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愛:戰爭並非不可避免》是2018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和平與愛:戰爭並非不可避免
- 作者:(美)湯姆·戈·帕爾默
-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10月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438437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和平與愛》匯聚了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哲學、心理學、文學和其他領域的專家運用其各自的知識來解釋和平與戰爭的複雜現象。各個作者通過對歷史上戰爭的演變趨勢得出戰爭在衰落的事實,同時將現有大國對其他國的軍事干涉以及內部的軍事化管理予以批判,在這其中穿插著心理學、哲學、文學和政治思想的分析,從而得出“自願交換”
“自由貿易”才是獲得和平、讓愛成為可能、讓國家富強、讓人民幸福的途徑的結論。
這些作者努力促進和平,不僅是將其作為道德理想,甚或令人嚮往的目標,而是視之為非常現實的任務,他們提供的這些論點和論據都值得各個熱愛和平,想要在愛的世界裡成長的人細細思量。而且,也為各國政府機構在制定經濟、外交、軍事策略時提供了一種理性和科學的決策思想。
圖書目錄
目錄
Contents
中文序言 \ 001
作者前言 \ 009
薦語 \ 013
1 和平是一種選擇
戰爭並非注定發生。戰爭不像颱風過境或隕石墜落,這不僅因為戰爭的破壞性可能遠甚於此,更重要的區別在於,戰爭是人類深思熟慮的選擇,而颱風和隕石卻不是。有鼓吹戰爭的思想,有推動戰爭爆發的政策。而這些思想和政策可被檢驗、比較和理性地討論。有
人會認為“人人都熱愛和平”,但他可能錯了。
戰爭是有組織的人類暴力 \ 003
如果戰爭可能是正當的,那么在什麼情況下才是正當的 \ 007
戰爭是國家興旺之道 \ 012
誰來負責 \ 015
自由與和平 \ 019
2 戰爭的衰落與人性的概念
人性不是一種單一的特徵或欲望,而是由許多部分組成的複雜系統,包括若干導致暴力的機制和若干遏制它的機制。並且,導致暴力的機制不是不可抗拒的穩定力量,而是對特殊環境做出的功能性反應,可以與時俱變。其中一種抑制暴力的機制是能夠產生無窮無盡思想的開放式組合系統,而恰恰在這些思想之中,存在著減少戰爭可能性的因素。
戰爭正趨於衰減 \ 022
戰爭衰減與現實人性觀協調一致的四大理由 \ 025
結論 \ 033
3 和平的經濟學:為什麼鄰居比你富是件大好事
和平顯然是不同國家間能共同致富的首要條件。戰爭破壞人類生活,消滅財富,製造饑荒,並浪費寶貴的資源。戰爭是負和博弈。政治經濟學的任務之一就是展示戰爭的代價,證明和平的價值。如果問一位來自蘇黎世的瑞士人或一位來自斯德哥爾摩的瑞典人,為什麼
他們的城市或國家富得不可思議?他們很可能會回答:“我們不曾陷入兩次世界大戰。”
勝者與敗者 \ 038
生產者和消費者組成的世界 \ 040
“薩伊定律”和互利共贏 \ 042
薩伊定律在國際層面的套用 \ 045
貿易壁壘(“保護主義”)是負和博弈 \ 047
和平與繁榮 \ 050
4 一位商人關於和平的訪談——克里斯·魯弗
和平讓我們一起做生意,創造最大的共同價值。和平是自願交換的前提條件,而自願交換就是生意的全部內容。當我們的交往是基於自願而非強制時,我們就可以了解客戶和供應商的價值。而這些客戶、供應商和相關人士是唯一真正知道自己價值的人。作為一名商
人,我對市場信號做出反應,市場信號的形式就是價格,它告訴我什麼才是重要的。我以數字(即價格)的方式得到這種信息,沒有國籍、語言、種族或宗教等其他信息。這些是關於人類價值的信號。
5 自由貿易的和平
相互依存如何起作用?最引人注目的描述之一出自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謝林以兩個登山者作比,兩人用繩子綁在一起攀登高山。由於相互捆綁一起,登山者命運與共,於是在行動上就變得相互依賴。又因為兩個登山者要爬就得一起爬,要倒就會一起倒,所以每個人都會變得更加小心,更加謹慎行事,從而便產生了和平。
轉變 \ 069
存疑的托馬斯 \ 071
和平之因 \ 074
“看不見的手”的和平 \ 079
6 帝國與戰爭的政治經濟學
不管是在 1991 年還是在 2001 年,都不值得為石油打仗。不管誰控制了石油,只有當他們將石油賣給其他人時,石油才對他們有好處。而美國的國家利益與誰擁有石油並沒有關係,除非美國覬覦該國的財富。如果石油有問題的話,大豆更有問題,而這與我們是進口石油還是出口石油無關。我們有一個世界石油市場……因此不值得為石油打仗。
好訊息:暴力正在衰落 \ 085
文明之間或國家之間是否一定存在衝突 \ 087
重商者的帝國主義會取勝嗎 \ 091
什麼是“石油戰爭”(或爭奪其他資源的戰爭) \ 099
經濟學謬誤與國際關係 \ 104
如果商品無法跨越國境,軍隊就會跨越國境 \ 107
一個古老的洞見 \ 109
誰來決定 \ 110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
編著者:湯姆·戈·帕爾默(Tom G. Palmer)
帕爾默是阿特拉斯經濟研究基金會國際項目執行副總裁、加圖智庫資深研究員、牛津大學赫特福德學院研究員、喬治・梅森大學人類研究院副院長。常在《哈佛法律與公共政策雜誌》《倫理學》《批評評論》《憲政政治經濟學》《Slate雜誌》《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發表作品,代表作有《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歷史與實踐》《福利國家之後》《通往和諧發展之路》等等。
其他作者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著名心理學家和科普作家,代表作有《人性中的善良天使》《語言本能》《思想本質》《心智探奇》《白板》《心靈如何運作》等。
馬克·吐溫(Mark Twain):美國著名作家和演說家,代表作品有小說《百萬英鎊》《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
維爾浮萊德·歐文(Wilfred Owen):英國著名的反戰詩人。
譯者
吳荻楓:西南民族大學講師,法學博士,參與翻譯的著作有《福利國家之後》《大陸法系》(第三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