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是一套202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
- 作者: 王德威 主編
- 譯者: 張治 等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
- 頁數:1288 頁
- 裝幀:精裝
- ISBN:978722012697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以一百多個關鍵時刻為切入點,整部文學史起自1635年晚明文人楊廷筠(1562—1627)、友人艾儒略(1582—1649)等的“文學”新詮,止於當代作家韓松(1965— )所幻想的2066年西行漫記“火星照耀美國”。
在這“漫長的現代”過程里,中國文學經歷劇烈變動,發展出極為豐富的內容與形式。
本書希望所展現的中國文學現象猶如星羅棋布,一方面閃爍著特別的歷史時刻和文學奇才,一方面又形成可以識別的星象坐標,從而讓文學、歷史的關聯性彰顯出來。
“何為文學史”?“文學史何為”?這是一部在“世界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我們期望向世界讀者呈現中國文學現代性之一端,同時反思目前文學史書寫、閱讀、教學的局限與可能。
圖書目錄
【上冊】
中文版序 / 王德威
導論:“世界中”的中國文學/ 王德威
1635年;1932年,1934年
現代中國“文學”的多重緣起
1650年7月22日
荷蘭戲劇、中國小說與開放的世界圖景
1755年
19世紀中國的文章復興
1792年
時間的衝撞:現代憧憬·懷舊想像
1807年9月6日
翻譯的現代性:馬禮遜的中國文學
1810年
公羊想像與托古改制
1820年
“以世界為家”:《鏡花緣》與中國女性
1820年
晚期古典詩歌中的徹悟與懺心
1847年1月4日
《西學東漸記》:跨太平洋翻譯
1852年;1885年
原鄉里的異鄉人:江湜與黃遵憲
1853年
錯置的時代:西洋鬼子、中國天師
1861年
早期現代中國的女性作家
1862年10月11日
王韜登入香港
1872年10月14日
媒體、文學和早期中國現代性
1873年6月29日
翻譯的政治:走向世界語言
1884年5月8日
左圖右史:《點石齋畫報》及雜誌
1890年秋
《海上花列傳》、方言小說與白話現代性的起源
1895年5月25日
新小說前的“新小說”
1896年4月17日
丘逢甲:涕淚飄零的詩學
1897年
語言改革及其不滿
1898年5月
邱菽園:南洋離散詩學的風雅與風土
1899年
甲骨,危險的補品……
1900年2月10日
未竟的翻譯與新小說的未來
1900年夏秋
落葉、哀蟬、國難、詩殤
1901年
《黑奴籲天錄》到中國
1903年9月
福爾摩斯來華
1904年8月19日
借古喻今
1905年1月6日
“文”與“中國最早的文學史”
1905年
明希豪森的中國之行
1906年7月15日
章太炎與文學復古的革命政治
1907年6月1日
東京和上海的全球劇場景觀
1907年7月15日
中國第一位女性主義者之死
1908年
從摩羅到諾貝爾
1909年11月13日
南社:革命時代的古典詩情
1911年
革命加戀愛
1913年;2011年5月
《大同書》:烏托邦小說
1916年8月23日
胡適和他的實驗
1916年9月1日
現代中國的“青年”之發明
1918年4月2日
周豫才寫《狂人日記》
1918年夏
現代梵音
1919年5月4日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1919年5月4日
“五四文學”的多重意涵
1921年11月30日
台灣診斷書
1922年3月
翻譯白璧德
1922年春
向愷然的猴子
1922年12月2日
新文學與國文課
1924年4月12日
徐志摩和中國的浪漫主義
1924年5月30日
聲音的魅力
1925年6月17日
魯迅與墓碑
1925年11月9日
梅蘭芳、丹尼肖恩舞蹈團與世界戲劇
1927年6月2日;1969年10月7日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1927年6月4日
傳奇呂碧城
1927年8月23日
巴金的無政府主義小說
1928年1月16日
革命與萊茵的葡萄
1928年
病與浪漫
1929年9月
性別、商業化和文學市場
1929年
身為名人的作家
1930年10月
瑞恰慈與中國批評
1930年10月27日;2000年1月
獵頭之邀
1931年2月7日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0—1936年
1932年11月15日
宣傳員、油印機與騾子
1932年
黑嬰的《異教徒戀曲》
1934年1月1日;1986年3月20日
大地尋根:戰爭與和平、美麗與腐朽
1935年3月8日
語言、文學和默片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之死
1935年7月28日、8月1日
兒童中國:三毛傳奇
1935年12月21日
《過渡》與定縣實驗戲劇
1935年底
一封台灣話文的“批”寄出
1936年5月21日
《中國的一日》
1936年10月
木刻:流動的圖像
1936年10月19日
文章身後事
1937年2月2日
曹禺及其劇作
1937年春
“吹號者”艾青
1937年11月18日;1938年2月28日
燕卜蓀、奧登與九葉詩派
1938年6月
尋找原鄉人
1938年
一個年輕詩人的畫像
1940年9月3日
新感覺派的詩學與政治
1940年12月19日
中國性與現代性之間:費穆的電影藝術
1940—1942年
延安的西洋文學課
1941年12月25日
張愛玲在香港
1942年1月22日;2014年秋
在戰火中寫作
【下冊】
1942年5月2日—23日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1943年4月
“趙樹理方向”
1944年11月14日
北有梅娘
1945年8月1日
中國現代主義詩歌的聲音
1945年8月29日
郁達夫失蹤之謎
1946年7月15日
文人與淪陷
1947年2月28日
記憶與創傷:從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
1947年秋
朱光潛、沈從文和蘇格拉底
1948年10月;2014年2月
尋找徐娜娜
1949年3月28日
從精神病院到博物館
1950年3月16日
台灣才子呂赫若
1951年9月;1952年9月
新文學史的命運
1952年3月18日
社會主義的世界文學
1952年6月7日
報人、文人與旅人:劉以鬯在南洋
1952年7月
文學史的異端
1952年10月14日
林語堂與“明快”打字機
1953年末
老舍和美國
1953年;2019年
已經寫了67年
1954年3月12日—7月13日
胡風和他的追隨者
1954年9月25日—11月2日
地方戲登上國家舞台
1955年2月8日
金庸武俠地形圖
1955年
香港現代主義與我
1956年
周瘦鵑的羅曼史
1956年;1983年9月20日
亞細亞的孤兒
1957年6月7日
穆斯林與中國拉丁化新文字
1958年6月20日
社會主義劇場上的《關漢卿》
1958年
新民歌運動
1959年2月28日
《青春之歌》與文學修改
1959年
紅色經典里的中國
1960年10月
《飢餓》與馬華文學中的左翼敘事
1962年1月1日;2017年
錢理群的“倖存者言”
1962年6月
公共母題中的私人生活
1962年—1963年
普實克與夏志清的學術遺產
1963年3月17日
傅雷與傅聰:文化世界主義及其代價
1963;1998年3月22日
小說的冶金者
1966年10月10日
20世紀60年代台灣的現代主義與鄉土主義
1967年5月29日
《紅燈記》:樣板戲與英雄革命
1967年
金庸《笑傲江湖》
1970年
天使島詩歌:現代移民社群中的中國詩歌
1972年;1947年
尋找錢锺書
1972年11月18日—1973年3月12日;2000年
一次隱蔽的際會 :《對倒》與《花樣年華》
1973年7月20日
李小龍的神秘之死,中國民族主義,以及電影遺產
1974年6月
楊牧:古典還是現代
1976年
撒哈拉流浪記
1978年9月18日
浩然的自我批評
1978年10月3日
走進“白色恐怖”
1978年12月23日
《今天》創刊:朦朧詩的興起及中國當代詩的流變
1979年10月28日
解凍時節
1980年7月18日;1996年4月,一個日期不明的日子
雙城記
1981年3月
20世紀80年代的美學熱
1981年10月13日
食物、離散與鄉愁
1983年春
藏語現代自由詩的到來
1983年8月31日
相逢愛荷華
1984年7月21日—30日
創傷與書寫
1985年4月
在文學和電影中尋根
1986年5月9日
搖滾,搖滾
1986年
新時期的瘋女人
1987年9月
製造先鋒
1988年7月1日
重寫文學史
1989年3月26日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1989年9月8日
創傷和電影的抒情風格
1990年;1991年
從邊緣到主流:王小波與王朔
1994年7月30日
孟京輝與中國先鋒戲劇
1995年5月8日
何日“君”再來
1995年6月25日
《蒙馬特遺書》
1997年5月1日
冷海情深
1997年5月3日
第一部現代亞洲男同志小說
1997年7月1日
一座“城”的故事
1997年
香港的奇幻回歸
1997年
《黑眼圈》
1999年2月
機器里的詩人
1999年3月28日
韓寒的16歲
2002年10月25日
重見雷峰塔
2004年4月
《狼圖騰》與自然寫作
2004年
虛構的原鄉也是真實的原鄉
2006年9月30日
網際網路詩歌
2006年
從李白到UFO
2008年
𨑨迌
2008—2009年
《為龍》
2009年 7月7 日; 2010年10月1日
從西夏到東北
2010年1月10日
李安的偽裝和變形
2011年6月26日
在華語語系世界邂逅莎士比亞戲劇
2012年
捍衛長篇小說的尊嚴
2013年1月5日
也斯與抒情
2013年5月12日晚7:30
少數民族“母語”詩歌
2015年7月12日—22日;2019年8月5日—9日
動物與“動”物,物事與物“勢”
2019年11月26日;2015年2月26日
什麼是文學的世界?
2066年
科幻中國
簡體中文版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王德威(主編),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著有《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後遺民寫作》《現代“抒情傳統”四論》,以及《茅盾·老舍·沈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述》《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20世紀中期的中國知識分子與藝術家》等。
編輯委員,鄧騰克、賀麥曉、胡志德、羅鵬、田曉菲、石靜遠、王斑、奚密等。
編修,劉秀美。
中文譯者,王晨、王柯、王曉偉、李浴洋、季劍青、金莉、唐海東、張治、張屏瑾、盧冶、陳抒、陳婧裬、翟猛、劉子凌、黨俊龍等。
中文校訂,沈如瑩、賴佩暄、黨俊龍、邱怡瑄、蔡建鑫。
書名題字,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