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清:(1962~2006年),著名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呼延清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醫生
- 臨床職稱:外科副主任
- 執業地點:延安大學附屬醫院
- 逝世時間:2006年
- 成就:腹腔鏡及膽道鏡技術的運用等
人物概況,人物事跡,辭世,
人物概況
呼延清生性聰穎,愛動腦子,基本功紮實,加上勤奮好學,因而掌握了高超的醫療技術。他喜歡在工作中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並在活學活用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93年,呼延清在腸胃道手術中運用吻合器,既縮短了手術時間,又提高了手術成功率。2001年,他學習並運用了腹腔鏡及膽道鏡技術,這兩項技術填補了陝北地區在這一醫療技術運用方面的空白,也奠定了延安大學附屬醫院微創外科的基礎。2004年,呼延清到日本學習,熟練地掌握了胃大部切除手術。
在長期的學習與實踐中,呼延清自己設計並製作了一些器械,進行膽道探查和造影,開展新業務。他對微創外科腹腔鏡的器械改良,尤其是對切開刀的改良,具有很大的創造性。他所開展的腹腔鏡下的膽道探查業務,在陝北醫療技術方面屬於第一。他用膽道鏡進行非膽道性疾病的治療,膽囊、闌尾、子宮手術等,都可以用腹腔鏡技術來做。他關於用膽道鏡診治非膽道疾病的研究成果,榮獲2002年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科技進步獎和延安市科技成果獎。2003年他率先在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開展了電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膽總管改良探查業務,使患者接受膽總管探查手術的住院時間由將近半個月縮短到不足一個星期,其相關研究成果再次榮獲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科技進步獎和延安市科技成果獎。他先後獲得各類科技進步獎和科技成果獎10餘項,開展臨床新業務27項。
人物事跡
有一位學生向他請教做學問的訣竅,他說:“高山的雪蓮,開在攀登者的心頭。”“只有工作才能使短暫的生命獲得最大的價值”
呼延清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非常熱愛,忘我與敬業,是他職業生涯的主旋律。同事們說,呼延清對工作充滿熱情,從不挑揀,從不推脫,從不厭煩,也從不拖沓。
普外科收治的病人多,急診多,周轉快,手術量大,呼延清經常一天做三四台手術,而且一乾就是一整天,有時甚至要延伸到半夜,遇到大手術或特急手術時,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或者一包速食麵。辛苦嗎?確實辛苦,但是呼延清卻以苦為樂,他對同事們說:“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做手術,覺得做手術就像創作藝術品,有一種成就感。”
長期的忙碌,長期的飲食沒有規律,嚴重地損害了呼延清的身體。2005年前半年,他時常感到胃部飽脹和隱痛。他沒有想到,癌,這個被他經常用手術刀清除的敵人,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潛入了他的體內。
2005年5月6日上午8:00,呼延清做了一次胃鏡檢查。為了確保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醫生從他胃內多處鉗取了活組織。做完檢查回到科室,呼延清趁著打吊針的時間在床上躺了一會兒,然後就進了手術室。他忍著疼痛與不適,開始做已經安排好的三台手術,一直做到下午四五點鐘。
5月7日中午,化驗結果出來了,呼延清得的是低分化腺癌,這幾乎就是晚期胃癌的代名詞。對於任何人來說,這無疑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在這樣的打擊面前,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絕望,有的人會號啕大哭,至少在短時間內,一般人的情緒是很難穩定下來的。但是,一個堅強的人,一個富有責任心的人,一個能夠正視現實的人,其精神與意志必定有超人之處。下午,呼延清為一位患者施行了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5月8日上午,他仍然給一位患者做了手術。當天下午,醫生為呼延清做了全胃切除手術,同時被切除的,還有結腸的回盲部,包括升結腸、橫結腸和結腸的脾區。就在自己接受手術治療一個多月後的一天,醫院一台胰十二指腸手術在進行到一半時遇到了嚴重困難。得知這一緊急情況,他嚼了幾塊餅乾,挺著虛弱的身子來到手術台前。手術過程中,他幾次都差點暈倒,但最終還是憑著頑強的意志做完了手術。
經過一段時間的化療和恢復性治療後,他又回到科室,上了半年多的班。這是怎樣忘我工作的半年啊!同事們經常看到他忍著劇痛,查房,做手術,參加會診和討論,談自己對某個病例的獨到見解。有一天,他從早到晚連續做了6台手術,手術結束後他用熱水袋捂著胃部,躺在沙發上半天都爬不起來。同志們勸他多休息幾天,他總覺得還有事情沒有幹完。“等我把事情幹完,心裡也就踏實了。”可是日復一日,層出不窮的工作,什麼時候能幹得完啊!有的同志心疼地責怪他,他解釋道:“我也是病人,我最能理解患者的心情。我的生命也許是有限的,甚至可能是短暫的,只有工作,才能使短暫的生命獲得最大的價值。”
延長油礦股份有限公司永寧採油廠企業管理科的王彥權科長永遠不會忘記,2005年10月21日下午,他在治療肝硬化過程中出現了出血性休克。當時,用來止血的衛生紙全部被血浸透,止不住的血水還流了半盆,王彥權的生命危在旦夕。就在人們認為他已經沒有生還可能的時候,病中的呼延清由姐姐攙扶著,從家裡來到了病房,並當即決定手術治療。手術從晚上8:00開始,一直持續到凌晨2:00多鐘。做完手術後,呼延清由姐姐攙扶著回了家。
第三天下午,甦醒過來的王彥權從家裡人口中得知了這一切,他感動地說:“是呼大夫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大病初癒後,王彥權登門看望了呼延清。2006年12月初,當王彥權向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打電話,準備再一次看望他長久掛念著的呼延清大夫時,接電話的人告訴他,那個經常捂著肚子、曾經把他和無數重症患者從死神面前拉回來的好醫生,已經於一個多星期前永遠地長眠在了延河岸邊,長眠在了大山的懷抱里。王彥權久久地握著電話聽筒,淚如泉湧……
“做人其實很簡單,只一個‘真’字就夠了。”呼延清平易近人,從來不以職務謀私利,從來不收患者及其家屬送來的東西。他對所有患者都一視同仁,不論親疏遠近,不看地位高低,不管有錢沒錢,只要病情需要,他總是隨叫隨到。他還多次把全國大醫院、名醫院的專家和大夫請進來,與他們同台做手術,在手術過程中請教學習。他說:“做人其實很簡單,只一個‘真’字就夠了。”
呼延清風趣幽默,是一個能夠帶給大家希望和快樂的人,即便是在工作非常疲勞和面對死神威脅的時候,他依然表現得很樂觀。他曾說:“我們透支了自己的健康,卻減少了病人的痛苦;透支了自己的身體,卻延長了病人的生命。作為一個醫生,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青春年華奉獻給自己喜愛的事業和服務對象,我無怨無悔。”
辭世
2006年11月21日,這個解除了無數患者痛苦、挽救了無數患者生命的四十四歲的副主任醫師,帶著對事業與生活的無限眷戀,平靜地離開了人世。目睹過太多生與死的戰友們,用六百多個寄託深情的花圈,為他送行。曾經浸透了無數鮮血與淚水的延安大地,曾經奉獻了無數熱血與汗水的延安人民,深深地記住了這位人民好醫生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