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昀,山東淄博人,哲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麗昀
- 民族:漢
- 出生地:山東淄博
- 職業:高校教師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個人經歷,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著作,譯著(參與),論文,研究課題,獎勵,
個人經歷
2001-2004年於復旦大學哲學系攻讀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現為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身體理論、技術哲學、科學哲學(主要是當代西方科學觀比較研究)。
研究成果
著作
(該書獲上海市第18屆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3、《現代技術與身體倫理研究》,上海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
譯著(參與)
1、 諾爾-塞蒂納:《製造知識》(5萬字),東方出版社,2001年。
2、(荷)路易斯·布希亞瑞利:《工程哲學》(2萬字),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年。
2、(荷)路易斯·布希亞瑞利:《工程哲學》(2萬字),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年。
論文
(除特別註明,皆為獨立作者)
- “文化哲學的當代主題”,《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 “社會科學研究套用自然科學方法的合理性反思”,《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年第5期;
- “從諾貝爾獎看科學的衍生功能”,《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年第9期(人大複印資料《科技管理》2002年第12期全文轉載);
- “簡評羅斯‘科學知識的文化研究’”,《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科學技術哲學》2003年第8期全文轉載);
- “科學實在論和社會建構論共同的形上學根基”,《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4期;
- “試論異化勞動邏輯的二重特徵和二重效應——讀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共南昌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4期;
- “絕對的科學觀可能嗎”,《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5年第2期;
- “實踐科學觀的存在論意蘊及其特徵”,《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年第3期;
- “現代科學的表述危機與合理性重建”,《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第6期;
- “情境化知識——唐娜·哈拉維眼中的客觀性解讀”,《自然辯證法研究》,2005年第11期;
- “寶鋼的創新進路:從‘點菜式引進’到集成創新”(第二作者),《自然辯證法研究》 2006年第5期;
- “工程實踐中主客體關係的存在論解讀”,《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 “安樂死的原本意義與現代意義之爭”,《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 “部落格生存與人的主體性”,《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 “身體倫理學:生命倫理學的後現代視域”,《學術月刊》,2009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09年第9期全文轉載);
- “走向多元自然主義——拉圖爾的身體政治學思想探微”,《哲學動態》,2009年第10期;
- “克里斯·席林‘技術化的身體’思想評析”,《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年第1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4期長篇轉載);
- “唐·伊德的身體理論探析:涉身 知覺與行動”,《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0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科學技術哲學》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
- “論詹尼夫對規範知識論的批判——從科學研究的‘規範性’到‘元規範性’”,《哲學動態》,2010年第12期;
- “身體:符號 隱喻與跨界——唐娜·哈拉維‘技科學’的主體解析”,《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1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科學技術哲學》2011年第12期全文轉載);
- “合成的身體:人工生命現象倫理討論的本體論承諾”(第二作者),《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2年第1期。
- “倫理的身體何以可能”,《學術月刊》,201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13年第7期全文轉載)。
- “四海為家的身體:‘涉身的世界主義’的主體反思”,《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5期長篇轉載。
- “技術、倫理與身體的當代聯結”,《社會科學》,2014年第12期。
- “技術現象學視閾中的身體與技術”(第一作者),《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4期。
- “世界主義;全球倫理抑或涉身倫理”,《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年第4期。
- “從生命倫理學到身體倫理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1-19,第5版。
- “數字技藝的界限及其挑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5-24,第6版。
- “相互性”能成為全球倫理的原則嗎?(彼得·瓊克斯著,周麗昀譯),《南國學術》,2016年第4期。
- “從關係思維診治文物保護的誤區”,《中國社會科學報》,2017-08-08,第5版。
- “當代藝術作品的記憶維度”,《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3-27,第5版。
- “設計的審美維度——兼論涉身主體的審美體驗”,《哲學動態》,2018年第10期。
研究課題
- “當代西方科學觀現狀和趨勢研究”,上海市教委課題,2005年批准,已完成。
- “西方科學的客觀性研究現狀及其對中國的啟示”,上海市科教黨委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科研專項基金,2006年批准,已完成。
- “實踐科學觀的困境及合理重建”,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項目,2008年批准,已完成。
- “身體:理解技術與倫理的獨特視域”,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規劃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YJA720044,2011年批准,已完成。
5. “’涉身的世界主義’的主體透視”,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重點項目,項目編號:14ZS100,2013年批准,完成。
6.“身體視閾中技術與藝術的互動問題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5BZX037,2015年6月批准,在研。
獎勵
第四屆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比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組二等獎。
“民進全國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