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和平村委會國土面積14.23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617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2,713畝,人均耕地3.11畝,林地5,907.6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6.9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0元;當年生產糧食396468公斤;社員所得糧食人均419公斤。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5年底,全村有114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 有200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
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8戶。 該進村道路為土路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1.0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51.00畝(其中:田238.00畝,地2313.00畝),人均耕地2.6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907.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60畝,主要種植板栗、蘋果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7.2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6.07萬元,畜牧業收入106.9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88頭,肉牛64頭,肉羊817頭); 林業收入36.75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81.49萬元, 工資性收入8.3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01.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3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23人 ,在省內務工118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經濟林果,主要銷售往本縣。2015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9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蘋果、板栗、山羊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05戶,共鄉村人口778人,其中男性446人,女性332人。其中農業人口762人,勞動力449人。 到2015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8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8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5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9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51.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和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營盤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3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42人,中學生22人。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30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72.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畝。 該村到2015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人口呈現中老年化,青狀年外出打工,導致村內勞動力逐漸減少; 2、留守兒童較多,應重視管護和教育; 3、村委會地處偏遠,交通路線長,路況差,難以適應新農村建設步伐; 4、醫療衛生條件差,需改善醫療器械及增加必要的醫療設備。 5、主水溝沒修繕,支流難以暢通。。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人文新農村,加強老弱病殘的管護,加強學校及村委會對村民的再教育,主要是思想素質教育; 2、改善公路,縮短有效路程,加大對交通運輸的投入,要致富,通好路; 3、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切實抓好市場需求與生產相結合的生產經營模式。 4、集水合理使用水源、水利建設。。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28人,黨員中男黨員24人,女黨員4人。 團員27人。該村到2015年底,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地圖信息
地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黃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