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郭子儀等備邊敕

《命郭子儀等備邊敕》是唐代李豫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命郭子儀等備邊敕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李豫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命郭子儀等備邊敕
自古聖帝明王之臨御也,莫不法乾坤之覆載,體山川之受納,立德於太上,還淳於至道,清淨無事,保合太和,濟於群生,洽於四海,豈垂意兵革,勞心戰爭也。蓋有德化之所不綏,招懷之所未諭,不式王命,毒流生人,故有除暴禁淫之師,安人止戈之武,則神農黃帝堯舜禹湯之所不免也。朕君臨萬邦,十有三載,薄德內愧,中夜再興。至如易簡寬仁,恭默元淡,素懷所慕,終食豈忘。然自承統已來,屬當多難,伊川有盜國之孽,朔野有叛君之將,江湖海島,伏戎數輩,其在右武,安能解嚴。所以請於宗廟,親授經略,誅詰奸宄,摧殄暴強,三年之間,方內厎定。此皆皇天佑我烈祖,群後戴予一人,是用集大勛於國家,保萬姓於區夏,豈伊寡薄,能及此邪!
每思偃兵,姑務柔遠,將息馬以論道,期舞乾而修德,而西戎負約,間歲犯邊。朕嘗棄細過,庶宏大體,疆臣兵吏,亟請長驅,屢有誡敕,不令掩襲;兼約游騎,不許擒生;或誤得之,亦使還遣。固以亭育之義,豈隔華戎,綏撫之恩,寧殊遠邇,故布文告以訓之,敘舅甥以睦之。彼亦嘗遣聘臣,來修舊好。玉帛之禮,才至於上國;烽燧之候,已及於近郊。長其無厭,昧於事大。去冬逾我關隴,入我郇邠,驅人之馬牛,掠人之士女。朕許其通好,本在安人,乘此不虞,翻貽我詐。每一興念,悼於厥心。豈朕不葉於親鄰,豈朕有負於恩信?猶期懲艾,未忍討除。
今大閱甲兵,以增扞御,且宏不戰之道,用舉備邊之常。所以然者,念其載勤款疏,求繼嘉姻,事或由衷,義從割愛,因之寧遠,豈復顧私。當罷四方之師,永全二國之好。儻更侵冒,必示威刑。宜令子儀以上郡北地,四塞五原,義渠稽胡,鮮卑雜種,馬步五萬眾,嚴會栒邑,克壯舊軍。抱玉以晉之高都,韓之上黨,河湟義從,汧隴少年,凡三萬眾,橫絕高壁,斜界連營。馬璘以西域前庭,車師後部,兼廣武之戎,下蔡之徭,凡三萬眾,據於朝那,遏當路之塞。忠臣以盧龍柳城,洎右北平,漢東諸鎮,江黃申息之師,凡三萬眾,屯於回中,張大軍之援。忠誠以武落別校,右地寄鋒,凡三萬眾,出岐陽而北會。希讓以三輔大常之徒,六郡良家之子,自渭上而西合,汴宋淄青,河陽幽薊,總四萬眾,分列前後。魏博成德,昭義永平,總六萬眾,大舒左右。朕內整禁旅,親誓諸將,資以千金之費,錫以六牧這馬,戎裝戰器,軍用邊儲,各有司存,素皆精辦。 
咨爾將相文武,宣力之臣:夫師克在和,善戰不陣,各宜保據經界,屯處要衝,斥堠惟明,首尾相應。若能悔過,何必勞人?如或不然,自當伐罪。然後眷求統一,以制諸部,進取之宜,俟於後命。各敬爾守,無黷《武經》,賞罰之科,國有明典。宣示中外,知朕意焉。

作者簡介

李豫(726—779),唐代皇帝。唐肅宗之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756 年(玄宗李隆基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軍攻占潼關(今陝西省潼關縣,位華陰縣東),玄宗逃到馬鬼驛(今陝西省興平縣西),當地士眾攬留肅宗(李亨)。他和弟李僥護送肅宗北上去靈武(今寧夏靈武縣,位銀川市東南)即帝位。安史之亂中,又以兵馬元帥之名義收復兩京。758年(肅宗李亨乾元元年)立為皇太子。762年(代宗李豫寶應元年)肅宗寢疾,召太子監國,宦官李輔國殺張皇后等,肅宗受驚而死,他即位。次年安史之亂平,唐代逐步轉衰,當時西有吐蕃之侵擾,東有藩鎮之割據,北方則有回紇以馬匹高價回易綢絹;他又以迷信佛教寺院多占良田美宅,致使國家政治經濟每況愈下。死後廟號代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