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症狀,
來源
1968年,有一個美國醫生在紐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後,感到身體麻痹,從後頸部開始,一直延續到手臂和背部、臀部,同時他感到全身軟弱,心跳加速,這些症狀維持了大約兩個鐘頭。這個醫生髮現他的許多朋友也是吃過中國菜之後,出現類似的不適症狀。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美國一份醫學學報提及此事。他的信發表後,陸續有許多投函撰文說有類似的經歷,有人提出那些症狀可能是由味素引起。是的,中國餐館裡使用大量味素來調味。這些症候被稱為中國餐館症。多個醫生和科學家做過實驗,發現有些人吃了含有味素的食物,會產生中國餐館症。從此,中國餐館症令有些西方人談虎色變。
症狀
有些人對味素特別敏感,例如有些患哮喘者吃味素後病情惡化。會出現了各種中國餐館症,再過12~14小時之後就會有哮喘發作,有些哮喘病人因為情況嚴重要送到醫院搶救,若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就可能死亡。澳洲醫生也曾經醫治過一些哮喘病人,就是這樣以急性病入院的。中國餐館症以及中國餐館哮喘症,與食用味素的量無關;經過研究證實所謂“中國餐館症”的發病,味素是“替罪羊”,真正的罪魁是一種叫做組胺的化合物。組胺是醬、油、黑豆、蝦醬等發酵期間形成的。於是198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給味素作了“平反”,認為它是安全的風味添加劑,並宣布取消對味素食用的限制量。味素添加應適量,每道菜添加的味素不應超過0.5克,每人每日攝入量不超過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