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陳橋

周陳橋

周陳橋位於武進區禮嘉鎮周陳橋村,村莊和樹林所掩,東西向橫跨西流溝(即周陳河),是一座單孔石拱橋。周陳橋始建於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民國三十二年(1943)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陳橋
  • 所屬年代:清代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

文物歷史

周陳橋昔日為周陳壩,為利於水運灌溉,勸首王冠國、王宣國、王乘六鼎力募建,開壩造橋,起名周陳橋。“周陳”之名,沿用北宋“周陳里”地名,禮嘉周陳里即今禮嘉鎮禮嘉村、建東村一帶。禮嘉王氏為當地世居大姓,相傳王姓始祖為周靈王之太子晉,被周靈王以忤旨罪貶至太原郡,太子晉因出身周室帝王之家,遂以“王”為姓,始為太原王氏第一始祖。至元末明初,王氏一支舉家定居於陽湖禮嘉橋周陳里,故周陳王氏為中沙王氏分支,王真一是其始遷之祖。據《周陳王氏宗譜》記載,中沙禮嘉王氏是隨北宋南渡而輾轉來到武進禮嘉的,先祖是北宋宰相王旦(王文正公)一脈的後裔。周陳橋橋身以青石和金山石混砌,拱券為青石,橋為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法砌置,有券眉石。橋拱頂部銘刻有建橋年代、吉祥圖案及十八方勸首、募建、喜助喜舍者芳名。2011年 1月 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物特徵

橋全長15米,中寬 2.4米,堍寬3.3米,橋孔直徑4.8米。護欄完整,間置12根望柱和4塊抱鼓石,其中 8根為方頭望柱,4根在望柱頭底部做了一些收縮的素方頭望柱。這 4根素方頭望柱與抱鼓是康熙年原件,其餘望柱為後期修復。周陳橋兩側有素麵橋耳各一對,無橋聯柱,符合鄉村橋樑樸素實用的風格。周陳橋的拱券石上,隱約可見刻有字堂。橋額上有民國重修時刻的“周陳橋”三個正楷字橋銘和紀年。周陳橋東西各有水泥台階 14級和 13級,為腳踏車等車輛行駛方便,台階用水泥建成。兩側是台階式,中間是一米寬的車行道,基本已經無法辨識原來的石頭台階。周陳橋整體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當地村委會專門在橋堍旁立碑介紹周陳橋:“周陳橋位於禮嘉鎮王氏宗祠東一里許,臥跨西流溝(即周陳河),始建於康熙壬辰(1712)之歲,原為周陳壩,為利於水運灌溉,勸首王冠國、王宣國、王乘六鼎力募建開壩造橋。該橋系單孔石拱橋,為花崗石質,東西走向,全長15米,寬 3.3米,橋拱跨徑5米,兩側置石欄,欄板間嵌望柱,梁鐫刻橋名‘周陳橋’。”橋孔兩側及頂部銘刻建橋年代、吉祥圖案及十八方勸首、募建、喜助、喜舍者芳名,現摘錄如下:勸首王冠國募造;勸首王宜國募建;勸首王乘六募建。王冠國長男時可喜助;王宜國長男永予喜舍;王乘六長男宗玉喜助;王乘六次男冠玉喜助;王乘六三男秉玉喜助。王宰國長男廷玉喜助;王宰國次男秀玉喜舍;王元國長男英玉喜助;王元國次男贊玉喜助;王佑國長男天祥喜助。王來國長男試可喜助;王來國之孫玉祥喜助;王守國次男爾玉喜舍;王繩武長男朝奎喜助;王繩武次男朝玉喜助。周陳橋歷經三百年風雨滄桑,修橋護橋者有之:一九四三年新四軍為阻擊日軍汽艇推石欄於河中,王氏族人遂集資修橋,新置欄板三塊、望柱八根;一九八一年欲拆石橋石材新建途徑禮洛公路之‘周陳橋’,緣於王氏族人竭力勸阻,方得以保存周陳石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