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順愷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重慶
- 出生日期:1950年
- 職業:畫家
- 畢業院校:重慶美專
- 代表作品:《第一封家信》《最後的囑託》
簡介,藝術理念,結緣關山月大師,藝術成就,作品欣賞,
簡介
2013年6月2日,“重慶市中國畫學會”舉行了成立大會。周順愷先生不僅榮膺擔任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會長一職,更在會中作出了重要發言。其發言更是運用在《重慶市中國畫學會首屆會員作品集》代序中,摘要如下:“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獨成體系的東方繪畫代表。在我國復興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經重慶市文廣局和民政局批准,重慶市中國畫學會應運而生,這是重慶市中國畫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件事。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重慶中國畫家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他們注重形式語言的探索,創作了一大批充滿時代氣息和富有地域特色的作品。這塊長江、嘉陵江交匯的熱土,滋養了不少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的國畫家,他們獨具個性的筆墨表現和經典畫卷的呈現,向人民傳遞著巴蜀山川風物、人文歷史的神韻,豐富著新中國美術的百花園。
重慶市中國畫學會將繼承和發揚前輩的藝術遺產與藝術精神。學術立會,與來自美術高校、藝術單位和轄區的國畫家一道,攜手推動中國畫創作及理論研究,探索中國畫現代發展規律,提升我市中國畫在現代文化格局中應有的位置。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重慶中國畫家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他們注重形式語言的探索,創作了一大批充滿時代氣息和富有地域特色的作品。這塊長江、嘉陵江交匯的熱土,滋養了不少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的國畫家,他們獨具個性的筆墨表現和經典畫卷的呈現,向人民傳遞著巴蜀山川風物、人文歷史的神韻,豐富著新中國美術的百花園。
重慶市中國畫學會將繼承和發揚前輩的藝術遺產與藝術精神。學術立會,與來自美術高校、藝術單位和轄區的國畫家一道,攜手推動中國畫創作及理論研究,探索中國畫現代發展規律,提升我市中國畫在現代文化格局中應有的位置。
周順愷,回族,1950年生於重慶,1987年畢業於重慶美專。學術質量是中國畫的藝術生命,同時也是中國畫學會的組織生命。注重學術品質建設,注重人才建設,培養中國畫一代又一代新人,實施精品戰略,倡導會員儘可能地多創造表現時代風貌、表現當代人情感的作品服務社會,用優秀的作品引導大眾的審美高度,是學會今後一個時期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將通過各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和交流活動,活躍藝術氛圍,積極參與和構建中國畫核心價值評判體系,主動自覺解決和研究中國畫發展中遇到的諸如繼承和創新的問題、中國畫的當代形態問題、藝術品評標準問題及中西融合問題和中國畫走向世界的問題。"
周順愷的作品以中國歷史、人物畫著稱,蔣兆和先生主張的“傳神寫心”是其重要特徵,沉實、凝練、含蓄、厚重、傳神,耐人尋味。 他是活躍在當今中國畫壇上的實力和影響力均十分強勁的國畫家,是反映現當代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家中的佼佼者。
藝術理念
畫家馬振聲評價周順愷的幾幅人物畫中,《蘇武》通過人物塑造和面部表情的刻畫,關注現代人情感,表現老百姓生活的《搬遷》則是周順愷與北京畫家在三峽庫區採風所見而畫成,畫家用概括簡潔的筆法,通過一家兩代人在搬遷待渡細節的描寫、刻畫了山區農民的典型形象,表現了三峽庫區移民這個主題。
結緣關山月大師
周順愷說,關老的親筆回信給了他莫大的鼓勵,大師留下的這筆精神財富終生受用。作品《第一封家信》(合作)1973年中國畫展,《大會師》(二人合作,排第二)建軍美展,《警鈴響了》青年美展,《朱老總》1987年建軍60周年美展,《錚錚鐵骨》1997年中國畫人物畫展,《長江兒女的懷念》1998年寫生畫展,《康有為》1999年紀念孔子全國美展,《最後的囑託》2001年建黨八十周年美展,《同心圖》(合作)2001年第五屆各族美展,《戲劇人物》2001年全國百家扇面邀請展,《祥雲》2002年中國畫展覽,《大匠詩情》中國畫展覽,《巴金》2003年第二屆畫院展,《搬遷》2005年書畫院作品聯展,《人物》入選西部藝術展覽。
藝術成就
創作於1999年的作品《最後的囑託》,在第九屆全國美展為“關山月獎”作品。此外,其作品《東渡黃河》、《蘇武》、《朱德》、《魯迅》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周順愷與李寶林於2008年合作的巨幅畫作《大會師》還成為了國家郵政總局發行的紀念郵票。他描繪現實生活,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的《熊貓圖》、《童叟圖》等作品也獲得業界廣泛學術認可和高度藝術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