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和田地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地方色彩,被稱為獨具一格的“東方式”地毯。其特點是:多層框線,幾何圖形內填人豐富而多變的紋飾,結構嚴整而富有韻律,形式多樣而富有生活氣息。其品種有鋪毯、掛毯、座墊毯、拜墊毯、褥毯等。和田地毯圖案別致,獨具風格,色調高雅,在圖案結構上充分體現了東方民族的藝術特色,尤其是維吾爾族的藝術特色。多以植物花、果、枝葉及饒有風趣的各類動物為紋樣的基本造型、加以擴張變型,並輔以有變化的幾何形紋理而構成。圖案設計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按圖案內容和形式可分為石榴花、蠟花式、波浪式、波斯式、散點排列式、洋花式、五枝花式和博古式八大類,此外,還有人物、花鳥和風景掛毯,各具特色。
產地環境
和田地毯產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和田地區,和田地區南部高山連綿,峽谷遍布,北部地勢低平,屬塔里木盆地。和田地區屬暖溫帶乾旱荒漠氣候。年平均氣溫12.2℃,四季分明,夏長秋短、春季多風,冬不嚴寒,降水量33.5毫米/年,日照2643小時,無霜凍210天,氣候適應。和田地區地表水徑流量為10.88億立方米,實際利用量6.1億立方米,占資源量的56.07%,主要集中在玉龍喀什河及喀拉喀什河河水。地下水資源貯量4.52億立方米,可開採量3.8億立方米。有中、小型水庫4座,年平均蓄水4330萬立方米,適宜養殖山羊。
歷史淵源
和田地毯是新疆地毯的代表作,其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兩千年前,和田就有盛行地毯的記載,1959年和田地區民豐縣的古精絕國故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塊地毯殘片,經考證為東漢時期的物品。這是中國歷史上發現最早的地毯實物。同時出土的一批怯盧文木簡上已有“地毯”、“和田地毯”等字樣。
1985年,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30周年,人民會堂從和田地毯廠訂製了1000多平方米大小不等的地毯。
1997年,慶祝香港回歸,為自治區人民政府製作了贈送香港特區政府的540道藝術掛毯“天山歡歌”。
1999年,為慶祝澳門回歸,又為自治區人民政府製作了贈送澳門特區政府的藝術掛毯“喀納斯湖風光”。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手工地毯企業達到200多家,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民就業1萬多人。和田地區一年的地毯生產量為80萬平方米,其中10%-15%出口到國外市場,50%在疆內市場,30%-35%銷往內地。
產品榮譽
2016年11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和田地毯”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一、原料要求
以保護範圍內和田羊所產羊毛為編織原料。
二、工藝流程
羊毛→毛紗生產→地毯織做→後整理→成品
三、關鍵工藝要求
編織方法:採用立機織做、森納接扣手工編織法
梳毛、紡紗:紗支捻度達到12捻/10厘米至15捻/10厘米,接頭長度不長於2厘米,搓頭長度不長於5厘米,捻條均勻。
四、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
圖案符合和田傳統圖案要求,層次清晰,邊道圖案繁複,毯面光潔,紋樣清晰,不串色,毯背平整,經緯排列均勻,毯形橫平豎直,撩邊鬆緊粗細一致,毛頭鬆散,手感柔軟,平順一致。
理化指標:
栽絨道數、經頭密度允差≤5.0%,絨頭長度允差±10%,毯形尺寸偏差≤2.0%,絨頭紗纖維含量偏差≤4%,耐光色牢度≥3至4級,耐乾摩擦染色牢度≥3至4級,耐濕摩擦染色牢度≥3級。
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和田地毯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和田地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和田地毯的檢測機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