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震台全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政局和田地震台,1970年8月成立,監測西崑侖地震帶的地震活動和研究青藏塊體的構造運動,為新疆地震局地震預報研究提供依據,同時,還承擔國家地震局大震速報和數字地震儀衛星實時數據傳送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政局和田地震台
- 外文名:Seismic station of Hotan City
台站概況,基本建設,主要任務,觀測項目,地震觀測,形變觀測,
台站概況
(一)和田地震台位於新疆喀喇崑崙山麓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的和田縣吐沙拉鄉托庫孜鞏拜孜村。直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全稱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震局和田地震台。
(二)和田地震台於 1970 年 8 月 20 日由新疆地震大隊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新革 [1970]92 號檔案的精神宣布成立。 1971 年初由新疆地震大隊馮先岳、王桂林等人組成選台小組選台於和田杜瓦煤礦,同年 11 月開始 473 地震儀觀測工作。由於台站生活、供電、通訊、交通條件得不到保障,難於維持台站正常工作,後經中國地震局和省局同意,於 1973 年 7 月遷址於和田飛機場進行臨時觀測,並於 1974 年 4 月由新疆地震局吳新泉、周漢瑜、吳仁棟、王新政等人,重新選址於和田縣土沙拉鄉托庫孜鞏拜孜村。 1974 年 5 月由新疆地震局葛光文同志負責新台址基建工作, 1975 年 6 月遷至現址並開始工作。現有測震、地傾斜觀測,是國家測震二類台,現為國家數位化台、全國大震速報台,被列入國家基本台網。
(三)從 1971 年建台至今,測震觀測曾架設使用過 473 、 573 、 DD-2 短周期地震儀、 DK-1 中長地震儀、 JCZ-1 數字地震儀。此期間還準備增上 SK 光記錄地震儀,已修建了觀測記錄室,但因台站人員變動較大,人員不足, SK 儀未能開展工作。目前,由於測震觀測儀器更新換代,繼續保留觀測的有 DD-2 短周期地震儀、 DK-1 中長周期地震儀、 JCZ-1 甚寬頻帶數字地震儀。
前兆觀測曾架設使用過 JB 金屬絲水平擺傾斜儀進行大地形變測量, CRZ-69 型垂直力磁力儀進行地磁日變觀測, DDCJ-1 型電子補償儀進行視電阻率和自然電位觀測。後因地電、地磁觀測效果不理想,分別於 1984 年 4 月和 1994 年 5 月停測,而 JB 傾斜儀至今仍保留繼續觀測。目前,和田台為保證地震數椐信息快速、準確傳遞和大震應急,配有 IC-M700TY100W 大功率電台,以及現代化的 Internet 通訊網路和衛星通訊網路。
(四)和田台目前離市區約 8Km ,占地 12891.63m 2 ,建築面積 555.81 m 2 ( 圖 2.7.2) 。 台站周圍有少數維吾爾族居民居住的民宅,絕大部分為農作物耕地。供電和電話在 1975 年 。
基本建設
新台址建成後就有了保障。 2000 年 10 月又配備 10 千瓦柴油發電機一台。 1983 年在院內打了一眼 50 米深的自來水井,在此前均飲用澇壩水。 1984 年配備了汽車,改善了職工、上下班和子女上學問題。由於 “ 九五 ” 項目的實施,台站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1994 年中國地震局下撥專項款為和田台職工購買了 5 套商品住宅。高壓線路、電話線路、觀測室和辦公室、觀測儀器、車輛等都進行了改造和更新。隨著 “ 十五 ” 項目的全面啟動,台站各方面的條件將會得到更大的改善。
目前存在的問題是台站院內環境由於年久極待改善,測震擺房條件還不能完全滿足數
字地震儀工作的需要,測震和前兆傾斜共用地下室相互影響,文化和體育活動場地、設施缺乏。
主要任務
和田台雖然工作條件不很理想,但地理位置卻很重要。他主要監測西崑侖地震帶的地震活動和研究青藏塊體的構造運動,為新疆地震局地震預報研究提供依據,同時,還承擔國家地震局大震速報和數字地震儀衛星實時數據傳送任務。
觀測項目
地震觀測
1.地震觀測簡述
和田地震台位於和田地區南部的和田縣吐沙拉鄉托庫孜鞏拜孜村。目前地震觀測項目有: DD-2 型短周期地震儀, DK-1 型中長周期地震儀, JCZ-1 甚寬頻帶數字地震儀。是國家測震二類台,現為國家數位化台、全國大震速報台,被列入國家基本台網。
和田台測震擺房為深 7 米的地下室,與觀測室距離約 30m ,地下室頂部覆蓋層 3.1m ,室內日溫差為 0.1 ~ 0.2 0 C , ,年最高溫度 15.2 0 C ,年最低溫度 10.2 0 C ,每年年溫差平均約在5 0 C 左右,相對濕度 82% 。測震觀測記錄室年最高溫度 26 0 C ,年最低溫度 14 0 C ,相對濕度為 40% ~ 65% 。台基為第四紀沙土層,放大倍數只能達到萬餘倍。由於放大倍數不高,地震監測能力也相對較弱。
測震和前兆傾斜共用地下室相互影響,擺房頂部覆蓋層薄,擺房空間小(見擺房地震觀測儀器平面布設圖和擺房墩基剖面圖)。使現代化儀器優越性的發揮受到了限制。雖然觀測條件不很理想,但地理位置確很重要。和田氣候乾燥,降雨量少,平均每年為 29.5mm ,風沙較大,大風有時對儀器記錄產生脈動影響,日溫差平均約在 12 0 C 左右。
和田台 1971 年初選台於和田杜瓦煤礦,同年 11 月架設 473 地震儀開始觀測工作。 1973 年 8 月遷址於和田飛機場進行臨時觀測, 1975 年 6 月遷至和田縣吐沙拉鄉托庫孜鞏拜孜村觀測至今。
1983 年 6 月架設 573 型短周期地震儀, 473 型短周期地震儀停測。
1986 年 8 月增設 DK-1 型中長周期地震儀開展遠震觀測。
1996 年 8 月 31 日架設 DD-2 型短周期地震儀, 573 型短周期地震儀停測。
1998 年被列入國家基本台網成為國家數位化台站。
1999 年 9 月新疆地震局監測室段天山副主任與中國地震局港震公司薛兵、劉明輝及和田台數字儀技術負責劉明安裝了除地震計以外的全部設施,包括衛星天線( JCZ-1 數字擺廠家未製作完畢),接入 573 地震儀擺(調試用)並進行了安裝調試,調試結果記錄正常。
2000 年 3 月 13 日 JCZ-1 甚寬頻帶數字地震儀地震計到位,並由武漢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蔡亞先等兩位專家來和田進行了安裝。 經連線系統調試後和十來天的穩定,實時監測波形記錄正常。 2000 年 4 月 1 日數字儀地震觀測正式進入試運行階段。
2、觀測資料
和田地震台測震模擬觀測資料主要包括 473 、 573 、 DD-2 短周期圖紙, DK-1 中長周 期圖紙。這些圖紙由地震儀器自動記錄,人工每天 10 : 00 分和 22 : 00 分換紙,人工進行分析、校核,每日上報觀測數據。按旬整理圖紙隨同每旬單台地震觀測報告一同寄往省局資料室。 DK-1 記錄圖適用於國家局大震速報,圖紙使用完畢在台站保存。模擬觀測儀器單台報告每月編輯兩份,一份為近震觀測報告寄省局,一份為世界時(台北時間減去八小時), ML≥3.5 級以上近、遠震的臨時觀測報告寄國家局九室分析組。
2000 年 4 月數字儀運行後,其連續記錄波形和事件觸發記錄波形都是隨機產生小時文 件,將其每月刻錄成光碟兩套,其中一套台站留存,一套寄省局資料室。從 2001 年 1 月起,
數字觀測和模擬觀測混合人工編輯每月產生臨時觀測報告兩份,一份寄省局資料室,一份寄國家局九室分析組,而報往省局的近震模擬觀測報告報送內容不變。
資料的報送主要是通過郵局信函、包裹、軟碟、郵件、網頁、 FTP 等傳送。和田台短周期圖紙資料上報新疆局和國家局主要是用於地震預報研究分析和年度地震目錄的編輯。 DK-1 日常觀測資料用於國家局大震速報,其次是作為短周期地震儀的輔助觀測。資料質量從每年年度資料評比中看出分析質量還是可以的。但由於台基條件不理想,造成白天干擾背景大一點,夜間小一點,多數 P 頭記錄都是 EP 。特別是喀什伽師地震,當震級 ML≤3.0 級時,容易丟失 P 頭,影響了資料的使用。這些年來,資料的連續率和完整率比較好。大震速報在省局來說質量還是可以的,在國家局來說也取得了一些好成績, 1997 年榮獲國家局大震速報優秀獎, 1998 年榮獲國家局大震速報第三名, 2000 年榮獲國家局大震速報優秀獎 ,但在有些年度評比成績就不理想。
形變觀測
1、地形變觀測簡述
和田台地形變觀測只有地傾斜觀測,儀器為 JB 型金屬水平擺傾斜儀,屬區域性前兆台。該台位於喀喇崑崙山北麓,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的和田縣吐沙拉鄉,距和田市區約 8Km 。區內主要是受沙漠氣候影響,日溫差較大,每天的日溫差在 10 ℃ 左右。另外,春秋季節風沙較大,對儀器有一定的影響。
1978 年 8 月由自治區地震局派人安裝了石英絲傾斜儀,因儀器不適應觀測環境,於 1981 改為金屬水平擺傾斜儀。該台的觀測條件較差,儀器架設在深 7 米的地下室內,觀測室頂部覆蓋厚度為 3m ,台基為第四紀鬆散沉積物,室內年溫差約 5 ℃ ,日溫差小於 0.2 ℃ ,濕度小於 82 %。觀測室面積為 6.996m 2 ,暗室 6.08 m 2 。雖然觀測條件不理想,儀器精度較低,但觀測值存在明顯的趨勢變化背景和較好的年變形態,在大潮時能記錄到清晰的固體潮形態。在該台 250Km 範圍內發生 4 級以上地震,均有異常反應。
2、台址條件
該區位於西崑侖山脈,構造體系屬帕米爾-喜馬拉雅歹字型構造帶的北分支。它是由一系列北北西向(過葉城轉向東西向)單、複式褶皺、斷裂、花崗體及新生帶槽地組成。主要斷裂有塔格拉茲 ― 克里陽斷裂。塔里木南緣斷裂、北崑崙斷裂。它們向東延至恰哈盆地與崑崙緯向構造帶複合,其複合關係為重接或斜接。該處能監測西崑侖地震帶的地震活動和研究青藏塊體的構造運動。台基岩性為第四紀砂土層,高程 1 409m 。觀測室頂部覆蓋厚度 3 米,觀測室與測震擺房相連,長 3.3m ,寬 2.12m , 2000 年將通風口封閉後,受溫度影響變小,颳風干擾變小,但濕度由 50% 升至 80% 左右。觀測墩由混凝土鑄成,高 0.6m ,長 1.0m ,寬 0.7m 。見表 2-7-13 。該區沒有干擾源,對儀器造成干擾主要是外界澆水抽水以及氣候干擾。
3、觀測技術
該台地傾斜觀測系統由擺、記錄器、時號鐘、時號燈、光源燈等構成,儀器設備是由國家局地震儀器廠生產的折合擺長為 14.6 毫米,光桿距為 1.0 米的 JB 型金屬水平擺傾斜儀。
4、觀測資料 :
( 1 )觀測資料簡況:該台產出的資料主要是相紙記錄日報、月報五日報及全年數據軟碟。資料積累存放情況見表 。
( 2 )該台資料 1999 年以前主要是用電台報數, 1999 年 10 月以後主要通過電子郵件傳送。月報、五日報通過郵局寄。近幾年,利用該台產出的資料做過一些地震預報方面的研究,發現距該台 250 公里以內發生 4.5 級以上地震前,均有不同的異常反應。
( 3 )資料質量:從架台以來,該台的地傾斜資料質量一直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