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咕鳥,學名為金燈果。又稱洋姑娘,酸漿、掛金燈、戈力、燈籠草、鳳梨果、洛神珠等,屬於茄果類 稀特蔬菜酸漿 以果實供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咕鳥
- 拉丁學名:Physialis peruviana
- 別稱:金燈果
- 英文名稱: Peru Groundcherry
食物功效,栽培歷史,
食物功效
咕鳥是一種漿果,成熟後富含營養,滋味鮮美,主要產地在東北長白山區。金燈果外表被一層薄薄的枯葉包住。枯葉縫隙里可以看見金黃的果實,口感像牛奶,也有點像草莓,甜甜的,淡淡的。據說有開胃、助消化、補血、降壓、提神之功效,對再生障礙性貧血也有一定療效。
栽培歷史
酸漿原產於中國,南北均有野生資源分布。酸漿在中國栽培歷史較久,在公元前300年,《爾雅》中即有酸漿的記載。目前在東北地區種植較廣泛。其他地區種植較少,仍屬稀特蔬菜。
酸漿以果實供食用。成熟果食甜美清香,是營養較豐富的水果蔬菜。漿果富含維生素C,對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一定療效。果實有清熱利尿功效,外敷可消炎,全株可配製殺蟲劑,也可供觀賞用。
酸漿膨大的宿存萼可入藥,有清涼、化痰、鎮咳、利尿之功效。全草有瀉下作用,治痛風,但有墮胎之弊,孕婦忌用。成熟的果實可生食、糖漬、醋漬或作果漿。果實香味濃郁,味鮮美。
燈籠果是茄科酸漿屬的一種植物。原產中美洲,引進非洲非常成功。果子是一個套著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裡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的果實是亮黃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
燈籠果燈籠果原產秘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的產品。當代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處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1807年以前,好望角居民就已經培養燈籠果。在南非有商業果園,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彭,也有小型果園。
好望角種活之後,燈籠果很快傳到澳大利亞,是新南威爾斯州居民早期食用的水果之一。現在已經有多處大型果園,也有很多野生果樹,傳遍昆士蘭州, 維多利亞州, 南澳大利亞州, 西澳大利亞州和塔斯曼尼亞州北部。
燈籠果樹體抽生基生枝的能力強, 產量高, 定植後第2年開始結果。5月中、下旬開花, 果實南方5月底,北方6月下旬至7月開始採收,較其他果類早上市,而且耐貯運。
在未成熟時,扒開外皮,一拽,使出現一個小孔,將小籽擠出,將皮吹起來,放到嘴裡,輕咬,會發出“咕鳥,咕鳥"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