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拉爾西路辦事處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拉爾西路辦事處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拉爾西路辦事處地處呼和浩特市回民區西北城郊結合部,轄區範圍東至賽罕路,與新城區海拉爾東路相接;南起京包鐵路,與光明路辦事處為鄰;北至京包高速,與公路為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拉爾西路辦事處
  • 地理位置呼和浩特市回民區西北城郊結合部
介紹
西至呼鐵局西機務段、內蒙古軍區教導大隊,與鋼鐵路辦事處比鄰,轄區總面積5.3平方公里,是回民區面積最大的一個辦事處,現居民總戶數達1.5萬餘戶、常住人口約3.5萬人,有漢族、回族、蒙古族、滿族、壯族等16個民族。轄區設有7個社區居委會,擁有21個基層黨組織,駐區單位41家,其中事業單位6家,企業27家,有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海西國小等4所國小、呼和浩特市第十三中學、第四十中學、內蒙古水利學校呼和浩特市鐵路司機學校等教育單位8家。街道辦事處機關科室設有黨務、 婦聯、經濟、民政、行政、計畫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精神文明辦公室、團總支、環衛站、財務室、檔案室、人民武裝部,下設稅務徵收所和勞動保障事務所兩個二級單位。
海拉爾西街東西橫穿辦事處境內,西端與金海路相通,直達金川開發區;北部賽罕路是呼和浩特市的主要出城口之一,向北直達武川縣,東西與呼包高速公路相通,交通便利,是首府城區建設與開發改造的重點地區。海西地區是一個典型的工業園區,駐有自治區最大的橡膠機械製造企業——內蒙古宏利達橡塑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呼市迪森鍋爐製造總廠、呼市煤氣化總公司、內蒙古飛鷹汽車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呼市煉鐵廠、呼市眾環股份有限公司(工具機附屬檔案廠)、內蒙古水利機械有限公司、內蒙古北方農機有限責任公司等數十餘家大中型工業企業,形成了海西獨特的經濟產業發展格局。
海西街道辦事處始終堅定不移的貫徹區委、區政府的領導,結合海西地區的實際,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思路,搶抓機遇,擴大改革成果,開拓創新,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建設,一個環境劣、治安差的老新鋼正在被街道四通八達、高樓鱗次櫛比、社區功能齊備、民眾安居樂業的新海西所代替。街道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市場建設逐具規模,社區建設日新月異,小街巷改造成績斐然,社區文體活動豐富多彩。
近年來,街道辦事處一直本著“強化工業、鞏固商業、拓展服務業”的基本思路,穩發展、活資產、強內聯、建市場、促開發、增稅收、招商引資、助工扶商,使海西地區經濟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連年超額完成稅收任務。2005年海西地區工業總產值3611萬元,比2000年增加了54%,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1446萬元,與2000年相比增加了63%,工業上繳稅金198萬元,限額以上商業銷售總額11704.4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952.7萬元,招商引資6000萬元,超額完成20%,完成稅收任務703萬元,超收125萬元。辦事處緊緊抓住區委、區政府戰略西移的有利時機,成功引進了內蒙古奧捷、利豐、獵豹等幾家大型的汽車銷售集團落戶海西,全力在賽罕路、金海路打造集汽車銷售、維修、配件為一體的汽車商貿一條街。
海西街道辦事處立志把海西這塊家園建設成社區居民的樂園,讓海西成為鑲嵌在呼市西北城區的一顆璀璨明珠,為首府、為回民區的現代化建設增添新的光彩。
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是踐行民眾路線、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是改善低收入家庭住房條件作出的重大決策,對提升轄區居民居住水平、改善衛生環境、完善街道功能具有重要意義。為加快推進海西地區棚戶區改造,回民區海西路辦事處全面摸底轄區棚戶區情況,製作棚戶區ppt,印製海西地區棚戶區衛星圖、轄區示意圖,認真研究制約海西地區社會、人文、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對比各項數據,總結出海西地區“三多一差”特徵:即破產企業多、貧困人口多、下崗職工多、基礎設施差,將特徵明顯的工農兵路筒子樓、華建四處大院等棚戶區基本情況申報棚改項目,規劃轄區發展方向。
一、工農兵路筒子樓、華建四處大院棚戶區現狀
工農兵路筒子樓棚戶區位於工農兵路以東,東接海溪家園,北至盛泰雅園小區。共有筒子樓7棟、舊樓房5棟、平房38排。涉及閥門廠、橡機廠、監獄管理局醫院、鍋爐廠等多家產權單位。總占地面積約140畝,住戶約1200戶。華建四處大院棚戶區位於海拉爾西街海中橋西南處,東臨扎達蓋河沿河西路,西接元和家屬樓,南至鐵道線,北接海拉爾西街民航樓。原有平房12排240間、私搭亂建平房6排137間、二層樓房3處。總占地面積37畝,住戶約500戶。
這兩處棚戶區大多始建於上個世紀50、60年代,生活條件惡劣,地下排水管網不通造成居民區四季污水橫流,已有旱廁均不能使用,居民亂堆亂放垃圾,容易滋生蚊蠅,病菌傳播。房屋內電線老化多次引起火災,屋頂裂縫漏雨造成房屋坍塌。針對以上問題,回民區海西路辦事處研究對策,實施部署,定期組織開展環境衛生清理活動,安排工作人員開展消防安全摸排行動,制定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中到大雨天氣啟動防汛小分隊入戶勸離危房人員轉移及時防汛安置點,竭盡全力保護危舊房屋居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二、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進棚改項目落地海西
多年以來,棚戶區居民曾多次到海西路辦事處反映訴求,請求解決基礎設施差,排水難、出行難、取暖難、入廁難、防火難等一系列生活問題。海西路辦事處從長遠考慮,以棚戶區改造為出發點,從基層人大、信息工作、城市建設、信訪工作、安全生產、防汛防疫、改善民生、社區物業等工作層面著手,連續多年,多層次多角度上報棚戶區存在隱患、原因分析、對策建議以及轄區筒子樓、危舊平房樓數、棟(排)數、實際戶數、房間數、建設年代、產權單位、建築面積、占地面積等基礎數據。2014年4月份,海西路辦事處針對棚戶區改造問題,開展民眾路線徵求意見活動。區委、區人大、區政府領導、海西區域工委、區人大海西代表團代表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基於這些建議,辦事處編制了《海西路辦事處筒子樓棚戶區情況說明》項目冊進行上報。在2014年自治區人代會上,海西路辦事處通過人大代表提交了《關於加快呼和浩特市海西路辦事處轄區危舊房屋改造事宜的建議》。對此,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對自治區人大十二屆二次會議第344號建議的答覆》(內建保函【2014】309)檔案中,第三條明確答覆海西路辦事處轄區危舊平房區,呼和浩特市已列入2015-2017年嘗試棚戶區改造規劃。隨後,辦事處也積極爭取我市、我區棚改政策和項目,爭取區域內儘早予以棚戶區改造。2015年海西轄區工農兵路筒子樓、華建四處棚戶區被列為回民區城區邊死角及危房改造征拆項目,海西路辦事處採取三項措施,積極推進棚改工作。
(一)強化組織領導與實施。
為確保順利完成海西路辦事處轄區範圍內改造項目,經研究決定成立了海西路辦事處棚戶區及打通工農兵斷頭路徵收改造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推進棚戶區、危房改造和配套設施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由回民區常委、副區長、宣傳部部長王志強擔任,常務副組長由海西街道黨工委書記閆海濤、海西路辦事處主任白曉森擔任。小組涉及10家成員單位,分別為回民區海西路街道辦事處、宣傳部、文體局城管大隊、發改局、市民服務中心、人社局、教育局。小組下設文秘宣傳、後勤保證、兩違整治、信訪維穩4個專項工作小組。同時,還成立了工農兵路棚戶區和華建四處棚戶區兩個徵收改造組織機構,下設14個入戶調查小組。通過建立回民區領導包片工作機制,抽調區各委辦局科室領導和業務骨幹以及海西路辦事處領導、幹部、格線員組成百人隊伍,充實到土地和房屋徵收第一線,切實提高了棚戶區改造工作成效。
(二)堅決貫徹政策與落實。
2015年8月20日,回民區常委、副區長、宣傳部部長王志強組織海西路辦事處領導班子成員認真學習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有關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37號)、《呼和浩特市加快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城鄉危舊房改造、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實施方案》、《中共回民區委辦公室回民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調整我區2015年棚戶區(城中村)、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和配套基礎設施工程工作計畫的通知》(回黨辦通〔2015〕28號)等棚改相關檔案精神,並對照7月24日回民區召開的棚戶區老舊房屋改造動員大會關於著力打通11條斷頭路、啟動二環快速路兩側8個城中村改造、完成59個城區邊死角及城鄉危房拆遷、實施17個棚戶區拆遷改造的重要決策部署,海西路辦事處制定了《海西路辦事處關於棚戶區及打通工農兵斷頭路徵收改造實施方案》、《工農兵路棚戶區徵收改造任務分解表》、《華建四處大院棚戶區徵收改造任務分解表》等檔案材料,隨後召開了轄區棚戶區改造幹部動員會、部門碰頭會、業務法律培訓會、調查工作小組匯報會、棚戶區改造進度會等會議,本著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的工作原則,從檔案起草、登記表印發到任務分解、職責分工再到入戶摸排、信息蒐集,有力推動了轄區棚戶區改造工作的實施。
(三)開展工作宣傳與動員。
為進一步加快棚戶區改造步伐,回民區海西路辦事處將原海西勞動保障所舊址改建成工農兵路筒子樓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現場指揮部,配套相應信息採集登記辦公設施,統籌指揮調度、現場辦公棚改事項。並從8月22日開始,實行周六、周日連班工作制,在工農兵路筒子樓和華建四處棚戶區分發張貼了《致工農兵路筒子樓棚戶區居民的一封信》、《致四處大院棚戶區居民的一封信》、《海西地區棚戶區危舊房徵收改造入戶調查的通知》、《海西路辦事處徵收改造入戶調查表》,入戶告知居民棚戶區改造的重要意義,倡導樹立“棚戶區改造,我有責我支持我參與我受益”的觀念,積極做好動遷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全力推進轄區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工作。
三、長遠布局,探究地區轉型發展切入點
(一)研究探討城建方案,繪製宜居西城藍圖。
為貫徹落實回民區“3321”發展戰略,海西路辦事處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措施,提出“以一街(海拉爾西街)、兩河(扎達蓋河、烏里沙河)為主線,加大沿街兩側棚戶區改造力度,建設兩河四岸景觀帶,積極推進新區建設,打造基礎設施完善、服務功能齊全、人居環境優美的新海西”的城市建設工作總體思路。通過積極與區相關職能部門和項目建設單位保持經常性的對接聯繫,及時溝通情況,促進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危房和棚戶區改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配合和服務等工作,接受金海商圈輻射,著力發展樓宇經濟,並適當布局建設專業市場,道路兩側特別是北側縱深主要建設中高檔住宅小區。結合市里、區里河道整治工程,建設“兩河”沿河道路,營造人文、自然景觀,建設居集綠地、休閒、餐飲、會所等為一體的休閒經濟帶、文化景觀帶。
(二)強化規劃統籌作用,不留棚戶區邊死角。
堅持全面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遵循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統一組織規劃設計,實行連片改造,不降低標準,不留死角死面,做到改造一片成型一片。道路、給排水、燃氣、供熱、供電、通信、有線電視、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按照規劃同步建設,堅持棚戶區改造與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相結合,在提高城市居民居住條件的同時,改善人居環境和地區面貌。
(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分片推進適度分流。
通過政府主導拆遷,加快棚戶區改造速度,保證改造順利實施。依據改造計畫,制定科學合理的方案,按照領導責任分片機制,參與聯繫市政府有關部門實施棚戶區改造的政策實施、項目確定、規劃編制、檢查指導。針對因安置居住密度過大問題,採取適度安置分流,考慮周邊正建的棚戶區項目(清怡花園、天昱自由度)適當分流原住戶,減少安置壓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