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協調

指形容人與人相處或社會狀態處以良好,和樂的狀態,即和睦協調。

和睦協調是儒家思想中國家社會在具備“仁、義、禮、智、信、孝”後所呈現的高度和諧

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係。和諧發展(變化、轉化)要求提高事物促進和諧的功能與存在的價值。這就是和諧的內涵,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的基本觀點。

基本介紹

  • 外文名:Harmonious  coordination
涵義,釋義,引申,

涵義

和諧是對立事物之間在一定的條件下、具體、動態、相對、辯證的統一,是不同事物之間相同相成、相輔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補、共同發展的關係。和諧發展(變化、轉化)要求提高事物促進和諧的功能與存在的價值。這就是和諧的內涵,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觀的基本觀點。
和諧中的統一是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統一,不是相安無事、互不影響、死氣沉沉、無所作為的統一。和諧中包含的相同是相同相成、共同發展,不是相同相毀、同歸於盡。和諧中包含的不同是相輔相成、互助合作的不同,不是相異相毀、相互損害的不同。和諧中包含的對立是相反相成、互促互補的對立,不是相反相毀、相互傾軋的對立。和諧不是要取消對立,是要求放棄破壞和諧的對立,向後登往前走的對立是相反相成,消耗體力的鍛鍊增強體力,勞神用腦的思考增強智力,失敗是成功之母,生於憂患死於安逸,否定的意見使肯定的意見深化完善,艱難險阻造就人才,這種相反相成的對立永遠需要。
和諧文化是以和諧的內涵為理論基礎的文化體系,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思想文化,是創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前提條件。和諧文化中的全部思想理念,如:真理、價值、發展、審美、道德、理想等,都是以和諧為前提,建立在和諧內涵的基礎之上,都是和諧理念。用和諧理念指導個人行為與社會實踐,這種思想就是和諧意識與和諧精神。
只有在認識上深化理解、準確把握、正確運用和諧的內涵,才能在實踐上有效地去創建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釋義

  1. 形容詞 和睦協調
    《詩·周南·關雎》“關關雎鳩” 漢 鄭玄 箋:“后妃說樂君子之德,無不和諧。” 唐 李商隱 《雜纂》:“諸婦和諧,不嫌麤辣。” 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敢天教我夫婦再和諧,都因這佛會。” 杜鵬程 《在和平的日子裡》第六章:“充滿在兩人中間的和諧氣氛給破壞了。”
  2. 使動詞 使和睦協調
    宋 司馬光 《瞽叟殺人》:“所貴於 舜 者,為其能以孝和諧其親。
  3. 形容詞 配合得勻稱、適當、協調
    《晉書·摯虞傳》:“施之金石,則音韻和諧。” 清 趙翼 《甌北詩話·黃山谷詩》:“自中 唐 以後;律詩盛行,競講聲病,故多音節和諧,風調圓美。” 秦牧 《藝海拾貝·最後的晚餐》:“細部好了,還得結構和諧完整,才能夠構成卓越的整體。
  4. 動詞 和解;和好相處
    《魏書·蕭賾傳》:“ 賾 初為太子時,特奢侈。 道成 每欲廢之,賴 王敬則 和諧。” 元 鄭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此劍原是 吳 國之寳,他既來索取,不如做個人情,送還了他,兩國和諧,可不好那!”

引申

現代將和睦協調引申為動詞,指事物因法律法規或例行條規被刪去。
例:此ID號於本吧中的不當言論應觸犯我國法律條文,已被和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