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立春日吃
春餅稱為“
咬春”。中國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唐《四時寶鏡》記載:“
立春,食蘆、
春餅、
生菜,號‘菜盤'。”可見
唐代人已經開始試春盤、吃春餅了。所謂春餅,又叫
荷葉餅,其實是一種燙麵薄餅--用兩小塊水面,中間抹油,擀成薄餅,烙熟後可揭成兩張。春餅是用來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
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裡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
清醬肉、熏肘子、
醬肘子、醬口條、
熏雞、
醬鴨等,吃時需改刀切成
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
菠菜、
醋烹綠
豆芽、素炒
冬粉,攤
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
野雞脖
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
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卷進
春餅里吃。
清人專有
《咬春詩》:“暖律潛催臘底春,登筵生菜記
芳辰;靈根屬土含冰脆,細縷堆盤切玉勻。佐酒暗香生匕梜,加餐清響動牙唇;帝城節物鄉園味,取次關心白髮新。”可以想像,那時咬春的風俗還是非常
濃郁的。一個
“咬”字,是心情,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種韌勁兒,是中國人特有的一種
風俗。
咬春和打春
打春的傳統風俗文化,最早來自
皇宮。傳說
立春這一天,皇宮內外都要格外隆重地慶祝一番。最早有
立春之日要把皇宮門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一說,史書上記載“周公始制
立春土牛”。《京都風俗志》書中曾記載:宮前“
東設芒神,西設春牛”。禮畢散場之後,“眾役打焚,故謂之‘打春’”。那時,人們紛紛將春牛的碎片搶回家,視之為吉祥的象徵,將土塊放在牲畜圈,意為槽頭興旺。把糧食放在糧倉,意為倉滿糧足。
這裡說的
芒神,就是
春神,主宰一年的農事。老北京的廟會裡,一般都會在賣皇曆的同時連帶著賣春牛圖,春牛圖上前面牽牛的那個男子,畫的就是芒神。
彩牛繪身,
鞭炮齊鳴,還有裝扮成
春官的人在道前相迎,接芒神、
打春牛,這樣的儀式歷史很悠久了,而且最早都是宮裡親自出面操辦這一切的。宋《
東京夢華錄》書中曾經記載:芒神和春牛“從午門中門入,至
乾清門、
慈寧門恭進,內監各接奏,禮畢皆退”。
這一傳統,到了後來已經稍稍有一些變動,把芒神和春牛設於宮前,改為了設立在郊外。這樣的變動,在明朝的文字中已經有了記載,在東直門外,專門設立了置放芒神和春牛的春場。不過,在京城,所有的儀式照舊還是由宮裡來組織完成。明
崇禎年間印製的《
帝京景物略》一書中,有專門對春場的記載:“
東直門外五里,為春場,場內春亭,萬曆癸巳,府尹謝杰建也。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幟先導,次
田家樂,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縣正左、耆老、京師儒。府上下衙役皆騎,丞尹輿。官皆衣朱簪花迎春,自場入於府。是日,塑小牛芒神,以京兆生舁(抬之意)入朝,進皇上春,進中宮春,進皇子春。畢,百官朝服賀。立春候,府縣官吏公服,禮勾芒,各以彩仗鞭牛者三,勸耕也。”
可見,那時的“
打春”,和最早的一哄而上“眾役打焚”的情景,已經有所不同。不過,禮儀似乎更加繁複,百官朝服,彩仗鞭牛,場面壯觀而熱烈。鞭打春牛之後,退朝時,還“各以彩仗贈貽”,那些官員如以前農人把春牛碎片拿回家一樣,求得一年的風調雨順,其祈禱與保佑的含義,是和前人一樣的。
春餅做法
製作薄餅:
1.開水倒入麵粉中和成光滑的麵團,餳30分鐘。要用稍熱溫水和面,為的是讓面不象烙餅那么筋道不好咬,而且現和現烙,不用長時間醒面,這都是保證餅軟的措施;
2.面和的很軟,麵條揉成長條,切成劑子,分別略擀大些。;
3.取兩個劑子用手按扁,在其底下的案板抹上麵粉,兩層中間塗上油壓在一起,用餅挑子將其擀薄。在一片上面上塗一層油,把另一張麵餅摞在塗好油的那張上方,同時擀薄擀大;
4.放入鍋中加熱10分鐘,稍晾涼後即可一層層揭開。溫度儘量在鍋底熱後放到臉旁有一種溫熱,就足夠慢慢加熱麵餅了;
4.鍋秤里不放油乾燒熱,直接將薄餅放入鍋中,在加熱過程中反覆旋轉、反面,放入鍋中小火慢慢烙熟;
5.在薄餅間氣泡就表示內部已經熟了。一揭即開。【在中間塗了層油,在撕開的時候就不容易粘在一起,在反轉的時候不容易燙手。】
和菜:
1、韭菜洗淨切成段,胡蘿蔔洗淨去皮切成細絲,冬粉泡軟剪成段,金針菇洗淨切成段。
2、鍋中油熱後,先倒入胡蘿蔔絲略炒,再依次放入豆芽、金針菇、冬粉,最後快出鍋前放入韭菜,調入醋、鹽,最後點幾滴香油出鍋。
3、把菜放在春餅上捲起來開吃,不介意味道的話,中間夾根大蔥,也是很爽的。
溫馨提示:可以依照自己或者家人的口味和菜,自行挑選。
咬春宴
立春,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節氣,氣溫逐漸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講究食補的中國人,此時選定了具有辛甘發散之特質的食物,讓身體順應天時。
古時,人們在立春時要擺咬春宴,咬春宴上除了蘿蔔生菜,還要有春餅春卷,凡可咬可食可補之物,皆可入席。
今天,人們發現了更多“春味”,只要有“咬”這個動作的人們都要吃一吃,只要是性屬辛甘升發的食品人們都要補一補,有葷有素,有中有洋,組成了現代咬春宴。
只做一道菜的竹魚坊真正把一道烤魚口味做到了家。泡椒、麻辣,從魚到整道菜中的蔬菜,無一不浸染著辣的芳香,是酸辣的綿香,也是乾辣椒的嗆香,筷子一伸出手,就再也停不住了。
東單的竹魚坊深深地埋在
北極閣三條的小巷裡,不花點工夫是找不到的,不提前定位也是吃不上的。一條魚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碳火細烤,等客人落座店內後,開始烹製湯汁,魚與汁伴隨著青筍,藕塊以及豆乾芹菜等各種材料隆重匯合在烤盤之上,被細碳小火邊烤著,邊端上桌來,不多會兒,各式配菜都深深地浸入了魚的肉香和調汁濃郁的味道,先拿蔬菜“開牙”。稍安勿躁,等魚肉變了顏色,捲曲著浸在湯汁里的時候,再挑來吃掉,此時才是最佳味覺。坐在竹魚坊的落地大玻璃前,腳下流過清澈的小溪,茶室一般的環境下是吃烤魚的熱火朝天。烤魚雖然貌似一道粗菜,可當你跨進竹魚坊的玻璃大門時就開始覺得,烤魚除了滿足口腹之慾之外,也能吃得很有情調,也能吃得很享受。
咬春食物多
咬春是吃一些新鮮的野味
立春時節是要“咬春”的——就是吃一些新鮮的野味,感受春天的氣息,據說“咬春”以後,整個春天不會犯困呢。咬春的食物,多以白蘿蔔為主,而以薺菜為最佳——約三、五好友,去郊外麥田邊、向陽處尋找,有嫩綠的薺菜已經耐不住寂寞,鑽出地面迎春來了。輕輕的挖了出來,回家擇洗乾淨,或沾甜麵醬吃,或者炒雞蛋吃。廚藝好的,把它做了春卷,更多的是把它剁細了,與豬肉混合做餡包餃子,那才叫一個鮮美!故民間流行著“寧吃薺菜鮮,不吃白菜餡”之說法。
薺菜等營養價值很高
薺菜又名護生草、菱角菜,營養價值很高。據測算每100克薺菜含蛋白質5.2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6克,鈣420毫克,磷73毫克,鐵6.3毫克,核黃素0.19毫克,維生素攝氏度55毫克,尼克酸0.7毫克。營養要比一般種植蔬菜高得多。特別是胡蘿蔔素的含量可與胡蘿蔔相當,維生素c的含量甚至比西紅柿還要高。
薺菜藥用價值也很高
薺菜又是中國傳統的中藥,藥用價值很高,全株入藥,性平,味甘,
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藥效。其花與籽可以止血,治療血尿、腎炎、高血壓、咯血、痢疾、麻疹、頭昏目痛等症。適宜各種內出血之人,諸如內傷吐血,咯血,產後子宮出血,月經過多,便血,尿血,消化道潰瘍出血,視網膜出血者均宜食用;適宜乳糜尿,泌尿繫結石,腎炎,水腫,高血壓之人食用;適宜胃潰瘍,胃痙攣,痢疾,腸炎,腹瀉,嘔吐之人食用;適宜眼病之人,如目赤腫痛,結膜炎,夜盲,青光眼,眼底出血,目生翳障者食用;適宜小兒麻疹,流行性感冒在流行傳染期間食用。如今又有學者將薺菜列入癌症患者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