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鳳雲,女(1934-2012),山東棗莊人,泗州戲四大名旦之一,泗州戲五大名伶之一,泗州戲著名表演藝術家,泗州戲北派傳承人,泗州戲周鳳雲流派創始人,宿州市藝術職稱考級的評審,曾任宿州泗州戲劇團團長,安徽省戲劇家協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鳳雲
- 出生日期:1934年
- 逝世日期:2012年
- 職業:泗州戲著名表演藝術家
- 畢業院校:上海華東戲曲學校
- 主要成就:泗州戲四大名旦之一
泗州戲五大名伶之一 - 代表作品:《訴唐》、《思盼》、《四告》等
基本信息,生平與履歷,成就與榮譽,
基本信息
1956年參加安徽省戲曲匯演,獲榮譽一等獎。1957年隨安徽戲曲代表團進京匯演,得到國家最高領導人周總理、劉少奇主席的親切接見,同年當選同年當選泗州戲四大名旦,與霍桂霞、李寶鳳、王寶蓮一起參加文化部第二期戲曲演員講習班,得到梅蘭芳的親授技藝。
生平與履歷
周鳳雲自幼家貧,三歲時被山東棗莊“拉魂腔”老藝人周玉山收為養女。受“周家班”的薰陶,很快學會《四告》、《觀燈》、《點兵》等傳統劇目,八歲即登台演出,走上了顛沛流離的賣藝生涯。1948年徐州地區解放後,參加了軍管會領導的文藝宣傳隊,演出《送軍鞋》、《送郎參軍》、《解放朝陽集》、《白毛女》等現代戲,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50年參加安徽宿縣地區勞動劇團,後劇團改制為宿縣地區泗州戲劇團。長期演出在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的廣大地區,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歡迎。她的唱腔優美,委婉動聽,將北派“拉魂腔”唱腔優美曲折、感染力強與南方唱腔柔婉的特點相融匯,同時吸收其他戲曲的優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唱腔流派。在表演上,由於原有“拉魂腔”是地方小戲,偏重於歌舞,以唱為主,很少有武戲演出,武戲多採用文唱的表現方式。但周鳳雲吸取借鑑了許多京劇的“套路”和“招式”,提出“武戲一定要武起來”,完善了泗州戲“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將“花旦”和“刀馬旦”集於一身,極大的豐富了泗州戲的藝術表現形式,為“帥旦”這一行當的發展邁出了新的一步。
成就與榮譽
1954年周鳳雲代表宿縣地區泗州戲劇團參加在上海舉辦的首次華東戲曲匯報演出獲表演一等獎。1956年參加安徽省首屆戲曲會演,獲表演一等獎。1957年4月,參加安徽戲曲代表團進京匯報演出,得到首都人民民眾的熱烈歡迎。老戲劇評論家鄧初民在觀看後,在《光明日報》上發表了《看泗州戲樊梨花》的長篇評論。其中寫道“......青年女演員周鳳雲飾的樊梨花一出場就顯得老練、生動、活潑、有戲。......內心愛憎矛盾心情,很細緻地如蠶吐絲,如日融雪地在她的表演,唱腔中表現出來,把被描寫對象的內心世界,極為形象的展示在觀眾面前,這不得不說是她的成功之處。她的唱腔有高有低,她的低沉和高昂都是圍繞劇情發展的,她的表演有緊有松,能緊能松,她的緊張和弛緩,也是圍繞劇情發展的,她的唱腔與做工無處不顯的熟練,無處不感到自然,在刻畫人物性格上,有她永不凋謝的絕妙和美質。”
1957年5月6日,個人劇目《思盼》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並受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人民日報》發表長篇評論《淮河兩岸一枝花》對她做出了很高評價,同時刊出了她的劇照和速寫畫像。著名作家趙樹理也在《人民日報》發表的文章“小戲小談”對演出做出了肯定。在慶祝五一的國宴上,同席的張治中、衛立煌、梅蘭芳、新鳳霞對她的表演也做出了肯定。黨和國家給予了她很高的榮譽,當年登上了天安門觀看了”五一“遊行。1957年她參加了文化部舉辦的上海演員講習班,與嚴鳳英等人一同學習,得到了梅蘭芳、周信芳、蓋叫天等人的親自指導。1959年出席了安徽省群英會。1960年隨中央慰問團去新疆慰問演出。90年代,上海音像出版社先後出版了她的《王二英思盼》、《樊梨花訴唐》等選段的唱片和磁帶。2006年安徽電視台做了她的採訪專題。並錄製了她的《樊梨花訴唐》選段音配像。
文化大革命期間,她去北京匯報演出成了她最大的罪狀,揪斗、抄家、下放,上街都要戴著“黑牌子”,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受到很大的折磨。這是得到的安慰是觀眾對她的理解。她不登台上座率就低,只好開演前在觀眾面前先批鬥她15分鐘,再讓她演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她認為是對她的第二次解放,她對黨和人民更加熱愛,對藝術的追求更加努力。她深知一個演員的舞台生命是有限的,而“拉魂腔”這一藝術形式是永不凋謝的。她打破了傳統的師徒觀念,把培養後起之秀看成份內的事,每天清晨和青年演員一起練功,對待學員不僅從生活上關心照顧,在學習上也嚴格要求,她希望學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真情、無私無保留的言傳身教使學員受到鼓舞和激勵。她的主要學生有趙開方、杜井蘭、張玉龍等人。
1983年她退休了,但“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初衷沒有退休,她仍然為發展泗州戲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力量。中國藝術界設立專業技術職稱後,周鳳雲擔任了首批泗州戲職稱評定專家評審。2012年,周鳳雲因病在安徽宿州去世,享年78歲。她一生淡薄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畢生奉獻給泗州戲戲曲事業。她去世後,為紀念她輝煌的藝術人生,在安徽宿州市宣傳部、文化局的關心和指導下,宿州泗州戲劇團排演了大型原創劇目《周鳳雲》,通過青年、中年、老年不同階段概況的表現了她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