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世紀60年代以後,天主教在內蒙古迅速發展,羅馬教廷將蒙古教區劃歸比利時聖母聖心會管轄.當時的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市一帶川平野沃,人煙稠密,為內蒙古中西部政治經濟中心,教會對此地較為重視,遂購地建堂,布道傳教。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天主教在歸化城常平倉北購地約22畝,建小堂一座,供教友聚會和供往來教士歇息使用。
清光緒九年(1883年),羅馬教廷分內蒙古教區為三,歸化城屬西南蒙古教區。義和團運動爆發,此地小堂被焚毀,嗣後於原有房基建平房數間,院落為斜方形:南部寬,闢作菜地,北部窄,作為羊場,供當時後山賣羊商人租用。
民國十一年(1922年),羅馬教廷再劃西南蒙古教區為寧夏、綏遠二教區。綏遠教區即於牛東沿九號大興土木修建天主教堂,位於原建堂院大門的東北側。其地東界水磨街,西傍札達蓋河,占地面積可觀。另外,新城西門外公教醫院建築群亦同時開工。
民國十三年(1924年),主教座堂遷至此地,今存聖堂,主教樓(東樓)均為當時建成。
抗日戰爭爆發前,歸綏一帶的天主教已發展成熟,形成了包括醫院,孤兒院,修道院等在內的一套完整體系。
文革期間,呼和浩特天主教堂建造的規模較大而且堅固耐用,曾一度作為存放貴重物品的倉庫。
1980年以後,呼和浩特天主教堂再度恢復教堂功能使用。
建築格局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建築是在歐洲浪漫主義思潮影響下的代表性建築,由於這個時期的建築追求中世紀的建造風格,尤其是聖堂建築,因其局限於特定的使用功能和性質基本上完全保持了西方早期哥特建築的風格特徵,是西方哥德式教堂建築的海外翻版。其造價為五萬現洋,用了特製的青磚二十萬塊,砌築工藝中揉合進了中國傳統工匠的表現手法。呼和浩特天主教堂以聖堂為主要建築,採用早期哥德式樣,外形高而短。在天主教堂群體建築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聖堂座東面西,呈長方形平面,建築面積約600平方米。正立面窄於側面,類似中國傳統建築的山牆為正立面,立面頂呈山字形,聖堂屋頂高聳,計高25米許,面寬近20米。
聖堂西立面,正立面是主要入口處,其中間部位凹進,兩側突出。兩側及中間各闢一券門,而以中間門為主要入口。其上逐層置以券式玻璃窗和假券窗。窗戶以高而窄為其主要比例特徵。除此而外,牆體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形式,牆上有磚砌疊澀和券式抹灰線角,具有一定的裝飾效果。聖堂兩側南、北面,除北立面鐘樓以東部分與南立面不對稱以外,其餘部分則完全對稱。兩側對稱部分依牆垛把立面豎向分為完全相同的幾組,每組內置以與正立面特徵完全相同的券式玻璃窗,同樣以磚砌疊澀和券式抹灰線角作為裝飾。南北立面不對稱部分形似中國傳統建築的山牆面,也以券窗、疊澀和線角為主要內容。北立面鐘樓以東牆面上辟側門,是聖堂的次要入口。聖堂東立面中突出半圓形,此為聖壇所在位置,它依下而上略有收分,被牆垛縱向分為均等的幾份弧面,期間辟窗和裝飾疊澀、線角,其上覆以半穹頂。東立面聖壇兩側則完全對稱。屋頂為丁字形的木構架,鐵皮屋面坡度陡峭,四周設定花飾矮牆(女兒牆)排水。
主要建築
聖堂
聖堂室內空闊,淨高約20米,寬敞明亮,十根柱子分列兩側,室內並未完全採用歐洲哥特教堂建築屋頂結構的處理方式,而是採取三角桁架結構,屋架下弦鋼筋外露,屋頂呈梯形。它與歐洲哥特教堂建築室內的尖拱頂結構完全不同,這是其空間處理的主要特點。縱向柱間作拱券聯絡,柱與外側牆體空間分作上下兩層拱券。基於其室內空間跨度較大,結構作局部調整,又在牆外加砌磚垛,垛下大上收,承起戧柱作用,並用其戧力來抗衡屋頂結構傳遞的負荷,既不影響建築的造型,而且加強了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具有科學性。
聖堂內聖壇兩側分置廂室,均為上下兩層。聖壇北側所供聖像,聖器絢麗多彩,室內音響徊旋,螺旋式木板樓梯可通鐘樓及房頂,鐘樓內原有大小鐘各一口,都用青銅合金鑄成。民國十三年(1924年),造自歐洲,鐘聲清越,舊時可傳十餘里之外。鐘樓是聖堂的重要特徵之一,其下大上小呈塔狀,自下而上分別以圓形和多邊形為體塊,分為四層,每層飾以券式線角和磚砌疊澀及線角,雕塑感較強。鐘樓下部四層加之上部欄桿,遮蓬,塔尖及十字四層通高約30米。是聖堂建築的最高點,也是聖堂建築群的至高點。
院落大門
聖堂西側原建的院落大門,保持哥德式建築風格,類似碉堡,高大而聳立。
主教樓建築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東北主教樓建築是與聖堂建築同一時期稍晚一點時間建造的。建築風格是受西方浪漫主義思潮影響的復古式樣,建築從立面的券窗設計和細部的裝飾都是復古主義的表現。樓房是二層磚木混合結構,東西長約50米。中間置走廊,兩邊布房,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平面布局方式完全不同。房間內敷設木質地板,有暖氣設施。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於主教樓西又接建一棟樓房,結構式樣與東樓大體相同。以後又在聖堂以東建孤兒院一所,連同大門以北的正房,西房總計平房三十餘間,基本採用中國傳統住宅樣式。
文物價值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建築風格有典型的歐式羅馬特徵,與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廟宇、寺院建築形成了鮮明對比,共同構成了呼和浩特宗教歷史文化的豐富內涵,是研究近現代外國宗教在呼和浩特乃至內蒙古地區發展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文物保護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天主教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扎達蓋河畔(東)。
交通信息
自駕:自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呼和浩特天主教堂,路程約4.5千米,用時約1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