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漂移錯覺(PDI,peripheral drift illusion)是一種能夠用邊緣視覺(Peripheral vision)觀察的異常運動錯覺。心理學家Faubert和Herber在1999年首次提出周邊漂移錯覺的概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邊漂移錯覺
- 外文名:PDI,peripheral drift illusio
- 提出者:心理學家Faubert和Herber
- 提出時間:1999年
- 適用領域:心理學
- 現象類別:異常運動錯覺
概念提出,理論基礎,
概念提出
心理學家Faubert和Herber在1999年首次提出周邊漂移錯覺的概念,而早在1979年,Fraser和Wilcox就報導了這種現象。因此,這種錯覺也被稱為Fraser-Wilcox 錯覺。
2003年,日本立命館大學的北岡明佳(Akiyoshi Kitaoka)和京都大學的蘆田宏(Hiroshi ASHIDA)提出了增強周邊漂移錯覺的方法。他們指出,階梯式的亮度變化比平滑的亮度過渡更能體現周邊漂移錯覺,片段化的邊緣也優於直長邊緣。根據這些最佳化理論設計的圖案大大提高了周邊漂移錯覺的效果。
同年9月,作為周邊漂移錯覺的最佳化個例,北岡利用靜態的重複不對稱圖案(RAPs,repeated asymmetric patterns)設計了“旋蛇”。這幅引人注目的作品讓他名聲大噪,並激起了人們研究周邊漂移錯覺的興趣。研究表明,不能察覺周邊漂移錯覺的情況在人群中的比例只有約5%——因此,看到“群蛇狂舞”其實是很正常的現象,並不意味著你的心理壓力有多大或心靈有多脆弱。
理論基礎
不難發現,當你盯著“旋蛇”中的其中一條蛇看時,那條蛇就不再旋轉了。而每當你視線轉移時,蛇又開始旋轉。當頻繁眨眼或是視線持續轉移時,周邊漂移錯覺的效果尤其明顯。這表明刷新圖像對視網膜的刺激,對於感受周邊漂移錯覺是非常重要的。
2005年,利用初級視皮(V1)層和中顳區(MT)的神經細胞進行研究,Conway等人揭示了周邊漂移錯覺的神經基礎——具有方向選擇性的神經元對不同的對比度刺激做出的反應時間存在差異,視覺神經元對高對比度刺激的反應更快。同年,賓夕法尼亞大學的Backus和Oruç在研究中提出了周邊漂移錯覺感知模型。他們指出,顏色和對比度都是增強周邊漂移錯覺的關鍵因素。2006年,北岡的研究則發現周邊漂移錯覺中最具迷惑性的顏色組合是藍色-黃色和紅色-綠色,“旋蛇”也開始有了各種色彩更絢麗的版本。
在這些研究的推動下,周邊漂移錯覺圖片的設計也越發精緻而多樣化。儘管周邊漂移錯覺的樣式逐漸多元,其本質仍然是普通的視覺假象。