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麥19,審定編號是國審麥2005006,選育單位是河南省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麥19
- 審定編號:國審麥2005006
- 選育單位:河南省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 品種來源:內鄉185/周麥9
基本信息,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審定意見,
基本信息
審定編號:國審麥2005006
品種名稱:周麥19
選育單位:河南省周口市農業科學院
品種來源:內鄉185/周麥9
審定情況:2004年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徵特性
半冬性,中熟,成熟期比豫麥49號晚1天。幼苗半直立,健壯,葉細長,黃綠色,分櫱力中等,分櫱成穗率高。株高80厘米左右,莖稈彈性好,株型略鬆散,穗層整齊,旗葉短寬、上沖,長相清秀;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均勻飽滿、商品性好。平均畝穗數37.1萬穗,穗粒數34.4粒,千粒重45.2克。抗寒性中等,抗倒伏能力較強,耐旱、耐漬,抗乾熱風,耐後期高溫,落黃好。
接種抗病性鑑定:高抗稈鏽病,中抗條鏽病,中感白粉病,高感葉鏽病、紋枯病和赤霉病。田間自然鑑定,中感葉枯病。
2004年、2005年分別測定混合樣:容重790克/升、795克/升,蛋白質(乾基)含量14.68%、14.68%,濕麵筋含量33.4%、31.8%,沉降值30.0毫升、29.9毫升,吸水率60.2%、58.6%,麵團形成時間3.0分鐘、3.2分鐘,穩定時間2.4分鐘、3.2分鐘,最大抗延阻力120.4E.U.、192E.U.,拉伸面積28平方厘米、44平方厘米。
產量表現
2003-2004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南片冬水組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74.5公斤,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6.1%(極顯著);2004-2005年度續試,平均畝產535.2公斤,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10.3%(極顯著)。2004-2005年度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05.6公斤,比對照豫麥49號增產10.2%。
栽培技術要點
適播期10月10~25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苗,注意防治紋枯病和赤霉病。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
適宜在黃淮冬麥區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陝西省關中地區、山東省菏澤中高產水肥地早中茬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