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馴化》是2014年8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荷] 約斯·德·穆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命運的馴化
- 作者:約斯.德.穆爾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436 頁
- ISBN:9787563387939
- 創作年代:2014-8
- 文學體裁:小說
- 副標題:悲劇重生於技術精神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了西方文明試圖馴化命運的三種途徑:希臘悲劇文化對命運的英雄般的肯定,基督教對神聖天命的謙卑接受,現代技術社會對命運的“否棄”。在此背景下,作者認為技術的不可控性重新把悲劇的維度引入了我們的文化。通過對《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安提戈涅》《美狄亞》等古典悲劇,以及赫爾曼斯與維勒貝克的悲劇小說的廣泛考察,作者清晰地闡發了當代視野中的悲劇觀,賦予諸如自由意志、決定論和生命的偶然性等哲學論題以嶄新的光輝,為審視“悲劇重生於技術精神”提供了一種新穎獨特的視角。
作者簡介
約斯·德·穆爾(Jos de Mul)
國際著名美學家,荷蘭鹿特丹Erasmus大學哲學教授,信息哲學與傳播技術研究院導師,兼美國密西根大學客座教授、復旦大學客座教授,常任荷蘭政府智囊團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藝術哲學、新媒介與信息交流技術哲學、19世紀德國哲學、歷史哲學;主要著作有《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有限性的悲劇:狄爾泰詮釋學的生命》《賽博空間的奧德賽——走向虛擬本體論與人類學》等,其著作已被譯為多國文字。
麥永雄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廣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詩學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當代西方哲學與文藝美學、外國文學、後現代文化傳媒理論。在《文藝研究》《外國美學》《文藝理論研究》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譯文)80餘篇;出版專(譯)著多部,包括《賽博空間的奧德賽——走向虛擬本體論與人類學》(2007)、《界限哲學》(2010)、《域外詩學與文學》(2011)、《德勒茲哲性詩學:跨語境理論意義》(2013)和《命運的馴化:悲劇重生於技術精神》(2014)等。
目錄
前 言
開場白
一、當命運敲門時
二、歐洲——悲劇的大陸
三、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四、命定的符號
第一章 馴化的命運
一、庇基莫空難
二、必然與偶然
三、悲劇天道、基督教天道與現代天道
四、與命運共生
第二章 機遇的生存之道
一、“我是誰?我在這裡要做什麼?”
二、意外的與偶然的機會
三、不可控的命運
四、幸福的脆弱性
第三章 致命的政治
一、在雅典與耶路撒冷之間
二、悲劇的誕生
三、從安提戈涅到荷爾茜·阿里
四、崇高的磨難
第四章 悲劇的(非)再現性
一、悲劇之死
二、悲劇的基督教與現代的“消弭”
三、悲劇的(後現代)復興
四、具有差異性的悲劇重複
第五章 磨難的藝術
一、施虐癖的宇宙
二、恐懼、憐憫、卡塔西斯
三、升華崇高
四、苦難的情慾
第六章 令人敬畏的技術
一、人類的頌歌
二、技術的歧義
三、超越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的確定性
四、悲劇的技術
第七章 悲劇的父母身份
一、薩萬娜案件
二、美狄亞的惡魔
三、現代關於人的概念的分裂症
四、不可避免的責難
第八章 致命的機器
一、“我們”電腦的道德
二、相對化的倫理學
三、運作著的機器
四、賽博格的悲劇倫理學
第九章 退 場
一、悲劇重生於技術精神
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
三、在薩提爾與賽博格之間
四、一個島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致 謝
中英文譯名對照表
主題索引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