知道他們一直在向南而不是向北漂流,所以反而越來越深入蓄奴區。他們無奈,只好聽天由命。對他們來說,唯有密西西比河,唯有這小小的木筏,才是自由安全的天地。
一天拂曉,有兩個被憤怒人群追趕著的人向哈克貝利求救,善良的哈克貝利收留了他們,卻很快發現他們是狡猾的騙子“國王”和“公爵”。他們喧賓奪主,控制了木筏,一路上不斷招搖撞騙,甚至背著哈克貝利賣掉了吉姆。哈克貝利知道自己孤身一人鬥不過兩個壞蛋,就偷偷躲過他們,前去費爾普斯農場拯救吉姆。他在那裡發現買下吉姆的正是湯姆的姨夫,而且這一家人正在等待當年湯姆前來作客。所以費爾普斯太太一見哈克貝利,就誤認他是侄兒湯姆。機靈的哈克貝利將錯就錯,索性冒充起湯姆,又趕出去截住湯姆,一起設計救出吉姆。
湯姆熱衷冒險,堅持按書上的驚險方式進行營救。他以自己弟弟西德的身份見了姨夫一家,然後悄悄寄出匿名信聲稱吉姆即將逃跑。
農場裡的人於是組織了起來。當吉姆失蹤的訊息一傳開,他們就荷槍實彈地四處追捕。由於他們是真槍真打,所以把幫助吉姆逃跑的哈克貝利和湯姆嚇得半死。他們慌了手腳,拚命亂跑,結果湯姆腿上挨了一槍,真正嘗到了冒險的滋味。
當他看見人們押回吉姆時,這才透露了事實真相:根據吉姆原主人華森小姐的遺囑,吉姆早已獲得自由。費爾普斯太太熱情地提出要收養哈克貝利,但被謝絕。哈克貝利主意已定,要到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去過漂泊不定的自由生活。

作品目錄

目錄
第一章
摩西和“趕牛的人”
第二十三章
帝王都是敗類
第二章
秘密的誓詞
第二十四章
皇帝假裝牧師
第三章
路劫阿拉伯人
第二十五章
傷心落淚,信口開河
第四章
毛球算靈卦
第二十六章
贓款到了我的手
第五章
爸爸做新人
第二十七章
物歸原主
第六章
大戰追命鬼
第二十八章
騙人太不合算
第七章
金蟬脫殼
第二十九章
風雨中逃脫
第八章
饒了華岑小姐的吉姆
第三十章
救命有黃金
第九章
河上凶宅
第三十一章
禱告豈能扯謊
第十章
玩蛇皮的結果
第三十二章
改名換姓
第十一章
他們追來了!
第三十三章
悲慘的下場
第十二章
“乾脆把他丟下吧”
第三十四章
讓吉姆放心
第十三章
破船上的賊贓
第三十五章
陰謀詭計
第十四章
所羅門聰明嗎?
第三十六章
盡力幫助吉姆
第十五章
跟老吉姆開玩笑
第三十七章
辟邪的大餅
第十六章
蛇皮再惹禍
第三十八章
“囚犯的一顆心,在這兒愁碎了”
第十七章
甘潔佛家收留了我
第三十九章
湯姆寫匿名信
第十八章
海奈追帽子
第四十章
救人的連環妙計
第十九章
聖駕光臨
第四十一章
“一定是鬼怪”
第二十章
在剖克衛乾的勾當
第四十二章
為什麼不絞死吉姆
第二十一章
阿肯色的難關
最後一章
就此停筆
第二十二章
烏合之眾

創作背景

在1850年前後的美國——也就是該書所描寫的那個時代,除了政治生活腐敗,勞資矛盾加深,教會虛偽詭詐,人民不堪其苦之外,最迫切、最嚴重的問題是蓄奴制和種族歧視,它在南部各州既普遍、又猖獗。作者對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表現出戰鬥的態度,對受迫害的廣大黑人民眾旗幟鮮明地予以熱烈的同情和支持。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英文版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英文版
吐溫的最初意圖是將故事當做《湯姆歷險記》的續集,並打算把哈克一直寫到成年為止。寫了沒幾頁後,吐溫將作品的題目改為《哈克貝利·費恩的自傳》。繼續寫了幾年,吐溫放棄了這個打算。隨著故事深入變得困難,吐溫似乎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乾脆把手稿擱置在了一邊。馬克·吐溫在哈德遜河旅行後,重新提筆,繼續寫作。作品終於完成,並擁有了一個與上部相併列的題目《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的同志)》。

人物介紹

哈克

哈克是小說的中心人物。小說開始時,他活潑好動,愛好自由生活,但因為長期受到種族主義反動說教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歧視吉姆(黑人奴隸),捉弄過他。在後期與吉姆漂流的過程中想一度想寫信告發吉姆的行蹤,但經過與吉姆同行的日日夜夜,他最終戰勝自己,決心幫助吉姆獲得自由。小說以頗具戲劇性的筆觸描寫了哈克內心鬥爭的結果:他拿起了那封告發信說道:“好吧,那么,下地獄就下地獄吧”,隨後就一下子把信扯掉了。哈克的思想轉變和多次幫助吉姆渡過難關的行動,表明了既然種族主義謬論連一個孩子都矇騙不了,那么蓄奴制度的崩潰確實是歷史的必然,同時也表明了作家提倡白人黑人攜手奮鬥,共創民主自由新世界的先進思想。

吉姆

吉姆是個忠厚能幹的黑人,但他依然避免不了被任意販賣的厄運,他的不幸命運是廣大黑奴悲苦人生的真實寫照。值得肯定的是,他不再像哈里葉特·斯托筆下的湯姆叔叔那樣,面對迫害逆來順受,而是採取了出逃的對策,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要算是力所能及的反抗了。他還是一個富有同情心和犧牲精神的人,在大河上漂流時,他處處照顧哈克,儘可能不讓孩子受驚受苦;當湯姆中彈受傷時,他不顧自己的安危,留在危險區域協助醫生救護孩子。通過吉姆一系列高尚熱誠行為的描繪,作品告訴我們,黑人在人格上不僅不比白人差,甚至在許多方面還超過了白人,由此徹底粉碎了種族歧視的謬論邪說。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小說意在表明廢除蓄奴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作品鑑賞

作品主題

分析小說的主要情節,可以發現“逃離”——哈克的“逃離”和吉姆的“逃離”是其重要的主題之一。哈克要逃離“文明”社會的虛偽與腐敗,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吉姆要逃離蓄奴州,奔向自由州,獲得身體與精神的自由。
這部小說以道格拉斯寡婦試圖“教化”哈克開始,以哈克決定不再讓此再在薩莉姨媽手中發生結束,首尾呼應,使哈克逃離文明社會的束縛,渴望自由這一主題得到充分展示。
小說的核心部分是哈克搭救吉姆的曲折經過及他自己複雜的心靈歷程,這是其另外一個重要主題:覺悟。對哈克來說,與吉姆逃亡的旅程是認識與道德成長、覺悟的旅程,學習的旅程,生命的旅程。而吉姆作為一個平等的“人”的意識的覺醒,體現了黑人對自由、對真正“人”的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藝術特色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之所以成為一部傑作,是因為作者馬克·吐溫把美國西部邊疆文學傳統體現出來,而且超越了這類幽默文學的狹隘限制,對它進一步加以發揚光大。有許多讀者讀完這本小說以後,對作者所使用的各種方言的前後連貫,深淺一致,完美無缺,恰到好處,感到非常欽佩——在本書里,很難找出一句不合乎哈克或吉姆的身份的話。在作者寫作這本書的時期,不論是在美國或是在英國,像《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這樣的文體,還是一種新的嘗試,也可以說是英語小說中新的發現。
馬克·吐溫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作為美國文學中的一部經典著作,在語言藝術上具有其獨特性,即口語化語言的運用。這種口語化語言的特徵是:一、主人公敘述者的語言常常打破語法常規、與敘述者的兒童式思維契合、動詞時態隨意轉換;二、其他人物語言多為土語方言,甚至俚語。《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的口語化語言開創了美國小說語言的新風,對美國後世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封皮《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封皮
這部小說也比較全面地體現了馬克·吐溫創作的藝術魅力。
首先,作品把現實主義的真實性和浪漫主義的抒情性很好地糅合在一起,哈克與吉姆的漂流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密西西比河上和沿岸的自然景物在作者筆下也閃爍著奇異壯麗的光華,而沿岸一帶的城鄉生活描寫則翔實真切,具體可感。這種奇妙的融合尤其體現在哈克的思想鬥爭中,作家既纖毫畢露地呈示了人物意識活動的邏輯軌跡,又不無幽默風趣地調侃嘲弄了宗教謬說給一個孩子造成的荒唐觀念。
其次,作品採用第一人稱敘事方式,從哈克的視角反映生活、刻畫形象,親切生動,引人入勝。再次,作品的語言頗具特色,作家在廣泛採用美國南方方言和黑人俚語的基礎上,經過精妙地提煉加工,形成了一種富於口語化特徵的文學語言、簡潔生動、自然含蓄,是英語文學的範本。

作品評價

亨利·史密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不但展示出之前難以達到的想像力,而且使用了當地俗語,為二十世紀美國散文和詩歌提供了新的愉悅和能量源泉。
《波士頓書摘》:協和公共圖書館(麻省)委員會決定將馬克·吐溫的新作下架。一位委員稱雖然他不願稱小說不道德,但認為故事一點兒也不好笑,而且十分低俗。他認為這正是那種最垃圾的類型。圖書館和其它委員都認為這一觀點十分幽默,將其標為粗糙、劣質、不雅,寫了一系列毫無升華性的經歷,整本小說更適合給貧民窟而不是有教養的、受尊重的人看。
美國作家海明威:“所有美國現代文學都衍生自”《哈克·費恩》,贊其為“我們的最佳作品”。但他警告:“如果你一定要讀書的話,必須在黑鬼吉姆被男孩西德那裡偷走處停止閱讀。那才是真正的結尾。剩下的就是哄人了。”
普利茲獎得主羅恩·鮑爾:“《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一部公認的傑作,最後的章節除外”。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1835-1910)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國作家、演說家。同時是文學史上一位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家,自幼成長於密西西比河畔,以水手的行話“馬克·吐溫”為筆名發表作品。馬克·吐溫的作品以諷刺見長,他不僅尖銳地諷刺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還嘲笑歐洲封建殘餘與宗教愚昧。他的幽默、獨特的文字表述是對美國文學的貢獻。
馬克·吐溫馬克·吐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