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興村(福建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下轄村)

和興村(福建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和興村位於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東南部,由永定河與富嶺支流相匯沖積形成,在沖積平原之間,土地肥沃。東面是巍峨的石鑼歧(古時稱銅鑼山),山腰有一湖叫銅鼓湖,水面約4.5畝,長年清澈見底。省道福三線就在石鑼岐山下和興村的境內穿過。和興村距離龍巖中心城市二十多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大甲墟3公里。全村面積6.5平方公里,有居民900多戶,人口3700多人,轄田段、塘廈、馬屋、羅屋、江屋、石門甲共6個自然村,36個村民小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和興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東南部
  • 人口:3700多人
  • 全村面積:6.5平方公里
旅遊資源,歷史人文,

旅遊資源

和興村境內宋代就有銅鼓山、銅鼓湖、石麟山等風景名勝。清乾隆時由翰林王見川倡首重建的獨拱石廊橋高陂橋,是閩西著名的古橋。王見川撰聯雲“一道飛虹人在青雲路上,半輪明月家藏丹桂宮中”。高陂橋附近是明清時太平里的行政中心及太平司駐地,至今尚有龍歸寺、天后宮、三官堂、祖師宮等庵堂寺院及太平書院遺址。
銅鑼山景區規劃銅鑼山景區規劃
境內還盛產煤炭及石灰石,是縣裡重要的煤炭與石灰產地。

歷史人文

和興村現存較大規模的明清土樓建築有50多座。日三堂、永昌堂、奎聚樓、樹滋堂、培桂堂、外翰第、德馨堂(內有近三百年的古老鐵樹)、世職第等,均是府第式土樓,其廳堂的“四點金”木柱、橫樑的“木瓜騎筒”、斗拱結構及廳口屋頂的“雷公棚”,代表了明末至清代各個時期的土樓建築特點,裝飾的石雕、木雕,內容豐富多彩,雕刻技藝精湛,極富歷史藝術、文物價值。和興村各姓還遺存舞獅、龍燈、鼓子燈、竹馬燈及獅鼓、五色鑼鼓、十班調、各式拳路、耙頭,鉤刀、單雙棍等武術等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代客家民間文化的結晶,是急需傳承並發揚光大的中華傳統文化。
田段自然村始祖成曼公於元未明初攜父十三郎公骨骸由現在的永定縣城東門外洋塘下到田段定居,繁衍生息,至今已650年,人丁繁盛,人文薈萃。乾隆朝進士廖懷清聞名閩西, 曾任廣東開建、感恩等地知縣,儋州知州, 皆有政績。鹹豐光緒時,拔貢廖福京曾任山東鄒平、陽信、邱縣、歷城、海豐等地知縣,政績蔚然,後以治黃河功升知府。光緒後期廖海航曾隨欽差楊子通出使美日秘三國,後任廣西懷遠縣知縣、廣東興寧縣知縣。光緒時武舉廖雄翰曾任閩粵台飛虎前軍、浙西內洋外海水陸前軍,戰功卓著。塘廈自然村始祖千二郎公於元未從大排遷居塘下(民國後稱塘廈),至今有670多年,人丁興旺。吳必周、永樂舉人任浙江蘭溪知縣升大理寺評事,改授河南恤刑,居天祖昌任瓊山縣主簿。吳嘉鐘黃埔軍官學校六期畢任國防部民運科科長,吳奇鐘曾任永定縣參議會副議長,吳漢光福州大學教授,吳泳功美國麻理學院化學博士、吳志堅留美數學博士、吳錦偉留澳大利亞博士、吳暉福大博士。和興村各自然村歷來重視教育,明清以來中秀才者有一百多人,亦有中舉人、中進士的。民國至今,更是人才輩出,在高校及研究機構任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學者有數十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