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區沿革
清代屬八都西山保所轄。民國時期屬盤陀鄉(後合併於綏安鎮)的長林保所轄。新中國初期為第二區(1955年12月改稱石榴區)和坑鄉。1958年9月屬石榴公社盤陀管理區的和坑大隊,1961年7月屬盤陀公社管轄,1984年9月屬盤陀鄉(1992年2月改為鎮)的和美村。1989年拆分為和美、西厝二村。和美村轄和坑、和坑院、濟美林(滌尾林)、崎腳、頂塗、頂埔、下埔、塘仔後、過溪、五里牌、泥鰍壟11社。現共有467戶,2222人,其中,濟美林110戶,480人;崎腳60戶,240人;和坑院17戶,100人;頂塗30戶,150人;頂埔、下埔60戶,270人;塘仔後30戶,157人;和坑、泥鰍壟70戶,320人;過溪70戶,360人;五里牌20戶,145人。
姓氏源流
濟美林、頂塗為陳姓聚居地,祖先來自東林村。崎腳、和坑院、塘仔後、過溪為王姓聚居地,祖源不詳。頂埔、下埔為林姓聚居地,部分林姓祖先來自烏石,部分林姓祖源不詳。五里牌有王、陳、林等姓。和坑、泥鰍壟有謝、王、陳、李等姓,謝姓由白灰洋遷來(白灰洋為革命老區,民國時期被移民廢村,解放後為農場)。
經濟狀況與基本設施
全村有水田2027畝,農地32畝,有大片山地。主要農作物水稻、甘蔗及香蕉、荔枝、龍眼等果樹。有養鴨專業戶2戶。有造紙廠、制氧廠、加油站各一座。從事運輸業者50人,有汽車10輛,機板車2輛,手扶拖拉機6輛。在路邊開小店者2家。外出做工者500人。家家飲用井水,用電燈照明,電視裝機普及率70%,電話裝機普及率60%,有手機500多支。村衛生所一所。和美國小,1993年建新校舍,校園面積4892平方米,建築面積868平方米,設9班級,學生269人,教師13人。
古蹟
無象院,因址在和坑社邊,俗稱和坑院,以至“和坑院”成為地名,即今和坑院社。其前身無象庵,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那時,盤陀是閩粵交通要道,而嶺下村舍稀疏,常有野象出沒,行人提心弔膽。漳州知州傅伯壽始創“隨庵立鋪”辦法(“鋪”是驛路上的分站),招募和尚吳祖華帶徒弟到和坑設庵,兼管鋪事(負責招待過往官員和公差,傳遞文書),從此,定居嶺下者漸多,象跡漸絕,潮州知州黃定路過,題給“無象庵”匾額,因此庵名無象庵,鋪名無象鋪。後來庵、鋪分設,無象鋪移設於訛稱“牛上鋪”地方(今屬官陂村)。無象庵仍在原地,淳年間擴建,改稱無象院,因為址在和坑,俗稱和坑院。濟美樓,圓形三合土樓,建於清代,今樓牆尚存。另有半圓形樓、方形樓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