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王子
自幼天資聰穎,受到宮廷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通曉
伊斯蘭教義、教法,酷愛哲學、詩歌、音樂,且文武雙全。780年15歲時領兵出征,擊敗
拜占庭軍隊,嶄露頭角。782年他第二次率軍遠征拜占庭直抵
博斯普魯斯海峽,逼近
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攝政
伊琳娜女皇被迫乞和納貢。同意年年進貢(每年7—8萬
第納爾)。從此,哈倫名聲大震。其父為表彰他的戰功,特賜予“拉希德”(即正直者)的稱號,立他為第二王儲,並任命他為
突尼西亞、埃及、
敘利亞、
亞美尼亞和
亞塞拜然諸省的
總督。786年因其兄穆薩·哈迪突然死去而繼承哈里發位。
極盛君王
在他統治的23年間,國勢強盛,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首都
巴格達成為
阿拉伯帝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文人學士薈萃的著名城市。
在政治上,哈倫繼續信用波斯上層貴族,委任善於施政的
巴爾馬克家族頭領
葉海亞為宰相(即大維齊爾),把管理帝國的大權交給他及其兩個兒子法德勒和
賈法爾。哈倫根據波斯
薩珊王朝的統治經驗,加強
中央集權,重視司法工作,擴大法官權力,設立大法官職位,並且通過驛站建立起比較嚴密的情報網,以加強對地方官吏和人民民眾的控制和監督。由於採取了不完全依賴阿拉伯人、不按“民族”區分貴賤的政策,
阿拔斯王朝的統治基礎擴大了,政權更加鞏固了。
在
經濟上,哈倫及其先人都十分重視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他們吸取埃及人的豐富經驗,在
伊拉克地區開河挖渠,修築堤壩,把
幼發拉底河和
底格里斯河的河水引向各地,使
兩河流域河渠縱橫,沃野連綿。詩人把這片沃土描繪成綠茵茵的地毯,青翠欲滴;把這兩條河流比作兩把利劍,犀利無比。帝國其他地區的農業也得到發展。伊拉克南部、
大馬士革附近、波斯南部和中亞的
撒馬爾罕和
布哈拉之間的地區被譽為“人間四大天堂”。為保證國庫的收入,哈倫指令首任大法官艾布·優素福制定了一部完整的賦稅法,確定國家歲入的來源、範圍、稅收比例以及徵稅的辦法,進一步廢除了陳陳相因的“面積制”,實行“
分成制”。規定土地稅不再按土地面積徵收,而按當年收成好壞分成。新賦稅法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廣大農民的負擔,提高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發展了生產,增加了收入。
哈倫時代不僅農業發達,手工業作坊也蓬勃興起。僅巴格達一地就聚集了4,000家玻璃作坊和30,000個瓷器店,這數字雖不免有阿拉伯人的誇大之處,但手工業在哈倫時代的飛速發展和空前繁榮是殆無疑義的。帝國各地生產的紡織品、玻璃器皿、瓷器、寶劍和鎧甲在歐洲享有盛名。
哈倫在位前後,巴格達成了國際貿易中心。商道輻輳四方,直抵遙遠的東方、西歐乃至北歐。沿途客棧、水池比比皆是。
沙漠之舟——駱駝奔行在浩瀚無垠的沙漠中,一隊多達4,700餘只。為加速東西方貿易的發展,哈倫曾有過在現今的
蘇伊士地峽開鑿運河,溝通紅海和
地中海的構想。當時,
阿拔斯王朝和中國唐朝間的貿易和文化往來十分頻繁。
巴格達和長安有水、陸兩路交通相連,水路經
波斯灣,穿過印度洋和
馬六甲海峽,抵達廣州,即著名的香料之路。陸路取道波斯和中亞,即聞名於世的絲綢之路。在兩國都城均設有專賣對方商品的市場。793年,阿拉伯人效仿中國的
造紙術,在巴格達建立起第一座造紙作坊。兩國還互派使節出訪。
巴格達是中世紀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市內人煙阜盛,金碧輝煌的宮殿及其附屬建築占去全城的三分之一。中國唐代
杜環在巴格達一帶住了11年(751——762)。他在《
經行記》中詳細描述了該城的情況:“郛廓之內,
里閈之中,土地所生,無物不有。四方輻輳,百貨豐賤。綿繡珠貝,滿於市肆。駝馬驢騾,充於街巷……琉璃器皿,鍮石瓶缽,蓋不可算數。粳米白面,不異中華。”(見唐杜佑《
通典》卷193)。在阿拉伯詩人的筆下,
巴格達更成了“人間天園”、“帝王之家”。詩人伊本·加赫木讚譽道: 宮殿園頂聳雲際,星星竊聽宮中語; 噴泉戲水飛天外,敢與風雷比高低; 煙火點燃
伊拉克,光照
漢志披彩霞。由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國庫銀源充足,糧食滿倉,歲入激增。哈倫時代達到了六億三千萬迪爾汗(合四千二百萬
第納爾)的創記錄水平,而對著這一派興旺景象,哈倫恬然自得,仰望著空中飄浮的白雲吟道:“不管你飄向何方,那裡的租賦也會落入我的手掌。” 充足的財源保證了哈倫等王公貴族過著驚人的奢華生活。據說,在哈倫的妻子左拜德的桌上,只準擺設金銀器皿和用寶石鑲嵌的用具。一次朝覲,她竟耗資300萬第納爾。
經濟的繁榮,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哈倫對待學術的寬容態度和他不帶成見、不加歧視地贊同、支持、鼓勵以至庇護各種學問和藝術的作法,使帝國各地的詩人、學者、文學家和藝術家能不受民族和宗教信仰的限制,享有極大的學術自由,過著優裕、舒適的生活。加之哈倫和伯爾麥克家族慷慨大方,把大量金錢賞賜給博得他們歡心的人,使各地的詩人、才子、樂師、歌手、舞女都雲集都城。放蕩詩人
艾布·努瓦斯是哈倫的清客和夜間出遊的伴侶。著名歌手和樂師易卜拉欣·摩蘇爾及
伊斯哈格父子都是朝廷的御用文人,為哈倫大唱讚歌。顯然,阿拉伯人能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就融會貫通地吸收希臘、波斯、印度等外國文化的精華,創造出既博採眾長又具有自己特點的
阿拉伯文化,是同哈倫對文學藝術的熱情支持和積極鼓勵分不開的。
哈倫時代,地中海流域四國爭霸。
阿拔斯王朝的北面是法蘭克國家和拜占庭帝國,西面是西班牙的後倭馬亞王朝。哈倫採取“遠交近攻”策略,欲與法蘭克的查理曼大帝結盟來牽制
倭馬亞王朝。
查理大帝也懷有同樣的願望,想利用
阿拔斯王朝來反對拜占庭帝國。於是,兩國互派使節進行友好訪問。據西方史料記載,查理大帝於797年和802年兩次遣使謁見哈倫。哈倫也派使臣於801年和807年進行回訪。雙方互贈禮品,以示友好和合作。在哈倫贈送的禮品中有一台做工精緻、結構複雜的
時辰鐘(實際是一件漏壺計時器)和一頭大象。哈倫在外交上的遠見卓識,使阿拔斯王朝初期得到一個比較安寧的國際環境,有利於國內的經濟建設、文化交流和貿易發展。
哈倫一生數次率軍同拜占庭作戰。802年
尼斯福魯斯一世繼承
拜占庭帝國的王位。他妄自尊大,不僅撕毀愛利尼與哈倫簽訂的和約,還要索回已繳納的貢賦,並且趁哈倫忙於平定內亂之機,移兵南下,侵入阿拔斯王朝境內。哈倫立即親征,很快攻克席哈克利亞等要塞,擊退拜占庭軍隊的進攻,並於806年迫使尼斯普魯斯接受更加屈辱的議和條約。條約規定,拜占庭帝國奉獻一筆更大的貢賦,尼斯普魯斯本人和其他王室成員以及各大主教要繳納5萬第納爾的個人貢賦。
月滿盈虧
儘管哈倫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國內矛盾重重,鬥爭激烈。全國先後發生四起阿里派和哈瓦里吉派反對
遜尼派阿拔斯王朝的鬥爭,三起部落之間或部落與朝廷之間的鬥爭,兩起人民民眾反對貪官污吏的暴動,一起地方官吏的叛亂。但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哈倫與伯爾麥克家族間的鬥爭。從阿拔斯王朝建立起,伯爾麥克家族就執掌大權,擔任首相。到哈倫時代,伯爾麥克家族頭領葉海亞飛黃騰達,不僅身居首相要職,而且以哈倫的“恩師”自居,同他的兩個兒子法德勒和加法爾一起,獨攬大權,將哈倫撇在一邊。他們還利用職權,聚斂財富,修築宮苑,過著帝王般的生活,並豢養了一批文人墨客,為他們歌功頌德。意志堅強的哈倫對此十分忌恨,因為“哈里發的天空中不允許有兩輪太陽”。803年,哈倫藉口加法爾違抗他的旨意,私自同哈倫的妹妹結婚,生下兩個兒女,將加法爾斬首。旋即,逮捕了伯爾麥克家族的重要成員,查抄了他們的全部家財,僅動產就有3,067萬第納爾。葉海亞和法德勒也被捕入獄,先後死在獄中。伯爾麥克家族從此一蹶不振。
805年波斯呼羅珊地區人民因不滿
阿拔斯王朝省督的殘暴統治揭竿而起。許多阿拉伯人加入起義行列。起義軍占領
撒馬爾罕等地。809年哈倫領兵鎮壓,行至圖斯,病發而亡,終年44歲。
他有兩個兒子,阿拉伯妻子生的長子
艾敏和波斯妻子生的次子
馬蒙,在他生前,他就把他的帝國平均分給了兩個孩子,艾敏獲得了西部和首都,馬蒙獲得了東部的波斯地區,這幾乎是必然導致內戰的做法。結果不出所料,馬蒙最終獲得了勝利。阿拉伯人的帝國變成了信仰伊斯蘭教的人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