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痛詔

哀痛詔

哀痛詔,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列傳下〉。“﹝武帝﹞末年遂棄 輪台 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封建帝王因災害頻至、民不聊生、內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詔書稱為“哀痛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哀痛詔
  • 拼音:āi tòng zhào
  • 解釋:封建帝王的罪己詔書
  • 典故出自:《漢書》卷九十六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典源,譯文,釋義,用典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哀痛詔
拼音:āi tòng zhào
解釋:封建帝王因災害頻至﹑民不聊生﹑內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詔書。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列傳下〉
上乃下詔,深陳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台。……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贊曰:孝武之世,圖制匈奴,患其兼從西國,結黨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開玉門,通西域,以斷匈奴右臂,隔絕南羌、月氏。單于失援,由是遠遁,而幕南無王庭。……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牴之戲以觀視之。及賂遺贈送,萬里相奉,師旅之費,不可勝計。至於用度不足,乃榷酒酤,筦鹽鐵,鑄白金,造皮幣,算至車船,租及六畜。民力屈,財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盜並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繡杖斧,斷斬於郡國,然後勝之。是以末年遂棄輪台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

譯文

武帝就頒下韶書,沉痛檢討了以往的失誤。韶書說:“以前有關部門奏請,打算增加民賦每人三十錢,以供給邊疆費用。這是加重老弱孤獨人口的困苦。今天又請派士卒到輪台屯田。……從前貳師將軍失敗,士卒死的死,被俘的被俘,逃散的逃散,我心中常感悲痛。
贊曰:漢武帝時,力圖制服匈奴。但匈奴脅從西域各國,又聯合南羌,構成漢朝的大患。漢武帝就設河西四郡,開玉門關,通於西域,以切斷匈奴的右臂,隔開與南羌、月氏的聯繫。單于失去了西域各國和羌人的支援,從此向遠方逃去,沙漠以南沒有匈奴的王庭了。……設酒池肉林招待四周少數民族客人;表演《巴俞》之舞,都盧、海中《腸極》,魚龍幻術,化裝角牴等戲。還有賞賜送禮,萬里供給,軍隊花費,不計其數。財政不夠使用,就國家專賣酒,專營鹽鐵,鑄白金造皮幣為錢,徵收車船六畜之稅。民力屈盡,財用枯竭,再加之荒年歉收,寇盜並起,道路不通,於是武帝命直指使者暴勝之等穿繡衣,持斧鐵,到各郡國進行鎮壓,然後取得勝利。到武帝末年,放棄丫輪台屯田,下了沉痛詔書,這不是仁人聖者所悔悟的事嗎!況且通西域的道路上,近的有白龍堆,遠的有蔥嶺,還有身熱、頭痛、縣度等險要地區。淮南王劉安、杜欽、揚雄的議論,都認為這是天地設定來劃分區域的,以隔絕內外。《尚書》說“西戎即序”,是說禹在治洪水、劃九州之後,把西戎各國劃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不是靠皇上的威武來讓他們進貢的。 

釋義

“﹝武帝﹞末年遂棄 輪台 之地,而下哀痛之詔,豈非仁聖之所悔哉!”封建帝王因災害頻至、民不聊生、內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詔書。

用典示例

唐 杜甫《收京三首》:“忽聞哀痛詔,又下聖明朝。”
前蜀 韋莊 《贈薛秀才》詩:“但聞哀痛詔,未睹凱旋歌。”
朱克敬 《瞑庵雜識》卷一引 清 蔣琦齡 《中興十二策》:“不幸而運值中否,災害並至,則必下哀痛之詔,追悔既往,深自刻責,期與天下更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