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虎(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周飛虎(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周飛虎,男,1971年3月出生,醫學博士,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後,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兼任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師分會副會長,全軍重症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常務委員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飛虎
  • 國籍:中國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援外醫生在異國他鄉創造生命奇蹟
他長期從事重症醫學工作,政治思想堅定,忠誠於黨,事業心責任感強。作為重症醫學專家,技術精湛、為解放軍總醫院首批“百位名醫”培育對象,多次成功挽救危重患者,先後參加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災、西非賴比瑞亞抗擊伊波拉、天津大爆炸救援、馬里爆炸案我維和傷員等重大國內、國際救援任務,均圓滿完成任務,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7年被評為全國最美援外醫生,2018年作為軍隊科技創新人才以“強軍報國,軍隊科技創新人才風采”被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多家媒體報導,模範踐行了“不畏艱苦,敬業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精神,用忠誠與大愛創造了一個個生命奇蹟。
一、二赴非洲,在異國他鄉創造生命奇蹟
2015年1月,作為解放軍總醫院醫療隊隊長,參加解放軍第二批赴賴比瑞亞醫療隊執行抗擊伊波拉任務。賴比瑞亞地處非洲西部,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也是非洲伊波拉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當地條件艱苦,環境惡劣,蚊蠅成群,尤其是醫務人員奇缺,由於伊波拉病的流行,當地醫護人員感染後死亡超過一半,使當地正常醫療救護已處於癱瘓狀態。在賴比瑞亞期間,周飛虎與隊友們一起,在當地40度高溫炎熱天氣下、穿著三重厚的隔離服,積極救治病人。每次查完房出來後全身濕透,每次進出病房僅出汗就達到1-1.5公斤。
中國伊波拉治療病區收治的第一例確診伊波拉病人Mulubah,是當地一名國小老師,由於伊波拉疾病的流行,家裡已有親屬死亡。病人除感染伊波拉病毒外,還合併有高血壓、糖尿病,剛入病房時一般情況非常差,血糖高達22mmol/L。面對兇險的伊波拉病毒,周飛虎和戰友們沒有退縮,一次次進入病房,一次次會診討論病情,從重症醫學角度改善受損臟器功能,終於把她從死亡線上搶了回來。出院那天,Mulubah別提多激動了,她不停地向周飛虎和同事們豎大拇指,感謝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中國醫生。隨後兩個多月時間裡,周飛虎作為重症救治專家,共參與接診患者61例,收治伊波拉疑似和可能患者38例、伊波拉確診患者5例,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達80%以上。
對於伊波拉防治來說,除了積極的救治病人之外,預防與防控措施也非常重要。援非期間,周飛虎充分利用自身曾留學美國、英語好的優勢,作為臨床專家積極與在伊波拉治療中心的當地醫護人員交流診療體會,同時每次查房時除常規治療病人外,還積極與病人思想上溝通,減輕其心理壓力,從各個方面積極救治病人。同時,根據伊波拉疫情防控需要,按照醫療隊統一部署,作為主要教員之一,完成對賴比瑞亞當地社區人員的衛生培訓及宣教的教學任務。並結合救治經驗,完成3篇論文,其中一篇論文被首屆國際伊波拉大會錄用,並在大會上做專題英文發言,提高了我軍在伊波拉救治方面的國際影響力。相關事跡如《抗埃博士的情感賬單》等多次被包括解放軍報等媒體報導,被評為全國伊波拉出血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並作為代表之一在人民大會堂受到國家和軍隊首長接見。
完成任務歸國,周飛虎每每說起這段經歷,總是輕描淡寫,仿佛從未與那些致命的病毒打過交道,而是去異域風情的非洲遊玩了一趟。“就算再選一次,我還是會去非洲。”周飛虎說。但他當時也沒有料到,自己的第二次非洲之行很快就來了。
2016年6月,周飛虎隨軍委工作組赴西非馬里及塞內加爾救治受到恐怖攻擊的我國受傷的維和戰士。在軍委工作組及其他醫療隊員按期回國後,根據傷員救治需要,作為重症醫學專家,他堅決服從命令,克服巨大壓力,獨自一人留在塞內加爾救治重症傷員,使傷員轉危為安。在傷員救治過程中,每日評估患者傷情,確定轉運後,與當地醫院及聯合國相關部門溝通轉運等事宜,並根據患者情況,充分考慮回國路途遙遠環境複雜等情況,詳細制定傷員轉運途中的預案,確保轉運過程的萬無一失,將包括2名重傷員在內的4名傷員安全轉運回國。在完成傷員救治任務的同時,還與塞內加爾中央醫院、聯合國相關部門積極開展相關領域交流學習,用自己精湛的技術,幫帶培訓當地的ICU同行。受到聯合國相關部門、塞方醫院、我駐塞大使館、軍委維和辦等相關部門高度肯定和讚揚,其中塞軍中央醫院副院長姆貝伊上校專門向我駐塞使館武官表示:“在和周醫生的合作過程中,我們的醫生學到了不少東西,我非常希望將來有更多像周醫生這樣的專家來我們醫院進行指導、培訓”。相關事跡多次被包括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報導,並作為全國老中青三代黨員典範的三個代表之一在人民日報七一特刊及中央電視台軍事專刊被報導。
二、“最純粹的醫生”
其實,在這兩場戰鬥前,周飛虎早已“身經百戰”。其中,最令他難忘的,是十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後,在原成都軍區總醫院進行傷員救治的那段日子。
2008年5月12日下午,正在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工作的周飛虎感到地面一陣晃動。之後不久,他接到了上級通知: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將派出醫療隊前往災區進行緊急救援,隨時出發。第二天一大早,周飛虎隨醫療隊飛往汶川。到達災區後,醫療隊員隨即按專業被派往不同救治點,周飛虎被派到原成都軍區成都總醫院。
震後的第二天,一個來自綿竹的女孩被送到了原成都總醫院,她叫唐鈺嵐,在地震中受傷嚴重,肌肉腫脹,急性擠壓綜合徵導致呼吸、循環、血液、腎臟系統全部衰竭,處於昏迷狀態。在一次巡診中,周飛虎看到唐鈺嵐的嘴唇烏紫,立刻意識到她已經缺氧了,再上前一摸,女孩的大動脈已經停跳了!周飛虎隨即對她進行胸外按壓,脈搏漸漸有了波動,周飛虎這才鬆了一口氣,如果晚一分鐘,這個年輕的生命很可能就此終結。在鬼門關躲過一劫,唐鈺嵐變得更加虛弱,本應做截肢手術的她被轉到了ICU病房。經過周飛虎和他的同事們的悉心救治,她的各項機能開始快速恢復,截肢手術也可以照常展開。與此同時,唐鈺嵐從昏迷中甦醒了過來。而她意識恢復後的第一反應是,絕不截肢。“是啊,20多歲的年紀,工作還不到半年,哪個女孩願意截肢呢?”想起當時的情景,周飛虎依然很動容。於是,在盧世璧院士、陳香美院士等專家大力指導下,周飛虎和同事們又展開了一場拉鋸戰。4次大型手術,期間唐鈺嵐又經歷了數次病危,周飛虎和同事一次次把她從生死線上拉回來。地震發生後的兩個月里,周飛虎日夜陪伴著包括唐鈺嵐在內的所有患者。有的患者時常半夜發高燒,周飛虎就在病床前安慰他:“安心睡,有我在。”有的患者想吃榴槤,周飛虎就頂著大太陽跑遍人生地不熟的成都買榴槤;有的患者和家人之間溝通不暢,周飛虎就不厭其煩地兩頭跑……以至於到後來,很多患者見不到周飛虎,就心裡著急。
“他是一個super hero!”想起當時的情景,唐鈺嵐激動地說。
2008年7月,完成救治任務的周飛虎隨醫療隊離開成都,還不能下床行走的唐鈺嵐躺在床上拉著周飛虎的手大哭。周飛虎連連安慰:“沒事的,要開心,好好鍛鍊,來北京找我們玩!”說著,還拿出了手機,給唐鈺嵐看四川熊貓的照片。唐鈺嵐“噗嗤”笑出了聲,說:“周主任,您真像只大熊貓。”周飛虎哈哈笑道:“意思是我和熊貓一樣可愛唄!”離別的傷感被笑聲沖淡。“您是我見過的最純粹的醫生!”唐鈺嵐脫口而出。
三、生命相托,軍醫的“詩與遠方”
醫者仁心,大愛無疆。周飛虎從事的是重症醫學專業。一直以來,重症醫學科被稱為“橫跨”內、外、婦、兒的危重症病人救治聚集地。在ICU,時時處在高強度、高壓力下,每天爭分奪秒救治各種危重患者。每天除了繁重的臨床工作外,還有大量的科研、教學等方面的工作要去處理,工作非常的忙碌,晚上加班、雙休日在崗已成家常便飯,很少有時間能陪陪家人。他的父親去世的早,他把媽媽接在北京一起居住,但也很少有時間陪老人多說會話。媽媽的身體不好,為了不給兒子增添負擔,常常一個人經常去藥店買些藥,她周圍的鄰居們總是不理解,“家裡有一個在301醫院工作的教授兒子,為啥看病還總要跑小藥店?”,媽媽總是說:“小毛病,自己吃點藥就好了”,其實只是不想給自己忙碌的兒子再添麻煩。記得去賴比瑞亞前一年的年三十(除夕),幫助同事在科室值夜班後,周飛虎早早地對媽媽“承諾”,來年春節一定陪她吃個團圓飯。但由於執行援非抗擊伊波拉任務,春節又在遙遠的非洲過了,再次與年邁的母親爽約。“自古忠孝難兩全”,他說他在遙遠的西非時,唯有努力的工作和心裡默默的工作和心裡默默的祈禱和祝福,來表達對母親的歉意。
在ICU病房,周飛虎只有一間小小的辦公室,裡面擺放著一張書桌、一個衣櫃,和一個躺下連腿也伸不開的小沙發。餓了,他就吃一碗泡麵;累了,就躺在小沙發上休息一會兒;偶爾得空,就看看書。周飛虎的業餘生活看起來單調甚至有些乏味。但他的內心卻是最“詩意”的。這份詩意,來自對生命的尊重。即便看多了生死,周飛虎和他的同事們從來沒有輕易放棄過任何一個重症患者。正是這份“詩意”拯救了十年前在地震中被廢墟壓垮的一個個身軀和靈魂;是這份“詩意”讓他在遙遠的西非抗擊兇險的伊波拉病毒;也是這份“詩意”,讓他帶領的解放軍總醫院重症醫學科救治成功率始終保持在95%—97%之間;更因為這份“詩意”,成千上萬曾經在死亡線上掙扎的重症患者得以走向生命的“遠方”。
“我一直覺得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在周飛虎眼中,每一名患者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沒有顏色、種族和國界之分。他用醫者的大愛,托舉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

所獲榮譽

2018年11月29日,榮獲中國敬業奉獻好人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