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節

品節,指品德節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品節
  • 拼音:pǐn jié
  • 解釋:品德節操
  • 出處:《禮記·檀弓下》
基本資料,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詞目】品節
【拼音】pǐn jié
【注音】ㄆㄧㄣˇ ㄐㄧㄝ ˊ
【英文】[moral character and integrity]

引證解釋

1、謂按等級、層次而加以節制。
禮記·檀弓下》:“品節斯,斯之謂禮。”孔穎達 疏:“品,階格也;節,制斷也。”《朱子語類》卷六二:“道亦是自然之理,聖人於中為之品節以教人耳。”
2、指等級。
劉元卿 《賢奕編·家閒》:“司馬溫公治家,謹守禮法……以給上下之衣食,及吉凶之費,皆有品節。”
3、品行;節操。
李東陽 《孔氏四子字說》:“人能學禮,則品節詳明,德性堅定而能立。”清 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國步阽危,方州瓦解,而老成碩彥,品節矯然。” 清 曾國藩 《鈔朱子國小書後》:“蓋先生之治人,尤重品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